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中共中央決定對周永康嚴重違紀問題立案審查,這一消息猶如反腐強心劑,表明了黨中央的反腐決心——“堅持黨紀國法面前沒有例外,不論什么人,不論其職務多高,只要觸犯了黨紀國法,都要一查到底,決不姑息”。據不完全統計,至8月25日,十八大以來落馬的省部級以上官員已達44人,反腐力度前所未有。
“老虎”落馬,往往情節曲折,故事豐富,很多人津津樂道于其中的“花絮”。然而,一個個熱鬧非凡的事件背后,折射出的是整個官場問題的嚴重和反腐形勢的嚴峻。因此,當務之急是如何避免養“虎”為患,鏟除“老虎”以及貪官滋生之土壤。近日,幾位反腐專家接受了本刊記者(以下簡稱記)采訪,他們所關注的重點正在于此。
由于官員選拔和晉升制度的不完善,官場中混跡了不少貪官、庸官,既破壞了官場生態,又危害了社會公平正義。
記:“老虎”養成的過程中,普遍存在“帶病提拔”問題,該如何避免這個問題?
喬新生:一些官員之所以腐敗透頂,是因為缺乏有效的約束機制。一些官員把自己貪污賄賂所得用于賄賂其他官員,從而得到更高的崗位。正是這種特殊的腐敗機制,使得一些貪官在現實生活中有恃無恐。我多次指出,中國當前的腐敗不是個人的腐敗,而是一種體制性或者集團化的腐敗。每一個貪官遭曝光的背后,都有一個龐大的既得利益集團。所以,必須采取堅決有力的措施,逐步改變這種狀況,通過加快我國民主政治體制改革,進而消除腐敗的滋生土壤。
虞崇勝:在官員選拔和晉升中,相關制度必須糾正過去“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的容錯原則,堅決采取“零容忍”原則,凡有問題的干部均不予晉升和提拔,從而用制度堵住貪官的上行通道。
程文浩:如何防范“帶病提拔”問題,我覺得關鍵是兩點:一是前期的預警機制,二是后期的責任追究。建立預警機制,是指在選拔提任領導干部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候選人的民意基礎和社會聲譽。有些貪官在落馬之前就已在當地聲名狼藉,這些沸騰的民怨所折射的往往就是某些領導干部的無法無天。然而為何我們的一些組織部門全然無視這種異常情況?今后組織部門與紀檢部門應當聯手建立起制度化、系統化的民意收集和評估機制,避免再出現“邊腐邊升”的悲劇和鬧劇。強化對組織部門的責任追究,就是對于組織部門明顯用人失察,導致其管轄范圍內連續發生“帶病提拔”問題,給黨和政府的形象造成重大損失的,應追究選拔提任者的責任,以此改變組織部門有權無責、權大于責的現象。
記:“老虎”在擔任一把手時往往腐敗最嚴重,這就面臨一個問題,到底該如何監督一把手的權力?
程文浩:加強對“一把手”的權力監督,應綜合采用確權、削權、分權等多種策略。所謂確權,就是要從制度上理清“一把手”的權力邊界。“一把手”雖然是一地一單位的最高長官,但這并不意味著其權力可以無限巨大、包攬一切,而是必須在“籠子”(制度框架)內依法依規依紀行使權力,并承擔相應的領導責任。確權的當務之急,是確定“一把手”們的權力邊界、權力清單和權力禁區(“紅線”)。削權,就是通過簡政放權和放松管制,將各級政府手中的權力壓縮至合理必要的程度,從而減少“一把手”們以權謀私的權力資源。分權,是指通過合理分解權力以及增加對權力的制約環節,扭轉很多“一把手”“一言堂”決策、“一支筆”審批的個人權力膨脹和失控狀態。
記:有一些“老虎”綜合能力較為平庸,但依然身居高位多年,這主要反映了什么問題?
喬新生:在當下的官場環境中,那些表現平庸,八面玲瓏,不得罪任何人的官員,往往會在各方利益集團的平衡協調中獲得更高的位置。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必須建立更為完善的公開選舉制度,讓群眾直接推選自己的候選人,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克服平庸政治;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突破傳統的政治體制樊籠,大展抱負。
虞崇勝:由于選舉和考核制度不健全,在我們的干部選拔和晉升中,主管領導的意見十分重要,如果主管領導不能按照任人唯賢和德才兼備的原則選人,而是依據自己的看法或需要選擇人,就會出現這種現象。因此,要避免這種現象發生和大量存在,需要改革和完善干部選拔和晉升制度,避免主管領導個人說了算。
我們不能滿足于“老虎”思想墮落、信念缺失這樣的簡單結論,而忽略了對腐敗行為客觀原因的深究和探索。
記:還有不少“老虎”有一些共同點,他們來自底層,勇于進取,如果沒有貪腐,他們的故事可以說是很好的勵志題材,該如何理解這種人生大起伏?
