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華
廣西南寧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 530011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HIE)是造成新生兒期后病殘兒的一種常見病因。多為足月適于胎齡兒,患兒多具有明顯的宮內窘迫史及產時窒息史,臨床癥狀以意識出現障礙、肌張力增加、易驚厥為主,常伴有吸入性肺炎、顱內出血等并發癥,給患兒的生命安全帶來嚴重的威脅[1]。因此給予合理的喂養與營養補充方式,促進HIE患兒的健康生長成為小兒保健的焦點問題[2]。本文對我院收治的84例HIE新生兒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對比分析,并給出了合理的營養補充建議,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自我院2008年4月-2011年6月收治的確診為HIE的新生兒84例。男38例,女46例;體重2.55~3.82kg,平均(3.21±0.42)kg;日齡為3~24h,平均(7.24±2.15)h;Apgar評分4~7分,平均(4.78±1.72)分。根據2004年的 HIE診斷標準和分度標準,輕度患兒18例(21.43%)、中度患兒43例(51.19%)、重度患兒23例(27.38%)。將所有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早期微量喂養)48例和對照組(早期全靜脈營養)36例。兩組患兒的性別、體重、日齡、Apgar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兒都放入暖箱保暖、密切監護,促進各臟器的功能發育,維持患兒內環境的穩定,以及對癥支持治療。觀察組給予早期微量喂養:患兒出生后6~24h給予母乳喂養,開奶量先從小劑量1~4ml/(kg·d)開始,然后逐漸增加至12ml/(kg·d)。開奶方式需要根據患兒的不同情況進行選擇,可采用奶頭喂養、胃管喂養以及滴管喂養三種不同方式。同時據患兒身體情況進行部分靜脈營養(同早期全靜脈營養組)。對照組給予全靜脈營養:患兒出生后24h內給予10%~12%的葡萄糖注射,48h后添加7%的氨基酸,2~3d后添加20%中長鏈脂肪乳。用量隨患兒體質量的變化而逐漸增加。
1.3 觀察指標 (1)患兒的機體恢復情況:體重恢復時間、達到全量胃腸道營養時間、膽紅素的水平、住院時間;(2)患兒的智力行為水平評價:患兒12個月時的智力發育指數(MDI)、運動發育指數(PDI)得分。
1.4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種喂養方式的評估指標比較(±s)

表1 兩種喂養方式的評估指標比較(±s)
分組 體重恢復時間(d) 全量胃腸道營養(d)膽紅素的水平(μmol/L)繼發感染〔n(%)〕 住院時間(d)觀察組 4.18±1.25 7.25±2.82 96.65±20.16 5(10.42)10.50±2.50對照組 4.85±1.66 9.65±3.14 170.66±38.48 10(27.78)14.50±3.50 t/χ2 3.83 5.33 6.01 5.27 4.16 P 0.17 0.02 0.00 0.020.06
2.1 兩組患兒各項評估指標的比較 觀察組患兒達到全量胃腸道營養的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 (P<0.05)。觀察組患兒的膽紅素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兒的繼發感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P<0.05)。兩組患兒的體重恢復時間、住院時間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預后比較 12個月時,觀察組患兒的MDI評分有36例≥120分,有9例80~119分,有3例≤79分;對照組分別為19例、11例、6例。且觀察組患兒的MDI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兒的PDI評分有35例≥120分,有9例80~119分,有4例≤79分;對照組的分別為18例、12例、6例。且觀察組患兒的PDI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預后比較〔n(%)〕
HIE是在圍產期因為窒息引起的大腦缺血缺氧性的嚴重疾病,是圍產期常見的嚴重并發癥,是新生兒期后病殘兒的常見原因之一。HIE臨床表現多種多樣,比較常見的表現包括意識障礙和意識狀態的改變,比如過度興奮甚至驚厥;肌張力增高或者降低等[3]。臨床上因為大腦缺血缺氧容易帶來很多并發癥,最常受累的是胃腸道,缺氧可導致新生兒胃腸分泌激素異常,造成胃腸功能紊亂。由于新生兒的窒息導致胃腸道的血流供應減少,從而導致胃腸黏膜損傷。吸入性肺炎及貧血等也是HIE的常見并發癥。
本研究顯示,對HIE患兒采用早期微量喂養的營養補給方式能夠(1)有效地縮短達到全量胃腸道營養時間。通過早期少量開奶喂養不但不增加胃腸道功能紊亂,反而能生物性的刺激胃腸道,促進胃腸動力成熟。(2)降低膽紅素水平[4,5]。體內未結合的膽紅素對患兒的腦細胞有毒性作用,易對神經元造成損傷,從而導致患兒神經細胞的功能紊亂。本研究中早期微量喂養組的血清膽紅素含量明顯低于全靜脈營養組(P<0.05)。(3)采用早期微量喂養能明顯降低患兒的繼發感染率。分析可能是由于人乳中含有較多的免疫球蛋白,能夠有效地保護腸黏膜和呼吸道黏膜,防止細菌、病毒的感染;也可能是由于早期全靜脈營養組由于禁食導致患兒的胃腸蠕動減弱,與腸道菌群出現移位有關。(4)提高患兒的發育運動水平。早期微量喂養能夠促進患兒機體功能和未成熟腦的生長發育,使患兒的智力和行為能力得到提高。
出生后的近3年是新生兒的神經系統發育生長最快的時期,未成熟腦可塑性最強。大腦皮層的單位突觸數在新生兒出生后得到迅速地增多,神經間連接的回路、神經元軸突的髓鞘同時也在迅速地發育[6,7]。因此,適當的育兒刺激對嬰兒腦功能的提高和結構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義。母乳中含有多種適合新生兒的營養成分,采用母乳喂養不僅提供了豐富的營養源,而且有利于提高患兒的免疫力,加快患兒的生長發育[8]。本研究早期微量喂養組患兒12個月時的智力發育指數(MDI)、運動發育指數(PDI)得分明顯優于全靜脈營養組(P<0.05)。綜上所述,早期微量喂養的臨床效果顯著,值得廣泛臨床推廣。
[1]王樹國.硫酸鎂加神經節苷酯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療效觀察〔J〕.實用醫學雜志,2011,27(2):353-354.
[2]湯曉蓉,徐春鶯,翟長華.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療效及機制〔J〕.山東醫藥,2010,50(48):83-85.
[3]陳川碧,鄭通喜,陳海瓊.早產兒早期胃腸母乳微量喂養的臨床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32):4583-4585.
[4]劉芳,杜志芳,鄭一博.足月兒高膽紅素血癥482例相關因素分析〔J〕.臨床兒科雜志,2008,26(3):201-203.
[5]李桂芳,劉艷霞.極低出生體重兒早期母乳喂養對黃疸影響的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24):3418-3419.
[6]徐韜,于曉松.母乳喂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衛生統計,2009,26(4):406-407.
[7]孫霆芳,曹桂霞.早產低出生體質量兒早期微量喂養的臨床觀察〔J〕.實用醫學雜志,2010,26(8):1381-1382.
[8]姜永芳.早產兒早期微量喂養的臨床效果觀察〔J〕.山東醫藥,2008,48(22):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