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飛


招考新政出臺后,有人分析,本次高考改革將成為教育培訓行業有史以來最大的利好,會進一步引發新的課外培訓熱潮。也有人認為,目前試點只在浙江和上海兩地,在沒有更大范圍的試點之前,很難摸清改革的脈絡,所以不能輕言是否利好。還有人認為,如果改革的結果是考試培訓機構生意更加紅火,那么,降低學生負擔,緩解培訓熱、補課熱的初衷就沒有達到。
從社會輿論誤讀“英語退出高考”,到如今“分數未降、一年兩考”的政策落定,英語培訓機構在此過程中也無異于坐了趟過山車。相較于高調的英語培訓市場,在自主招生移后和藝考加分取消的政策下,自主招生和藝考培訓市場則悄然變冷。
英語培訓頻率將增加
根據媒體統計,中國有近3億人的龐大英語培訓消費群體,英語培訓機構總數量超過5萬家,市值已經超過300億元。英語培訓基本分為三類:英語考試培訓、行業英語培訓和少兒英語培訓。其中,英語考試培訓包括出國英語系列的托福、雅思等以及考研、高考、自考中的英語相關課程和考前培訓。
在“英語退出高考”的言論沸沸揚揚時,剛上高一的江蘇學生孫惠仍舊每周定時到當地的培訓機構“A+”進行高考英語考試培訓。孫惠補習班的同學約有30人,從今年年初到目前,陸續有五六名同學加入,但并沒有同學離開。
用孫惠母親郭玲當時的話說,“政策沒出來,誰也不敢斷定,保守一點總是好的”。當時確實有郭玲認識的家長和老師放松對學生英語學習的要求。高考改革方案出臺后,一直關注著的郭玲第一時間知曉,她慶幸自己沒有放松女兒的英語學習,“雖然江蘇不是這次的試點,但最起碼吃了顆定心丸”。
孫惠的培訓老師胡建新笑著坦誠:“之前確實有些‘人心惶惶,但新的高考方案出來后,我們(英語培訓機構的老師)都挺樂的。”在胡建新看來,英語考試雖然不在高考日舉行,但一年兩考的政策有利于英語培訓機構發展,考試次數的增多會帶來培訓頻率的增加,這正是英語培訓機構發展的契機。“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英語在高考中的權重并沒有減輕,英語考試的競爭壓力也會更大”。
江蘇省泰州中學的英語老師沈娟說:“盡管高考改革突出實用性,但英語學習主要用于升學的功能和地位,在現階段是很難撼動的。”她解釋,考得不理想的學生一定想要考好,考得好的學生必然想要追求更高的分數,即所謂的“刷分數”,因為英語分數需要計入高考總分,每分必爭,所以絕大部分學生都會選擇考兩次英語。
教育部“英語信息化教學”課題組副組長高培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高考英語改革對于部分民眾來說,看到的是英語重要性的下降,隨之就減少英語學習的時間和強度,這對培訓市場會有一定影響,但英語采用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等方式,對于培訓機構卻是利好,可以為有需求的人群提供更多的服務。”
胡建新說:“由于政策將允許高一開始一年多考,很多學生會把英語學習和考試的時間安排在高一高二,以便在高三讓位于其他科目,這可能會導致一個結果,考到理想的分數就停止學習英語,學生的英語水平在進入大學時降低,變相會帶來大學生英語培訓需求的提升,比如四六級英語和考研英語的培訓機構可能會有大的發展。”
實踐性和個性化需求
面對如此龐大的英語培訓需求群體,胡建新認為,培訓機構必須要根據改革方案作出調整,“簡單來說,就是要對培訓課程進行重新設計。當然,傳統學校教育也是如此,如果不轉變教學思路,學生就會更多地轉向校外培訓機構”。
一方面,以有應試需求的考生為對象設置培訓計劃。上海的改革方案加入口語測試,這對考生的英語運用能力有很大的要求。“想要在一兩年內完成課程學習并拿到高分并非易事,這需要更加完善和更高要求,僵硬的應試式的學習已經不能滿足需求,從前很多考生都是‘啞巴式英語,現在聽說讀寫要全面發展,口語和聽力比重加大。具體說,培養英語對話、英語實用操作能力的課程比例要提升”。
另一方面,針對考托福、雅思留學的人群或者專業英語需求的人群,課程設置更需個性化。“未來的英語培訓市場可能會更加細分化,行業性和能力性要求突出,比如商務英語、旅游英語等,這也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今后,高考英語在培訓機構中所占比重將會降低”。
