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項目介紹~~~
2012年9月,根據年初審計項目計劃的安排,江西省會昌縣審計局對某鄉人民政府2010年至2011年度財政、財務收支情況進行審計。審計查出了該鄉財政所通過虛開辦公用品、電器、汽油等發票的手段套取資金8.73萬元,其中用于公務開支5.65萬元,其余3.08萬元被該鄉財政所原所長及會計私分。該案違紀款已全部收繳上繳國庫,涉案的兩名直接責任人已被追究責任。該項目先后被評為2013年贛州市和全省優秀審計項目。
~~~疑點叢生引思考~~~
按照審計的慣例,鄉(鎮)的財政、財務收支審計的工作特點,審計組在審計方案編制時,以鄉(鎮)的財政決算和鄉(鎮)人民政府的專項資金收支、機關經費收支的真實性、合規性、合法性以及是否亂收費增加農民負擔等為重點審計內容,一般不會將下屬股級單位的經費收支情況作為審計關注的重點。審計人員開始按照常規的審計方法和重點,對該鄉的財政決算情況和鄉政府機關財務收支情況分別進行了審計,沒發現特別的問題。因為此次審計方式是送達審計方式,在下達審計通知書時已通知該鄉要同時報送財政所的預算內外賬和經費賬。可該鄉財政決算和鄉政府的專項資金收支、機關經費收支審計都已接近尾聲了,財政所的經費賬卻遲遲未送達。幾次催促,財政所里的有關人員均說,保管經費賬的人員已休假。經再次催促時,所里的會計干脆說:“原所長已調離了本所,縣財政局對本鄉財政所下撥的辦公經費指標一年共1.5萬元,經費沒多少,連正常的辦公經費也得省著開支,這賬沒啥好看的。”聽了此話,本打算結束該項目現場審計的審計組人員,感覺有點蹊蹺,非要看個究竟。
本以為像該財政所的會計人員所說,所里的辦公經費無非一年才1.5萬元,僅幾張發票沒啥好審的。并且,審計人員也了解到縣財政局下撥到各鄉鎮財政所的經費確實是每年1.5萬元左右。在審計人員初步審核經費收支時,發現兩年的經費收入達16萬元,且經費收支結余為零,分文未剩,與會計所說的情況不符,讓審計人員堅定信念,要認真仔細審查每筆支出。審計人員核對了該所全部資金收入16萬元,除了縣財政局撥入的兩年辦公經費3萬元外,剩余近12萬元的收入全部是該鄉政府撥入該所的工作經費。區區財政所,工作人員只有3人,為什么鄉政府兩年內會如此慷慨的下撥10多萬元的資金?讓審計人員感覺非同尋常。
~~~初顯端倪定深挖~~~
因為異常的經費收入,使審計人員更加關注所里的開支情況,把經費支出作為審計的重點。審計人員認真細致地審核支出憑證。首先,發現部分2012年開具的發票竟然在2010年度的憑證中入賬,即開具發票的時間更后,入賬時間更前。其次,通過審計人員利用excel表格統計出兩年度所有的支出情況,并逐筆逐項按開票日期、發票內容、發票業主章、發票經辦人等分類羅列,發現費用發票開支幾乎是在超市購空調、買電器等辦公用品發票和餐費發票以及在加油站的汽油發票。通過審查發現,工作人員僅3人的財政所,兩年內竟然購空調電器等辦公費支出就達10萬元,甚至加油站的發票填開內容為“辦公用品”。憑著職業判斷,這些信息反映出被審單位存在虛開發票的行為。問題的露餡,不得不讓審計人員決定要深挖下去。
~~~順藤摸瓜見真相~~~
第二天,審計組首先安排來到鄉財政所,對該所兩年內所購的空調、電器等實物進行盤點核查。經過盤點核實,不但空調、電器等數量不符,現有的空調電器都是些以前年度所購的舊電器。盤問會計,他支吾半天無言以對。那時已近初秋,在山區的小鄉鎮接連幾天下綿綿細雨,給本來氣溫較低的山城送來陣陣涼意。可是,此時的原所長卻額頭冒汗,心神緊張,表情失態。之后,審計人員來到鄉政府向鄉領導了解這兩年向財政所下撥資金情況。鄉領導解釋說,因本鄉這兩年在建一段高速路,上級下撥了不少的補助資金,財政所人員經常跑來訴苦,說工作辛苦,財政局里下撥的經費有限,要求鄉政府下撥點工作經費。
憑著謹慎的職業判斷和敏銳的洞察力,隨后審計人員找來原所長談話,經過耐心的政治攻心,并向他分析了“說出事實與掩蓋事實”兩者之間本質的區別,在激烈的思想斗爭之后,該所長終于向審計組承認了通過虛開發票套取資金的事實,并如實向審計組交待了所套取的資金共8.7萬元,其中5.3萬元用于公務開支,剩余資金3.2萬元被其和會計兩人作為加班辛苦費非法占有。
~~~水落石出受處理~~~
通過深查細挖,內查外審,該鄉財政所采取虛開發票套取資金用于協調關系開支,原所長及會計非法占有公款的違法違紀問題真相終于浮出了水面。
審計人員在查清事實真相后,將非法占有的公款全部追回上繳國庫,并將審計結果及時向局領導報告,局領導立即向縣領導匯報,縣領導作出了批示,及時向紀檢監察部門作出案件移送。該侵占公款的違規違紀問題得到嚴肅處理:縣紀檢部門對該鄉財政所原所長作出了黨內嚴重警告處分的決定,縣監察部門對其作出了行政撤職和行政記大過處分。
~~~審計啟示~~~
這起違紀案發生,給了我們深刻啟示。該鄉財政所之所以敢如此膽大妄為:一是制度監督不力導致違法違紀。首先,財務管理不健全,財務信息公開、透明度不高,缺乏監督。沒有建立健全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機構和權力運行機制,致使財政所財務工作脫離監管范圍。其次,各項制度建立不全且執行不力。沒有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管理和監督制度體系,相應的配套措施不夠完善和細化,放松了對操作層面的落實情況的監管。各項制度執行不力,有的甚至視同虛設。沒有做到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二是自身素質不高誘發違法違紀。基層財政所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有的法律法規意識淡薄,工作責任心不強,放松思想防線,不學習,不懂業務,黨性觀念不強,導致在工作中不依法依規行事。
該案教訓是深刻的,所有的黨員干部不要心存僥幸心理,一定要引以為戒,“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作者單位:會昌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