喬新生:一些“老虎”乃至其他官員不是缺乏足夠的權力、地位,而是因為他們缺乏健全的人格。我通過長期觀察中國官場現狀發現,中國的官員不少存在心理上的缺陷,他們對上唯唯諾諾,對下指手畫腳,他們缺乏最起碼的平等民主等現代法治意識,他們對于現代民主的一些基本精神缺乏必要的了解。即使法學院培養出來的一些官員,他們口口聲聲民主法制,但是在他們的腦海深處,仍然把人分為三六九等,他們為了獲得自己的一官半職,可以不擇手段。所以,一般情況下,通過高等教育很難全面培養公民意識,而應該通過普遍直接選舉,讓官員接受現代民主的洗禮。
虞崇勝:這些“老虎”也許骨子里不一定有貪念,他們在很長一段成長道路上能夠埋頭苦干,并且贏得人們的贊譽。但是,他們最終卻沒能夠守住底線,逐步墮落成人們不齒的腐敗分子。這里既有客觀的社會環境(腐敗多發)所起的作用,也有制度漏洞使之有可乘之機,更與個人思想墮落、抵擋不住誘惑有著較大的關系。但是,我要強調的是,我們過去過多地注意了如何搞好廉政建設這“軟”的一手,而沒有緊緊抓住堅決懲治這“硬”的一手,即使是懲治腐敗也是運動式的,“雨過地皮濕”,致使反腐倡廉工作成為花拳秀腿,每次反腐倡廉運動總是開頭時大張旗鼓,但是秀一秀后就沒有下文了。
記:一些“老虎”落馬后,常歸結貪腐最根本的原因是自己失去了理想和信仰,是這樣嗎?
程文浩:失去理想和信仰是“老虎”們以權謀私的主觀原因,但并非全部原因。無論是廉政研究者還是實務工作者,應更加關注腐敗行為的客觀原因。“老虎”們的以權謀私行為為何能夠得手,他們濫用了哪些權力,如何突破各種制度規范的限制,各類監督機制為何失效,這些問題觸及了我國公共權力體系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也是今后預防腐敗的關鍵。簡而言之,我們不能滿足于“老虎”思想墮落、信念缺失這樣的簡單結論,而忽略了對腐敗行為客觀原因的深究和探索。
有些“老虎”有干事的能力,也有做好官的稟賦。但失去了對法律的敬畏,再多的稟賦也只能為作惡推波助瀾。
記:有些“老虎”落馬后,他們的一些同事或老同學會發出惋惜與同情之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喬新生:中國的官員落馬之后,既得利益集團將會受到極大的損害。不排除一些官員在任期間為自己的親朋好友獲得了巨大的利益。因此他們被紀檢監察機關或者司法機關采取強制措施之后,那些利益受到損害的同學,會利用新聞媒體為他們評功擺好。當然,從人性上來看,那些過去自己熟悉的官員被采取強制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會給身邊人帶來心理上的震撼。他們在接受新聞媒體記者采訪的過程中發出哀嘆,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只不過在現代法治社會,情感不等于法律。部分官員落馬之后,身邊的人集體“上書”,希望能夠從輕發落這些官員,這是傳統社會的常態化表現。
記:做官是一件難事,不貪是底線,但左宗棠說:“廉僅士之一節,不廉固無足論,徒廉亦無足取。”作家王躍文曾說過,清官多酷,好官多庸,能官多專,德官多懦。那么從現實看,該怎樣做個好官?
程文浩:人生是平衡的藝術,領導干部身處復雜的利益關系之中,更需要平衡的能力和技巧。我認為,要想做個好官,需要做到以下幾點:始終將權力視為造福百姓的公器,而非個人或家庭的私產;積極追求個人進步,但不貪念權力;既相信自身能夠有所作為,又始終保持對法律和自然規律的敬畏;既能靈活處理問題,又能維護原則和底線;既能在工作中經營良性的政商關系,又能在生活中與商人群體保持必要的距離;既能高調地開拓事業,又能低調地生活和為人。
虞崇勝:必須明確,做實事做好事與貪腐之間本來就是黑白兩道。在通常情況下,正大光明、清正廉潔的官員,因其有正氣和魅力,往往是最能做出實事和好事的。相反,那些心存貪念的官員,處處計較得失,即使有很高的智商和能力,也是很難做出實事好事的。如果把官員的做事與腐敗聯系起來,官員做了實事好事就要腐敗一把,那腐敗不就成為正常的官場規則了嗎?因此,官員既干實事又不陷入貪腐泥潭的唯一路徑只能是——樹正氣,走正路。
鏟除“老虎”滋生的制度土壤
文_本刊記者 化定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