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鎮鎮







選擇,并不簡單。對于號稱有“選擇恐懼癥”的王小川來說,并不習慣對未知結果的事情早早做出決斷。然而很多事注定發生,有些人無法抽離。所以那場縱橫捭闔塵埃落定一年之后,我們來聽聽這個互聯網“少帥”如何選擇。
不選擇的能力
多數人害怕選擇,似乎掉在地上的永遠是面包片抹著果醬的那一面,王小川也不例外。作為理工科技術男,王小川害怕在兩個他看來差不多的東西間做出選擇,按現在時髦的說法,叫做選擇恐懼癥。
然而,戲劇性時有發生。像他這樣名列前茅的清華高材生,出國讀書是理所當然的選擇。那時王小川已在陳一舟創辦的ChinaRen兼職工作,但也心儀著類似普林斯頓的常青藤院校。
機緣巧合的是: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從五年制改成四年制,王小川原計劃大三開始籌備出國,時間突然縮短為一年,多少有些匆忙;與此同時ChinaRen給他很好的機會去工作。
選擇困難癥下的王小川,并不習慣對未知結果的事情早早做出選擇,但兩件事情都不放棄。在出國和工作上他用雙倍時間顧及,兩條線并行一段時間后,工作變成不斷取得成績讓人振奮的地方,出國自然越來越遠。
好在選擇恐懼只出現在生活中,在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多次伸出橄欖枝時,王小川保持著難以置信的堅持。在工作中他從不認為是做選擇:方向明確(擴大市場份額),結果清晰(撼動行業格局),如何直達目標成為決策關鍵因素。
所以我們看到,無論是2010年阿里入資、還是2013年騰訊入資及搜搜并入,都不是突然擺在談判桌上的條件,至少提前一至兩年前,就已經在王小川謀劃之中。
王小川并不太在意那些能留作煽情的細節。比如和陳一舟的第一次見面,他只能模糊回憶起,有個人來清華找幾個技術好的學生兼職進ChinaRen。但能讓他眼睛亮起來的話題是,這批96級計算機系學生出了不少創業者,比如許朝軍(啪啪網)、周楓(有道)。
即使是日后共事15年的老板張朝陽,王小川也記不太清初見場景,只想起是一個夏天,搜狐在五道口舉辦活動,還在ChianRen兼職的王小川穿著拖鞋過去,滿屋子是被互聯網激情鼓舞的人群,王小川卻無感,他就是去看個熱鬧。
王小川性格中還有一面是“面對世事變化懶得應對近乎遲鈍”,這種遲鈍他很清楚,并一直坦然接受性格決定的命運。
搜狗10年來發展的各個階段,王小川多次有機會離開,互聯網業界諸多大佬都暗地里約過王小川,開出豐厚條件。但即使在最不得志的2008至2010年之間,王小川依然沒有拋下搜狗。
他如此解釋自己的行為方式:大部分人對近處經歷的事情更多會看到困難,對未經歷的事情更多看到誘惑。“這時不如聚焦到正在做的事情上只要還有進步就不要放棄。”
王小川也承認,這大體上是一種保守做法,但他認為只有鎖定目標日思夜想時,才能找到創新點。這也是為何搜狗能從一個媒體基因強而技術基因偏弱的門戶孵化出來,推出搜狗輸入法,找到三級火箭打法,拉來阿里投資以及獲得騰訊資產注入。
兩次逆轉
“數學天才”王小川一直在計算機領域順風順水,在旁人眼中王小川很“幸運”,但他心里明白為成功付出過多少艱苦,而讓他迅速成長、并形成堅韌性格的,正是這些痛苦帶來的思考。
第一次人生“懷疑期”出現大學時期。以尖子生身份走入清華后,王小川沉迷于游戲,成績直線下滑,全班30多個人他考試排倒數,這些成績還公開貼在教學樓外,傷及貼滿“好學生”標簽的自尊心。
這是王小川實現“自我價值”的一次突破,很快他把游戲賬號送人,開始上自習、預習功課、復習功課、兼職打工,去緩解內心的壓力,這些都是他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大學生活逐步回到正軌。
另一次是2008年,王小川30歲。因為執意要做瀏覽器,張朝陽送他一份“大禮”:讓其他人接管搜索業務,王小川幾乎被解職。在生活中,那一年王小川還面臨父親去世、女友分手帶來的傷痛,痛苦達到頂峰。
“那時我會對自己講,這是30歲給你的人生禮物,所以你需要去接受這樣一種人生過程,然后再走出來,這里經歷的痛苦,對未來都會有價值。”
王小川說要做瀏覽器,張朝陽充滿了質疑:“微軟的IE市場份額那么大,都沒有把Bing做起來,憑什么瀏覽器做成搜狗搜索就能做成?”
