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安,王忠賓,劉衛生,黃雪梅
(1.中國礦業大學 機電工程學院,徐州 221116;2.山東理工大學 機械工程學院,淄博 255049;3.連云港中復連眾復合材料集團有限公司,連云港,222000)
葉片作為風力發電機組的關鍵核心部件,也是最為昂貴的部件之一,約占總生產成本的20%~25%[1~4]。葉片在工作過程中,長期受到外界環境及風等交變載荷作用,疲勞損傷造成的破壞時有發生,且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由于涉及到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對葉片疲勞進行理論分析較為困難,或分析結果不一定準確。葉片投入使用之前,通常對樣件做疲勞加載試驗,檢驗該葉片的正常壽命是否在20年及以上。葉片疲勞加載試驗目的在于確定葉片的疲勞壽命,工程設計人員也利用測試的結果改進結構設計。國外起步較早,譬如,WMC依托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技術優勢,在風電葉片材料及葉片靜力、疲勞分析方面的研究已十分成熟,為本國乃至全球提供全套的風電葉片檢測設備[5]。中國風電設備產業發展較晚,技術標準和認證體系尚未完全建立,因此迫切需要建立風機葉片檢測平臺和健全的檢測認證體系,為風機葉片的質量提供保障。
為了保證風機葉片疲勞加載試驗的順利進行,建立了一套大尺寸風機葉片疲勞加載試驗支座,通過該試驗裝置可為風機葉片的疲勞加載試驗提供支撐,也為更加深入研究風機葉片性能奠定了基礎。
風機葉片進行疲勞加載試驗方案為:將被試葉片通過法蘭螺栓橫向固定于疲勞加載試驗支座上,采取偏心質量塊垂直激振方式,通過偏心質量塊旋轉產生的離心力對葉片進行垂直方向的激振。考慮安全系數等因素,對實際加載工況進行計算,葉片傳給支座連接法蘭的疲勞載荷極值為:豎向力約為500kN,彎矩約為12500kN.m。
風機葉片進行疲勞試驗時,葉片根部與法蘭利用M36摩擦型高強螺栓連接,試驗要求疲勞支座的應力變化次數大于100萬次。疲勞支座計算采用容許應力幅法,根據參考文獻[6],設計時要求兩圓筒相貫處焊縫符合國家標準《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5的一級焊縫,并且要經過加工、磨平。此處連接認為是2類連接,等幅疲勞的容許應力幅為:

計算出葉片受上、下兩種載荷工況,并將兩種情況下結構的應力值相減,得到應力幅應小于171.3MPa。
疲勞加載支座材質選為Q345D,主體結構選用兩個直徑為3.4米圓的筒相貫連接,筒厚為40mm,豎向圓筒高4.60米,橫向圓筒端部連接法蘭板,長為2.17米,法蘭連接板厚40mm,法蘭板上開有4圈螺栓孔,最外三圈每圈64個螺栓孔,孔徑37.5mm,最里面一圈開有32個螺孔。
運用有限元軟件Abaqus進行設計,采用軟件中的S8R單元。將自由網格劃分方法和結構網格劃分方法相結合對其進行網格劃分,并在相貫線附近進行網格細分,有限元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疲勞支座模型及其網格劃分圖
通過在法蘭板面上施加面載荷以近似模擬實際工況。均布豎向的剪應力合力值等于支座受到的豎向壓力,在法蘭板上施加線性變化的正應力,近似按平截面假定計算的最大正應力值,整個面板上正應力合力值等于法蘭板受到的彎矩值,即整體支座因牽引葉片而承受彎矩值。其中,葉片向下彎曲時的載荷分布如圖2所示,當葉片向上彎曲時,載荷方向與之相反。

圖2 疲勞支座約束及載荷圖(向下彎曲)
根據極限工況,施加的豎向剪應力值為:

垂直于面板的正應力值為:

計算得到疲勞支座Von-Mises應力分布如圖3~圖5所示,單位為MPa。

圖3 疲勞支座Von-Mises應力圖
從圖3可以得出,疲勞支座的最大應力為233MPa,位于加勁肋拐角局部處。在設計時應該盡可能讓加勁肋截面平緩變化,以減少應力集中。支座的整體應力值較小,在上下兩種工況下的筒壁應力之差不大于71.3MPa,也滿足疲勞試驗要求。

圖4 橫筒與豎筒相貫線附近應力圖
橫筒與豎筒相貫線附近的加勁肋與豎筒連接端部,此處結構的剛度突變,容易產生應力集中,將其局部放大,如圖4所示。顯示的紅色部分表示此處筒壁應力較大,但是仍未超過90MPa,滿足試驗要求。
在內圈焊接貼板消除后能夠幫助環向加勁肋承受載荷,以減小應力集中。圖5中顯示支座內部的加勁肋應力均較小(紅色部分很少,紅色部分為90MPa),滿足試驗要求。

圖5 加勁肋Von-Mises應力圖
疲勞加載支座的變形分布如圖6所示,變形分布圖中單位為mm。

圖6 疲勞支座變形圖
從變形分布圖可以得出,該支座的變形較小,最大變形出現在耳板處,最大變形僅為2.98mm,滿足加載試驗要求。
研發了大尺寸風機葉片疲勞加載試驗支座,支座端面有多圈不同孔間距的螺孔,以適合安裝不同規格的葉片,如圖7所示。
以aeroblade1.5~40.3風機葉片疲勞加載試驗為例,該葉片額定功率為1.5兆瓦,長度為40.3m,重量約為5943kg。加載試驗過程中,葉片根部通過多個高強度螺栓固定在筒型加載支座上,葉片加載點處受到激振器驅動做上下振動,加載支座受到交變載荷作用。加載點振幅約為1m,支座受到最大彎矩約為2000kN.m。幾個月的試驗證明,通過該試驗臺已經完成多支大尺寸風機葉片的疲勞加載試驗,也佐證該試驗臺具有支撐大尺寸風機葉片進行疲勞加載試驗的能力。

圖7 疲勞加載支座
本文所做的工作與工程實際緊密結合,將理論計算與Abaqus軟件緊密結合,設計了一套兆瓦級風機葉片疲勞加載試驗支座,已經完成了系列化風機葉片的疲勞加載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
下一步工作:1)考慮到降低試驗人員勞動強度,可以將該加載支座設計成通用型,將葉片的靜力試驗與疲勞試驗放在一個支座之上,進而縮短試驗周期。2)根據風力發電機葉片根部的連接方式,可以在加載支座之上設計一套旋轉機構,將其與回轉支承互相配合,可實現葉片任何角度的轉動,以提高試驗的自動化程度。
[1]Herbert G M J,Iniyan S,Sreevalsan E,et al.A review of wind energy technologies[J].Renewable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07,11(6):1117-1145.
[2]戴春暉,劉鈞,曾竟成,等.復合材料風機葉片的發展現狀及若干問題的對策[J].玻璃鋼復合材料,2008,2(1):53-56.
[3]Hansen M O L,Sorensen J N,Voutsinas,et al.State of the art in wind turbine aerodynamics and aeroelasticity[J].Progress in Aerospace Sciences,2006,42(4):285-330.
[4]陳進,王旭東,沈文忠,等.風力機葉片的形狀優化設計[J].機械工程學報,2010,46(3):131-134.
[5]王臨春.風機葉片疲勞加載系統關鍵技術研究[D].上海:同濟大學,2011,6-7.
[6]建設部.中華人民出版社《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M].中國計劃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