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靜


上海是中國最早進入人口老齡化的城市,人口老齡化關系到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尤其是那些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如糖尿病患者,血液病患者,因腦中風、腦外傷而造成偏癱的患者,在醫院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后,回到家中休養,由于大部分病人都不能起床活動,只能臥床休息,因此對于這些臥床病人的家庭護理就顯得尤為重要。這里就長期臥床的病人該如何進行家庭護理提出一些建議。
一、褥瘡護理
由于長期臥床,身體的重量長期壓迫某處組織,使該處的皮膚、皮下組織長期得不到動脈血液的供給,而導致組織缺血、腫脹、破潰、壞死等一系列變化,醫學上稱之為褥瘡。因此,對久病臥床不起的病人,特別是老人,就應該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 病人要經常翻身,以減輕局部組織的受壓;對于那些不能自己翻身的病人,家人要協助其定時翻身,以預防褥瘡的發生。
2. 由于臥床時間太長,會引起排痰不暢,以及墜積性肺炎的發生。所以,病人要經常地變換體位。病人經常采用的體位主要有:仰臥位、側臥位、半坐位、端坐位、俯臥位、頭低腳高位等等。不同的體位有不同的作用,像發生了墜積性肺炎的病人,可以采取頭低腳高位,以利于肺內分泌物的引流,同時,還應做好拍背;如出現了臀部的褥瘡,可以采取俯臥位或者側臥位。
3. 要保持床鋪的平整、松軟,床單的干燥,皮膚的清潔,最好能夠每天用溫水擦浴局部皮膚,使局部血液運輸得到改善。室內要定期開窗換氣,以保持適當的溫度和濕度。床上的溫度不要過冷或者過熱,特別要預防熱水袋的燙傷。在幫助病人翻身、按摩、床上使用便器時,要注意不要推、拖、拉,以免損傷局部的皮膚,因為皮膚損傷后不容易愈合,容易誘發褥瘡。
4. 還要保證病人全身營養的供給,在飲食上,中風癱瘓病人要做到“三低、二不、一多”,即飲食要低脂、低鹽、低糖,不要過飽、不要飲酒,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鮮魚、鮮蛋、青菜等食物,以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利身體康復。在補充營養的同時,還要注意粗纖維食物的補充。
二、癱瘓肢體的護理
對于長期臥床病人,如何做好癱瘓肢體的護理顯得尤為重要。首先要保持肢體功能位置。癱瘓肢體的手指關節應伸展,稍屈曲,可在患者手中放一塊海綿團;肘關節應微屈;上肢肩關節稍外展,避免關節內收;伸髖、伸膝關節;為防止足下垂,應使踝關節稍背屈;為防止下肢外旋,要在外側部放沙袋或其他支物。同時,還要加強癱瘓肢體的活動,包括肢體按摩、被動活動及坐起、站立、步行鍛煉等,可防止肢體攣縮、畸形。脫衣時應先健側再患側,穿衣時應先患側再健側。
三、鼻飼飲食
長期臥床的病人很多都留置胃管,進食鼻飼飲食,因此,要注意少量多餐,每次量小于200mL,間隙時間大于2小時,防止消化不良。宜高熱量、高蛋白、富營養飲食,以保證營養的供給。防止燙傷病人,食物溫度38℃~40℃,以滴在手背不燙為度。進食時應抬高床頭15°~30°,喂食半小時內勿改變病人體位,防止食物返流。鼻飼給藥時應先研碎,溶解后再注入,鼻飼前后均應用20mL水沖洗導管,防止堵塞。
四、口腔護理
對于臥床的重病人,做好口腔護理有許多方面的好處,例如,可以保持口腔的清潔、濕潤、預防口腔的潰瘍以及感染等并發癥;還有利于促進食欲。簡單的方法就是漱口、擦洗牙齒。具體的操作是:先幫助病人側臥,用毛巾圍在頭頸下或枕頭上,讓病人(清醒的病人)先用溫開水漱口,同時咬合上下齒,含漱時要讓溶液在口腔內充分轉動,保持30秒以上才有效。病人漱口后用棉簽蘸漱口水來擦洗牙齒,從左到右,或者從右到左,縱向擦洗,注意擦洗牙齒時動作要輕柔,以防傷到黏膜及牙齦。
五、頭發護理
幫助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做好頭發護理是一個關系到病人能否生活舒適、心情舒暢的大事。頭發的護理包括梳頭和洗頭。床上梳頭的方法是,在枕頭上鋪一條干毛巾,幫助病人把頭轉向一側,由發根慢慢梳理,如果頭發已經糾結成團,可以用50%的酒精浸潤再小心梳順,一般每天梳理一次就可以了。長期臥床的病人每周至少要洗頭1次,通常是用小毯子卷扎成一個馬蹄形墊,洗頭時墊在頸下,頭放在槽中,就可以達到這個目的。洗頭時,要注意觀察病人的面色、脈搏、呼吸的變化,如果發現有異常情況,應該立即停止洗頭,對于衰竭、垂危的病人,最好不要在床上洗頭。
六、更換床單、尿布
為臥床病人更換床單、尿布時應注意保護病人,以防發生墜床。協助病人翻身側臥在對側床邊,枕頭移向對側;對于骨折、牽引或有引流管的病人,應加以保護,防止損傷、扭曲引流管或脫管。松開近側被單,將清潔大單的中線與床的中線對齊,近側的一半大單展平、拉緊塞于床墊下,對側一半塞于病人身下。將病人的身體轉至近側,協助病人側臥于鋪好的一側。操作者轉至另一側,將大單拉平,同上述方法鋪好,協助病人躺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