胡建新也提出憂慮,“雖然英語的應試地位仍在,但像我們地方上這樣規模較小的英語培訓機構,本身就是立足于高考英語而存在,沒有能力進行職業和專業性的培訓,長此以往,發展前景堪憂,被大型培訓機構吞并的可能性很大”。
學而思培優旗下樂加樂英語學科總監郝月菲也認為,“總體上,培訓(機構)的總量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但是短期內會對所有做初高中英語培訓機構的業績有沖擊。短期之內,開設針對高考課程應試輔導的這些培訓機構會受到一定沖擊,但長期來看,機構應該會有一個升級換代的模式來取代現行的培訓模式”。
郝月菲所謂的“升級換代”,用京翰教育董事長黃森磊的話來說,即“隨著國際化的潮流,出國留學逐漸成為一種趨勢,這種形勢對教育培訓機構來講,是一種定制式服務的需求。因為每個人有自己的主要需求,還有很多輔助的需求,把這個結合在一起的話,就可能變成個性化需求。”在高考新政出臺后,許多英語培訓機構實踐性課程和個性化教育課程已悄然上市。
除了英語培訓機構,其他類型的培訓機構也不同程度地受到高考改革新政的影響。由于考生在報考時,需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六科中自主選擇3個科目的成績,計入高考總分。除語文、數學和英語外,這些“小科目”的培訓課程也逐漸走俏,培訓機構也正在瞄準市場,開發相應課程。
自主招生和藝考遇冷
改革方案出臺后,教育培訓機構有人歡喜有人憂愁。《民生周刊》記者了解,在試點城市上海和浙江公布細則之后,一些自主招生輔導班陸續接到“退班”或者“轉班”的要求。
根據《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申請學生要參加全國統一高考,達到相應要求,接受報考高校的考核。試點高校要合理確定考核內容,不得采用聯考方式或組織專門培訓。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國統一高考后進行。
自主招生政策的收緊,直接影響是培訓機構報名人數的減少。每年9月和10月都是自主招生輔導班的報名高峰期,而在今年的上海,報名情況明顯不佳,家長都在觀望。
孫惠的表姐孫宜7月在上海報名昂立新課程教育自主招生輔導班,高考改革方案出臺后,她申請退班,在培訓機構工作人員的建議下,她最后選擇轉班。孫宜說:“還不知道轉學什么,得等大學自主招生的政策出來,才知道怎么安排后面的學習。”
與參加自主招生學生的觀望態度不同,預備參加藝考的學生沒有在高考改革新政中得到緩沖。《意見》規定,自2015年起取消體育、藝術等特長生加分項目。
吳梅(化名)是江蘇省泰州市少年宮的一位繪畫老師,課外時候她會幫助一些預備參加藝考高中生輔導繪畫。“繪畫學習是需要時間和功底的,短時間的學習不太可能達到高水平。但是很多學生為了藝考加分而盲目來學,其實這是不明智的。可能到最后藝考沒有通過,還占用了學習其他科目的時間”。
“高考改革后,很多以盈利為目的的校外辦學機構會受到一定影響,還有私帶學生的老師的收入也會受影響,但影響不大。據我了解專門培訓藝術特長生的機構很少,幾乎都是藝術專業生和藝術特長生一起的。”吳梅說。
吳梅認為,現在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藝術細胞和技能培養,即使高考改革,仍然不會影響孩子學藝術,畢竟藝術院校和藝術專業還存在。藝術培訓機構的主要生源是興趣班,以中小學和幼兒園為主,參與藝術高考的人相對是少數。
吳梅所帶的學生中有一半的是藝術特長生,在高考改革新政出臺后,大部分藝術特長生都表示要退出學習班。還有小部分學生表示,在《意見》取消藝考的規定后尚附有“確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項目,應合理設置加分分值”,他們暫時不會放棄學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