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燕
(河北省道路結構與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ATB-30密級配瀝青穩定碎石混合料是由瀝青、集料及礦粉在高溫下拌和而成的熱塑性材料,通過鋪筑以后形成良好的骨架結構,具有較好的防水、低溫抗開裂、高溫穩定性。
ATB-30作為新型的混合料,對道路的結構設計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使道路的結構設計更加合理,減少了路面的質量問題。將ATB-30設置在基層和面層之間,不僅能減少反射裂縫,還能提高路面的抗車轍能力和耐久性。將ATB-30用在高溫、多雨地區,表現出的抗水損害、抗剪變形性能效果更為突出。
為保證ATB-30瀝青混合料達到質量要求,在生產設計階段通過馬歇爾試驗進行配合比設計,并與目標配合比進行對比驗證。目標配合比(最佳瀝青用量為3.7%)見表1所示,旋轉壓實結果見表2所示,施工生產配合比見表3所示。

表1 瀝青混合料目標配合比

表2 旋轉壓實結果

表3 瀝青混合料生產配合比
由馬歇爾試驗得出,當瀝青用量為3.7%時,Va為4.08%,VMA為11.1%,與目標配合比基本一致。通過實際施工檢測各項指標均滿足設計規范的要求,驗證了配合比設計是合理的。
ATB-30瀝青混合料的級配決定了瀝青混合料的主要技術性質,應嚴格控制混合料的質量。
ATB-30瀝青混合料的壓實效果直接決定了施工質量的好壞,應嚴格控制混合料的壓實度。馬歇爾試驗的密度受材料、溫度等方面的影響較大,在施工現場應采用壓實度和空隙率這兩項指標對混合料進行控制。
級配的容許偏差檢驗需要進行標準配合比與實際抽提篩分比較。通過三個階段配合比的設計,驗證出各項指標均達到要求,進而確定標準配合比和級配曲線,并根據允許的波動值得到施工檢驗的級配范圍。
應嚴格控制ATB-30瀝青和集料的加熱溫度,以及混合料的出廠溫度。在貯料倉儲存后溫度下降值不超過10℃,在貯料倉的時間不超過24 h;嚴格控制瀝青及各種礦料的用量和拌和溫度,實時對拌和樓的計量和測溫進行校核;應先干拌再加瀝青進行濕拌,整個拌和周期不少于45 s,且使所有集料顆粒盡可能全部裹覆瀝青;對混合料進行取樣試驗,檢驗油石比、礦料級配和瀝青混合料等的物理力學性質。
運輸瀝青混合料的車輛必須使用自卸汽車運輸,運輸車廂底部及兩側必須保持清潔,不能沾有有機物質,表面涂刷隔離劑(油水混合物)防止沾粘,且在車廂底部不應有余液聚積。采用棉苫布嚴密覆蓋運料車,卸料過程中不間斷覆蓋直至到卸料結束再揭開棉苫布,滿足施工現場時的溫度要求,避免污染環境。在連續攤鋪過程中,自卸汽車不得撞擊攤鋪機,在攤鋪機前10~30 cm處停放,卸料過程中運料車應掛空檔,依靠攤鋪機推動前進。
ATB-30混合料攤鋪采用兩臺ABG8820攤鋪機,按照半幅全寬度進行攤鋪。不間斷穩定地攤鋪提高路面平整度。并根據拌和機的產量、機械配套情況及攤鋪厚度和寬度,初定攤鋪速度為1.5~3 m/min,做到不間斷、緩慢、勻速攤鋪。如遇午飯應分批輪換交替進行,做到每天收工停機一次。減少面層離析,做到攤鋪機攏料時料斗內有一定量的混合料。若攤鋪遇雨時,應立即停止施工,清除未壓實成型的混合料。清除受到雨淋的混合料,不得攤鋪。
壓實是ATB-30瀝青混合料施工中最重要的環節,為保證壓實度和平整度,碾壓方式應遵循初壓、復壓、終壓的原則。
(1)初壓:膠輪壓路機2臺,各靜壓1遍,速度控制在1.5~2 km/h;
(2)復壓:振動鋼輪壓路機3臺,各振動碾壓2遍,速度控制在3~5 km/h;
(3)終壓:雙鋼輪壓路機1臺,靜壓收面,速度控制在3~6 km/h。
通過介紹ATB-30瀝青混合料設計和施工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和工藝控制要點,結合實際給出以下建議。
(1)ATB-30瀝青混合料的通過率指標必須滿足標準配合比的范圍要求。
(2)在實際碾壓時建議采用套壓工藝:初壓、復壓、終壓均在較高溫度下完成,不設置初壓、復壓、終壓區域以提高有效壓實功,確保混合料不發生嚴重推移和裂縫,平整度應滿足規范要求。
(3)為了達到瀝青下面層的路面厚度要求,并結合平整度檢測結果,建議在大面積施工中采用懸掛平衡梁的方式控制鋪筑層厚度和平整度。
[1]聶武軍.呼和浩特繞城高速公路下面層瀝青混合料的設計與施工[J].交通科技,2007,(6).
[2]劉奕輝.瀝青混凝土路面下面層的施工工藝及質量控制[J].公路,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