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閉上雙眼,感受著徐徐春風,縈繞耳畔的聲音“走……走……”亦漸漸消散。自然,也這么美。
幾個小時前……
我坐在書桌旁,桌上堆著一摞摞的習題與資料,腳邊的蚊香升起縷縷沉香,與臺燈交相輝映,真有一種“日照香爐生紫煙”的仙味兒。“嘶拉”,一聲書紙破裂聲響起,我皺緊眉頭,緊盯書本,手上因用力過猛暴起了幾根青筋。“為什么,為什么?”我內心嘶喊著,平時乖巧的知識怎么變得讓人如此厭煩,令人“望而生厭”。我捂著腦袋,蹲下身去:為什么,自己懂得這么少,我對自己沒做出第24題深感不滿。“走……出去……”“誰?”“走……出去……”
我鬼使神差地竟來到了公園,轉身正想要離開,卻看到遠處一對放風箏的父子在草地上奔跑著。兒子大張著嘴,不知在喊著什么,臉上掛滿了笑容;父親拉著風箏線。風箏越飛越高,父子倆笑容越來越燦爛,我心中的煩悶開始解凍。
我在草坪上躺下,天空的白云猶如綿羊毛般順滑,棉花糖般潔凈……讓人心動不已。太陽灑下幾片陽光,白云羞紅了臉向遠方飄去。樹葉在風的吹拂下嘩嘩作響,像一片綠色的波浪,樹上的鳥兒也附和著喳喳地唱了開來。草地上的草兒剛剛冒芽,像調皮的孩子偷偷觀察著這個陌生的世界。
自然,真美。
走,到另一個地方去。人們放松心情,感受自然的方式。
當你埋在題海“不能自拔”時,當你考試失利傷心懊惱時,當你失去朋友傷心欲絕時,走,到另一個地方去。放松自我,愉悅自我,讓不愉悅煙消云散。
走,到另一個地方去。
本文符合題意,結構完整,內容也較充實,語言順暢,對環境描寫尤為細膩,有一定的表現力。但其不足有:
1.過渡刻意為之,比較生硬。如“耳畔的聲音‘走……走……”,又如“鬼使神差地來到公園”,再如“看到放風箏的父子,心中的煩悶開始解凍”。主要原因是缺乏思緒流淌的自然與語言表達的簡潔。試想之,若刪去以上所舉的過渡語言,行文或許更為自然。2.思考囿于題表,比較膚淺。作者于篇末大量寫“走,到另一個地方去”的好處,但流于表面的重復,其原因是缺乏內心的糾結和真切的發現,即還沒有真正發現讓“心靈解凍”的原因。從本文內容看,自然的從容可以給人的心靈帶來釋放,“父子”純粹的快樂可以讓“我”有了新的啟示,但作者沒有充分觸及與點燃,由此,本文描寫語言盡管具體,但缺少張力。
總的來說,這位作者有一定的寫作功底,但尚缺乏個性化的語言和獨立深刻的思考。3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