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莉
(上海海事大學,上海201306)
山東省是人口大省,也是經濟大省。2012年山東省人口總量9685萬人,居全國省市排名第二位,GDP總量為50013.24億元,全國排名第三;人均GDP為56718元,全國排名第10。改革開放以來山東省經濟發展迅速,但城鄉差距不斷擴大,過大的差距如不加以解決,不僅會影響經濟效率,更會造成經濟不穩定和社會動蕩。因此要努力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山東省經濟平穩快速發展。
目前,國內研究收入差距的文獻很多,研究角度也各不相同。如蘇素、宋云河對中國城鄉收入差距問題進行研究,采用面板數據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因素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萬廣華、周章躍、陸遷通過分析中國農村收入差距現狀,運用農戶數據的回歸分解框架來研究中國農村收入不平等問題。楊軍對安徽省的收入差距進行研究;程瀛、欒敬東通過回歸分析找出安徽省收入差距影響因素。張車偉通過研究人力資本效率對收入差距的影響,結果得到收入、教育程度以及教育回報率之間展現出一種讓“貧窮者更貧窮、富有者更富有”的“馬太效應”;張文武、梁琦統計計算中國31個省市的勞動集中度來研究產業空間、勞動地理集中對收入差距的影響。程瀛,欒敬東(2013)認為,影響城鄉之間收入差距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人力資本狀況、金融發展、勞動力地理集中等,城鎮化也是影響收入差距的關鍵因素,但沒有專門研究城鎮化與收入差距的具體關系。本文首先分析山東省城鄉收入的現狀,然后利用granger因果檢驗法研究山東省城鎮化與山東省城鄉收入差距的關系。
1980—2012年山東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都連年增加,城鎮由1980年的人均448.2元增加到2012年的25755.2元,增加了56.5倍,農村由1980的人均194.34元增加到2012年的9446.4元,增加了47.6倍。總體來看,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要高于農村人均收入的增長率,尤其是2003年之后,可以看出山東省城鎮經濟發展水平明顯高于農村。1980年城鎮與農村之間人均收入之差僅為253.87元,到2012年收入絕對差額竟達到16308.8元。
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標有很多,比如基尼系數、泰爾系數和收入差距比。為了便于直觀比較,這里選用山東省人均收入比作為衡量指標,計算公式為:山東省城鄉收入比=山東省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山東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980—2012年城鄉居民收入比即城鄉差距有所波動,1980—1983年,1992—1999年呈下降趨勢,1983—1992年,1999—2010年呈上升趨勢,2010—2012年開始差距又開始逐步縮小。
產生山東省城鄉收入差距的因素有很多,本文重點研究城鎮化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城鎮化水平用山東省城鎮人口數與山東總人口數之比來表示。城鎮化對收入差距有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以后,城鎮化水平提高,帶動農村收入提高,從而城鄉收入差距縮小;另一方面農村勞動力轉移到城市,城市勞動力供給增多,會降低城市工人的工資水平。
根據經驗城鎮化會影響城鄉收入差距狀況,但城鄉收入差距會不會反過來影響城鎮化,本文利用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來加以研究。
在進行格蘭杰因果檢驗時,必須保證兩個變量為平穩序列,否則可能產生虛假回歸問題。用Y表示山東省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即山東省城鄉收入差距,用X表示山東省城鎮化。利用EVIEWS進行ADF檢驗,檢驗結果如下:

表1 山東省城鄉收入差距和山東省城鎮化的ADF檢驗
從表1可以看到序列Y和X的ADF統計量大于1%顯著性水平下的臨界值,接受原假設,即山東省城鄉收入差距和城鎮化含有單位根,為非平穩序列。而△Y和△X的ADF統計量小于1%顯著性水平下的臨界值,拒絕原假設,即山東省城鄉收入差距和城鎮化的一階差分為平穩序列。所以山東省城鄉收入差距和城鎮化都是一階單整,但他們可能存在協整關系。
經過單位根檢驗得到,山東省城鄉收入差距和城鎮化是一階單整,它們應該存在一個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因此對這兩個變量采用EG(Engle-Granger)兩步法進行協整檢驗。首先Y和X進行普通最小二乘回歸,根據回歸結果提取殘差序列,再對殘差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如果殘差序列為平穩序列,則Y和X存在協整關系。檢驗結果如下:

表2 殘差序列的ADF檢驗
由于ADF檢驗統計量為-5.812616,小于顯著性水平為0.01時的臨界值-3.737853,可認為估計殘差序列為平穩序列,因此得到序列Y和X具有協整關系,即山東省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與城鎮化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相關關系。
雖然由協整檢驗得到Y和X存在相關關系,但是否存在因果關系還要通過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在進行檢驗之前需要先確定滯后階數,本文選擇的滯后階數為1階和2階。

表3 山東省城鄉收入差距和山東省城鎮化的因果關系檢驗

注:其中X→Y表示山東省城鎮化不是城鄉收入差距的格蘭杰原因,Y→X表示城鄉收入差距不是城鎮化的格蘭杰原因
觀察表3可知,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拒絕“山東省城鎮化不是城鄉收入差距的格蘭杰原因”的假設,不拒絕“城鄉收入差距不是城鎮化的格蘭杰原因”的假設,在滯后階數為1,2時檢驗結果一致。因此,可以得出山東省城鎮化是城鄉收入差距的格蘭杰原因,而山東省城鄉收入差距不是山東省城鎮化的格蘭杰原因,即二者之間不存在互為因果的關系。
根據上述檢驗結果可知,城鎮化會影響城鄉收入差距,為了縮小山東省城鄉收入差距,應切實提高山東省城鎮化水平,建議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消除城鄉戶籍壁壘,促進人口流動。戶籍壁壘使農村戶口轉向城鎮戶口非常困難,苛刻的條件使很多農民工難以落入城市戶口,這既不利于農村人口流動,也不利于城鎮化的推進。所以為了提高城鎮化水平應降低甚至消除壁壘,比如可以放寬城鎮入戶條件、簡化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落戶審批手續、統一城鄉居民身份,從而積極促進農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轉移。
二是推動鄉鎮建設。對鄉鎮進行改革,政府要加大對鄉鎮基礎設施的投入,提高鄉鎮經濟發展水平,努力把一些發展水平高或者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鄉鎮發展為城鎮,加快農村城鎮化水平。
三是調整產業結構。一個城市如果產業化水平比較低,就難以吸收更多勞動力,從而阻礙城鎮化發展。調整產業結構,實現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根本途徑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深化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要充分利用國際金融危機形成的倒逼機制,把化解產能過剩矛盾作為工作重點。按照尊重規律、分業施策、多管齊下、標本兼治的原則,積極采取措施,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1] 蘇素,宋云河.中國城鄉收入差距問題研究[J] .經濟問題探索,2011(5).
[2] 楊軍.安徽收入差距問題與對策研究[J] .東華經濟管理,2013(10).
[3] 張文武,梁琦.勞動地理集中、產業空間與地區收入差距[J] .經濟學,2011(1).
[4] 田新民,王少國,楊永恒.城鄉收入差距變動及其對經濟效率的影響[J] .經濟研究,2009(7).
[5] 侯風云,張鳳兵.山東省人力資本投資與城鄉收入差距實證分析[J] .經濟研究,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