瀏覽器策略讓王小川和張朝陽產生巨大分歧,瀏覽器項目在內部甚至是“非法”的。張朝陽不僅解除王小川的搜索職務,還直接問“你還想做點什么”,那會兒很多人都以為他會離職。
那是王小川最有理由離開搜狐的一次,可是他沒有。在沒有控制權、沒有資源投入情況下,王小川打起“游擊戰”,一邊做著公司需要的視頻P2P項目,一邊從各個項目劃人做瀏覽器。
為什么不離開?原因有三點:第一是他對搜狗有強烈歸屬感,堅信瀏覽器能成。第二是他很清楚出去創業,如果沒有輸入法及搜索,光做一款瀏覽器沒用。第三是他理解張朝陽。
王小川曾在一檔電視訪談節目里評價張朝陽是“值得被信任的人”,尤其為人正直,在險惡的互聯網江湖里,無論是打盜版還是做微博,都采用非常正統的競爭手段,這種創業價值觀與王小川不謀而合。
“我很理解他,也很注重他的情緒。”即使王小川被迫交權,用過“忍辱負重”形容當時處境,但他依然堅持,信念只有一個“這事情能做成”。那一年他讀了本書:《鄧小平改變中國:1978中國命運大轉折》,對黑暗中的堅定和人生有了更深理解。
現在王小川很感謝這一年半的磨礪,因為這是他事業生涯提升最大的時期。王小川很喜歡喬布斯在斯坦福的演講:“你不可能充滿預見地將生命的點滴串聯起來。只有在你回頭看時,才會發現這些點滴之間的聯系。所以你要堅信,你現在所經歷的將在你未來生命中串聯起來。你不得不相信某些東西,你的直覺、命運、生活……正是這種信仰讓我沒有失去希望,它使我的人生變得與眾不同。”
這是喬布斯對自己精神面貌最強烈的表達,王小川感同身受。
“痛苦和挫折能讓你有更多思考,也會讓你在運氣好時更加珍惜。”王小川說,從搜狗的結果來看,王小川勝利了。在巨大的愛的能量下,王小川堅持自己的精神與信念,終于達成了自己的心愿。
丁李周馬
優秀的技術產品人才,總是巨頭公司追逐的對象。
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是,2006年搜狗輸入法上線時,丁磊就留意到王小川,并約定北京見面。
那時網易游戲增長勢頭很猛,《夢幻西游》系列成為搖錢樹。丁磊開門見山跟王小川說,你們家搜狐沒錢吧,網易有錢,拿利息就可以做這件事情。
“鈍感”主導下的王小川并未動心,他并不了解丁磊,何況張朝陽給了大力支持。最重要的是,“我根本要的也不是錢,也不是所謂的出名,我就是喜歡(搜狗)這件事。”這次簡短見面后,雙方再沒有聯系。
2011年底,一個朋友籌備飯局,邀請了王小川,王小川聽說丁磊會去,第一次主動想去見丁磊。
王小川采用了常用套話手段,也是發自內心的先夸了下丁磊在SP、網游方面的決策,還沒來得及談到有道和360,丁磊就接過話茬:年輕人,吃飯時候別談工作,然后話題一轉,開始興高采烈講為什么要養豬、以及哪兒的螃蟹最肥。
“但我已經有答案了,他(丁磊)根本無所謂在互聯網江湖里如何排位、如何去整合資源,他其實很超脫。”王小川對朋友說,有道不可能和360合并在一起,這個答案當時對他很重要。
像丁磊這樣來挖王小川的人很多,包括百度。
百度從高層到李彥宏頻繁接觸王小川是在2009年左右,那時王小川不再負責搜索、卯著一股子勁兒艱難做瀏覽器。百度那邊,2008年挖來的CTO技術天才李一男2010年初離職,在其離職之前,百度內部討論接替人選時首選王小川。
百度希望王小川去接班的時候,王小川的回復是:“實在放不下搜狗的戰友們,要不您整體收購搜狗吧。”這件事情后來就不了了之了。
為什么死活不愿賣給360?王小川說其實他和周鴻祎并沒有私人恩怨,除了在“商業文化”價值觀上不一樣,更深層次原因是,他非常清楚這場交易對搜狐來說有多不公平。
2008年12月,搜狗瀏覽器第一版正式發布,但卻仍然沒有得到重視。王小川意識到,必須取得張朝陽的認同。2010年初,谷歌退出中國市場,搜狗的專注點重新回到搜索,但是這時候整個搜索的業務發展卻遇到了瓶頸,這是一個讓張朝陽意識到瀏覽器對于搜索重要性的機會。
這時候,周鴻祎出現了。
周鴻祎是何等聰明人物,他對互聯網產品的理解非常透徹。360的入口能力非常強,但它缺乏搜狗的技術能力和搜索引擎這種變現工具,如果它擁有搜狗,把兩者的能力結合起來,再加上360安全軟件的定位以及獨特的“商業手段”,對百度能夠形成不小的威脅。
周鴻祎找到張朝陽,想要投資搜狗。講了三個關鍵點:第一是瀏覽器一定能成,瀏覽器對搜狗幫助很大。第二搜狗需要獨立發展。第三搜狗獨立出來需要王小川牽頭。
如果希望周鴻祎是來免費幫王小川做說服工作的,那就把老周看的太簡單了。周鴻祎同時向張朝陽提出,把搜狗瀏覽器業務轉給360,同時360和搜狐成立一家合資公司專做搜索。
周鴻祎要搜狗瀏覽器,是王小川沒有預料到的,因為如果沒了瀏覽器,搜狐也就失去了對流量的控制能力,最終也會喪失在(與360的)合資公司中的話語權。
