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 麗
江西省景德鎮市婦幼保健院,江西 景德鎮 333000
助產師的技術水平和操作能力關系著母嬰的安危,一個工作多年的助產士的經驗不亞于一個婦產科醫生,助產士的經驗來源于臨床實踐和細微的觀察,熟悉產程進展的每一種變化,并能應對產程突變的各種情況,甚至熟悉產婦的每一個表情和反應,助產士和產婦零距離接觸,是產婦真正意義上的守護神和合作伙伴[1]。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內的臨床產婦大多數都是初次生產,在分娩過程中因為缺乏經驗,常常會出現害怕分娩以及擔心疼痛的心理問題,常常會擔心出現意外致使分娩信心不足。因此,在臨床產科中實施助產師全程陪產越來越受到醫院的重視。本文通過對在我院分娩的50例臨床產婦采用助產師全程陪產的方法,效果明顯,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自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間在我院實施分娩的臨床產婦100例,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每組50例。觀察組患者的年齡在23~35歲,平均年齡為 (26.5±2.5)歲,初次分娩48例,有過既往分娩經驗者2例;對照組產婦的相關資料為:年齡在22~36歲,平均年齡為 (25.3±2.1)歲,初次分娩36例,有過既往分娩經驗者14例。兩組產婦在年齡、職業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產婦采用常規分娩的程序進行護理。產婦入院后,護理人員常規給予測量體溫、脈搏以及呼吸等生命體征,對相應的資料及時做好記錄;在分娩過程中醫院不安排助產師陪產;產婦分娩結束后,及時告知相應的注意事項[2]。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安排助產師全程陪同,具體措施包括:在完成基礎護理的基礎上,助產師及時與產婦進行交流,使助產師的護理給病人帶來備受關懷和尊重的感受,并通過與患者的交流,了解到患者的語言理解力以及自身性格特征,繼而進行綜合的評定;在分娩過程中助產師全程陪同產婦進入到手術室,給予產婦相應的鼓勵,對她們提出的問題及時給予解答,通過交流及時了解產婦的需要,并及時解決相應的問題,避免產婦精神過于緊張造成胎盤滯留,凝血功能障礙,子宮縮乏力,軟產道裂傷等問題,有效縮短分娩時間,降低產婦的痛苦;在分娩之后,及時給予產婦高熱量,易于消化的食物。幫助新生兒早接觸、早吸吮,宣教母乳喂養的優點和注意事項,給予寶寶最優質的護理[3]。
1.3 觀察指標 產痛、產程時間、平均出血量等情況。產痛分為3個等級:Ⅰ級為產婦有輕微疼痛;Ⅱ級為疼痛難忍,產婦出現喊叫情況;Ⅲ級為劇烈疼痛,產婦大喊大叫,不能控制情緒;產痛率=(疼痛等級大于Ⅰ級的產婦/所有產婦) ×100%[4]。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產婦產痛情況 結果表明,對照組產婦Ⅰ級疼痛15例,Ⅱ級疼痛18例,Ⅲ組疼痛17例,產痛率為70.0%;觀察組產婦Ⅰ級疼痛32例,Ⅱ級疼痛10例,Ⅲ組疼痛8例,產痛率為36.0%。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產婦產痛率明顯降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果見表1。

表1 產婦產痛情況 (例)
2.2 產婦產程時間、平均出血量、家屬滿意度情況 結果表明,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產婦產程時間、平均出血量均明顯減少,家屬滿意度明顯提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結果見表2。
表2 產婦產程時間、平均出血量、家屬滿意度情況 (±s)

表2 產婦產程時間、平均出血量、家屬滿意度情況 (±s)
注:與對照組比較,*P <0.05,**P <0.01。
組別 產程時間(h)平均出血量(ml)家屬滿意度(分)對照組8.8±3.6 236.4±92.3 81.6觀察組 7.2±2.4** 184.3±85.6* 96.8*
相關資料顯示,超過95%的產婦在分娩中會產生恐懼感,害怕疼痛,都希望分娩時有人陪在身邊,及時提供持續的生理和心理支持,避免精神過于緊張造成胎盤滯留,凝血功能障礙,子宮縮乏力,軟產道裂傷等問題。本研究結果表明,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產婦產痛率、產程時間、平均出血量均明顯減少,家屬滿意度明顯提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或P<0.01)。
綜上所述,實施助產師陪產臨床效果顯著,可以有效緩解產婦的疼痛癥狀,有效縮短產程時間,降低產婦陰道出血量,避免產婦因產后出血過多而導致的一系列并發癥的發生。值得在臨床產科中推廣使用。
[1]靳家玉.分娩鎮痛的歷史現狀與展望[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9,16(2):69.
[2]何明嬌,李耘.陪伴分娩的臨床觀察與分析[J].實用護理雜志,2011,17(5):24-26.
[3]費秀珍.導樂式分娩臨床應用進展[J].國外醫學:護理分冊,2012,20:409.
[4]袁素芹.不同產程心理護理對分娩影響的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3,18(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