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有人說,中國企業進入內控時代;有人統計,在企業失敗案例中,有70%以上企業死于內控。安然、世通、巴林銀行、銀廣廈以及最近的中航油、英國石油等。很難說他們沒有一套嚴格的內控制度,只是執行力度不夠,導致企業變成“過山車”。對于高速企業來說,內控制度也許不陌生,但不能停留于紙上。制訂企業自己的內控制度,設置專職內控管理人員,加強內控執行力度和監督檢查,對于現代大企業來說,意義重大。
一、什么是內部控制
內部控制是由企業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和全體員工共同實施的、旨在實現控制目標的過程。它包含內涵和外延兩部分。
1.在內涵上,著重認識“控制”二字。“控制”一詞最初常見于工程學科,意指“掌握住對象不使其任意活動或超出范圍”。后來拓展應用于管理學科,表示“判定組織是否正朝著既定的目標健康地向前發展,并在必要時采取矯正措施“。企業要實現有效控制,就必須盡量確保各項管理行為和業務活動相互制約。因此,只有真正理解內部控制的內涵,才會明白為什么基本規范和配套指引一再突出強調“職責分離”和“崗位授權”的重要性。
2.在外延上,深入解讀“內部”二字。有人認為內部控制就是企業內部的事,不涉及外部相關方面。正確的理解是:內部不單是指企業內部獨立流程,還包括企業與股東、投資者、債權人、供應商、客戶、政府監管部門等外部利益相關者之間發生的內外銜接流程。也就是說,有效的內部控制不僅幫助企業解決自身問題,還有助于改善企業與外部相關方的關系。所以,現代內部控制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全面、動態、復合、開放的概念。
二、為什么要制訂內控規范
一是與國際通行做法接軌的需要。是保護股東利益,使資本市場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是促進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接受并自覺遵循雖各有特色但實質趨同的企業內控游戲規則,不斷完善企業制度的客觀要求;是國家行使社會管理職能的客觀要求。
二是企業自身的要求。上世紀末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我國財政、審計、證券監管、銀行監管、保險監管和國資監管部門已陸續和分別出臺了不少有關內部控制的政策規定,由于行業不同,進入資本市場各異,使企業面臨內部控制監管多頭化的矛盾。為此,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聯合發布實施了一套統一的內部控制規范。有了統一的規范,可以有效緩解政出多門的現象,減輕企業政策執行成本,防范國民經濟的系統風險,加大與內控國際互認趨同談判的法碼,進而為我國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技術條件。
三是國家統一的內部控制規范,從一定意義上講,就是國家標準。它要求眾多企業達到這個要求,引導企業更加重視和加強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有助于企業制定和實施高于國家標準的、自己的內控標準。
三、高速公路運營企業內部控制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1.高速公路運營單位內部管理失控的典型案例。
(1)××管理處領導一人說了算,轉移挪用單位資金數百萬元,最后走上犯罪道路。這是內控失效的典型案例,有制度,但沒有認真執行,重大項目、重要資金沒有經過領導班子研究討論就自我支配,內控形同虛設。
(2)×收費站會計,將解繳到財政賬戶的通行費挪作自己用,最后審計發現查處,這是控制措施中職責分工控制和會計系統控制失效或沒有的結果。
(3)×收費站領導、會計利用虛假發票虛報費用6萬多元,用于所站搞“小金庫”,被人舉報后查處。這是內控措施中審核批準控制、內部報告控制失效或沒有,也是內部審計機制不到位、監督檢查不到位造成的。
(4)×單位設備管理員利用發電機組更換,將廢舊發電機組倒賣得利,這是控制措施中財產保護控制失效或沒有的結果。
(5)×高速公路,路面出現一坑槽,沒有設置防護標志,致使一小車駛入爆胎、人員受傷,車主將管理單位告上法庭要求賠償,這是內控制度中安全風險評估不到位,應當回避的風險沒有回避。
通過以上案例可以說明,建立一套高速公路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和緊迫感,同時加強內部審計和內控監督檢查,把內控防范體系做牢,是做大做強高速企業的最大瓶頸。
2.高速公路企業內部控制著重應在以下幾方面加強。
(1)收入成本控制,這時最基本的內部控制。
①收入控制。主要是堵截通行費漏征、減征、免征、不征行為,提高文明服務意識
②成本控制。主要是人員費用控制,養護成本控制(新建路面大約是6 500萬/公里,大中修應控制在350萬/公里以內,小修應控制在8.5萬/公里以內),管理成本控制。
(2)安全風險控制,這是高速公路最重要的一個內部控制,也是最難掌握的內部控制。承擔著高速公路運營和維護,路上隨時都有風險存在,有人身安全風險、財產安全風險和無形風險,如果評估不到風險或者對小的安全風險忽視,都將對企業造成重大損失。因此制訂好的內控機制,用制度來管理風險,用人來監督風險,將會使我們的運營成本降低。
(3)固定資產控制,這是最易忽視的內部控制。大的固定資產可能比較好管些,它一個大,管理程序也嚴格,不容易失控。就怕小的固定資產,不走正規程序,最容易形成真空。同時對調撥、融資租賃、出租、出借、未使用固定資產要著重關注,容易形成漏洞。
3.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就是要監督檢查到位。
好的管理制度相信每個單位都有,但制度執行力度,可能各有偏差。內部控制中的監督檢查就是對其內控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進行檢查與評估,形成書面檢查報告并作出相應處理的過程。如果一個好的企業,有內部控制機構,并定期對企業進行風險評估和監督檢查,相信,這樣的企業,一定會做大做強。
(作者單位: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