顧少明
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綿陽 621000
隨著液晶模組和背光源技術的不斷進步,平板電視從CCFL (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冷陰極熒光燈管)背光源逐漸發展到LED背光源。整機的厚度也從原來的動輒100mm大幅降低。為了進一步體現其超薄的優勢,本文研究中通過結構設計優化,大幅降低液晶模組的厚度,使電視的厚度達到了驚人的11mm,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液晶電視的發展,經歷了從標準模組到模組一體機兩個發展階段。采用標準模組的電視,在模組前后分別包裹面框和后蓋,這種電視整機厚度相對較厚。隨著技術的融合,一體機逐漸成為主流,整機廠商僅購買模組內部的O/C(Open Cell),自行將模組與整機一體化設計與制造(面框與模組前鐵框合二為一),不但降低了成本,厚度也相應降低。
傳統LED液晶模組以LED為背光源,從前到后一般由前鐵框、膠條、O/C、膠框、光學膜片、導光板(LGP)、反射紙、背板以及燈條、線材、輔料等組成。LED背光源則依光源分布位置不同分為側光式和直下式,其中側光式根據燈條在顯示區域的不同又分為單短式,雙短式,底長式,整機厚度均明顯低于直下式,是目前液晶電視的主流。
為了設計制造出超薄的有視覺沖擊力的LED TV,結構設計上需要在連接方式、材料、整機模組一體化方案上做出改進,在減薄的同時,光學性能、散熱性能、機械強度的滿足成為關鍵和難點。
分析常規的設計,前面框厚度、背板與后蓋的雙層疊加厚度是制約整機厚度的主要因素。將傳統的塑膠面框更改為不銹鋼或鍍鋅板沖壓(外表面噴涂處理)成型,厚度可大幅降低,同時外觀件的金屬材質運用,整機質感、檔次也得到提升。要有效解決背板與后蓋的雙層疊加厚度浪費問題,需要在保證整機光學、外觀、強度、散熱的前提下將兩構件合二為一。常規的背板設計,因強度需要,設計上普遍采用了整體引伸結構,引伸深度在5mm~6mm,為了滿足外觀需要,還需用塑膠后蓋零件包裹模組背板,塑膠件壁厚一般在2.5mm~3.5mm。另外為了將后蓋緊固螺釘頭隱藏,后蓋的凹臺結構也需要2mm~3mm。如此累加,僅疊加因素造成的厚度損失將多達8mm左右。
在反復的實踐中,蜂窩鋁板配以鋁型材中框,通過輔助工裝采用金屬膠粘接可很好的滿足以上所有要求。蜂窩鋁板是結合航空工業復合蜂窩板技術而開發的金屬復合板,采用“蜂窩式夾層”結構(以表面涂覆耐候性極佳的裝飾涂層之高強度合金鋁板作為面、底板與鋁蜂窩芯經高溫高壓復合制造而成的復合板材)不僅滿足了模組對平整度、散熱、強度的所有要求,板材材質、表面處理、色彩等也有眾多選擇,可以很好的滿足電視外觀的時尚要求。此方案的具體的結構方式見下圖——超薄側光式液晶電視結構。裝配時,蜂窩鋁板①通過液體金屬膠將特殊截面的鋁型材中框②固定。依次放入反射紙⑤導光板⑥光學膜片⑦后,模組膠框④通過卡扣結構與中框②固定。再依次放入膠條⑧及O/C⑨后,前鐵框③通過卡扣結構與膠框④固定。
按此方案裝配后整機厚度僅11mm,遠超目前行業普通液晶電視的厚度。其關鍵部件的厚度數據如下:蜂窩鋁板3mm;導光板2mm(采用薄形化設計);前鐵框0.6mm。另外,因裝配結構的創新,蜂窩鋁板后蓋外表面實現了無螺釘設計,外觀效果出眾。
超薄側光式液晶電視結構
為達到降低模組厚度的目的,在導光板的選用上,選取了2mm厚PMMA絲印導光板,膜片架構為下擴散片+90度復合膜+下擴散片。具體的光學參數如下表1。
表1 LED背光源組光學規格參數
由于電視背板采用鋁基蜂窩板,通過燈條散熱器的有效接觸,可大幅提高傳導、對流、輻射散熱的效率,與常規液晶電視相比,散熱效果也大幅提高。
本文設計的大尺寸超薄液晶電視LED背光模組采用的是底長側光式結構,光源采用200顆4014型LED燈珠,背光模組及整機厚度僅為11mm,其中中心亮度為300nits,亮度的均齊度達到75%, LED背光源組的功率為93W。
此設計目前已完成光學、強度、散熱等相關測試,滿足各項性能要求。相關技術已申請技術專利,整機也即將進入批量生產。
在大尺寸超薄液晶電視的設計中,通過背光模組和整機的一體化融合設計、新的模組背板材料的應用以及背光模組結構方案的創新,可以大幅優化電視整機的厚度,實現超薄的目的。本文設計的超薄液晶電視已達到業內先進水平,具有較高 的市場價值。
[1]喬中蓮,楊東升,劉飛.液晶電視用低功耗LED背光模組設計[J].液晶與顯示,2011,26(4):455-459.
[2]劉敬偉,王剛,馬麗.大尺寸液晶電視用LED背光源的設計與制作. 液晶與 顯示,2006(5),27.
[3]何勝斌.側光式LED液晶電視背光模組設計原理.電子科技,201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