但當時張朝陽對這個提議還是頗有興趣,他心里裝的是搜索,并不認為瀏覽器一定要放在搜狗里,所以就有了王小川只身一人赴杭州見馬云的故事。
之前王小川從來沒見過馬云,而這次談話也只有短短的40分鐘。馬云先問搜狗輸入法是不是王小川做的,接著說了投資的三個原則:第一是有沒有機會做成,第二是團隊可不可信,第三是對阿里有沒有好處。
第一點一直是王小川最堅持的,他和馬云說搜狗一定能成,現在的投資非常關鍵。第二點張朝陽在行業里的品行大家都看得見,馬云相信張朝陽。第三如果搜狗做成會抑制百度,對阿里有好處。這次談話后,馬云開始做調研,同時找張朝陽談入股。
張朝陽也明白阿里進入和360進入的不同意義,王小川幫他找了個新選擇。
后來在一次接受媒體采訪時,王小川回憶起這段故事,感慨道:“如果沒有查爾斯的堅持,就根本沒有搜狗;如果沒有周鴻祎獲得搜狗技術的欲望,就沒有搜狗的分拆;而如果沒有馬云的果斷加入,就沒有新搜狗的降生。”
在王小川眼里,張朝陽是具有獨立精神氣質的一個人,雖然倆人常常思路不一致,但共同信仰和理念是一樣的,就是堅持搜狗的獨立,并把搜索這件事情做成。“這是一個相互說服的過程,張朝陽之前有自己的判斷,我真是費了很多力氣告訴他自己的想法以及選擇,他也會盡力表述自己的想法。”基于共同的理念,張朝陽和王小川一直就戰略分歧進行溝通,“越聊就越看清大家在根上共同的東西。”
下一站,哪里
在互聯網江湖里搜狗常被稱做“變量”,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在媒體屬性的搜狐獨立成長起來,在搜狐集團整體策略打法中是變量;二是在互聯網變局里,跟百度、阿里、騰訊、360要么競爭要么合作,搜狗雖然不是市場份額老大,但任何資本運作都會改變行業格局。
經過兩次重要資本運作后,與騰訊聯姻的搜狗開始新階段,尤其移動端市場份額達到17.5%,緊隨百度位列第二。但王小川認為搜索還沒有到達預期的成功,沒有真正去“撼動行業格局”。但他相信總有一天可以達到目標,尤其移動互聯網時代,“社交搜索”將是破局方向。
“以前凡是我們能做的事,競爭對手都能做到,現在我們希望反過來,就是他們做的事我們能做,但我們做的事他們做不到。”王小川希望借此讓搜狗擺脫跟隨戰略或渠道打法,并希望今年年底之前能夠看到新產品雛形。
根據搜狐剛剛披露的第二季財報,在游戲業務增長乏力、視頻業務持續投入拖累集團虧損情況下,搜狗是表現最好的業務:實現營收910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2%,并以900萬美元額度首次實現規模性盈利,預計第三季度收入將突破1億美元。
這組數據背后的期待是上市。這并不是一個新話題,張朝陽曾多次表達分拆搜狗上市的計劃,但眼下是最好的機會:資本窗口不錯+持續規模盈利+微信搜索概念。但此時如果想從王小川口中得到表態,依然是不太容易的事情,他依舊笑笑回應“暫時沒有時間表”。
被稱作“清華守門員”的王小川15年沒有離開過五道口,減壓方式居然是“加班”。不過,在進入穩定期的這幾年,王小川已經過了“拼體力”時期,現在最需要的是開拓視野,去和其他公司交流創新及管理。
尤其今年剛過一半,王小川就已經去過好幾次美國,不像以前拜訪Google、Facebook等硅谷大咖,這幾次王小川更多和10—30人的小團隊溝通。
在聊天過程中,王小川感受到無比熟悉的創業文化認知:這些小公司的存在并不是希望成為巨無霸,而是去實踐和證明自己的想法,如果賣掉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即使失敗也沒有多大壓力,這只是他們在探索道路中證明哪條行不通。
結語:當叱咤風云的互聯網大佬紛紛步入知命之年,36歲的王小川依然非常年輕,更多人把“互聯網少帥”的光環給與他,認為他在未來互聯網格局中,將會扮演如同之前大佬們一般的角色。
但王小川“不敢思考這種事情”,他認為給自己這樣一種壓力很危險。心態微妙的變化還體現在個人狀態上,傳說中王小川喜歡的姑娘,需要會彈鋼琴又懂量子力學。“這個太夸張了。”王小川笑了起來,“我希望自己走出這種科學的東西,而在人文藝術上有所追求,如果另一半能有共同審美,是非常好的結果。”
現在的王小川空余時會看不同領域的書,改裝一下家里的空氣凈化器,設計復雜的網絡讓所有設備都可以聯網。他還打算恢復羽毛球和游泳這樣的活動。“(感情)這個事情跟工作是一樣的,越到后面挑戰越大,永遠有難度,但是你要保持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