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莉
(南京大學 工程管理學院,南京 210008;金陵科技學院 商學院,南京 210069)
供應鏈合作為供應鏈核心企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知識獲取平臺,有助于核心企業與鏈上相關企業相互合作,進而縮短產品研發周期,提高產品性能。而創新文化是鼓勵企業以供應鏈方式進行協調合作,持續地獲取外部知識資源,并將內外部知識進行分類、整合、利用及開發出新知識,進而對核心企業的技術開發能力和管理能力產生影響,最終提高核心企業創新績效的關鍵要素?,F有研究忽視了創新文化對供應鏈核心企業知識獲取和創新績效的重要影響。因此,對供應鏈核心企業知識獲取方式、創新文化與創新績效三者間的關系探討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知識獲取作為組織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促進及提供組織創新動力,彌補供應鏈核心企業知識資源不足,增加企業創新能力,提高企業創新績效。林巖(2009)分別從政府、國營以及私人三種組織形態,探討了知識獲取對創新績效的影響,研究發現知識獲取對創新績效具有顯著的正向關系。Chesbrough&Vanhaverbeke(2006)探究了外部知識獲取與創新績效關系,發現企業通過外部知識獲取可增加專門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降低產品的開發周期、為客戶提供周到滿意的服務三方面提升企業創新績效。綜上所述,本文提出知識獲取對企業創新績效的研究假設:
H1a:信息掃描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供應鏈核心企業創新績效的提高。
H1b:市場機制越完善,越有利于供應鏈核心企業創新績效的提高。
H1c:聯合開發程度越強,越有利于供應鏈核心企業創新績效的提高。
供應鏈上核心企業如果擁有創新文化,將有助于其發現企業創新中的知識缺口,核心企業通過多種知識獲取方式彌補自身知識缺口,修復創新能力缺陷,進而提高組織創新績效。目前通過組織學習獲取知識被廣泛認為是現代組織生存的可行性戰略,Allen(1977)調查科學家和技術人員進行工作時發現,他們獲取需要的信息是通過文獻及外部專業同事,而致力于操作改進方面的工程師信息來源于客戶或公司下游合作伙伴。Oerlemans(2001)認為創新離不開創新資源的存在和數量,創新資源的使用起到了關鍵作用,而知識獲取成為創新文化存在和使用的有效保障,創新文化對組織學習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從以上的分析中,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設,分析知識獲取對創新文化的影響:
H2a:信息掃描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供應鏈核心企業創新文化的發展。
H2b:市場機制越完善,越有利于供應鏈核心企業創新文化的發展。
H2c:聯合開發程度越強,越有利于供應鏈核心企業創新文化的發展。
創新文化將會影響企業員工對知識及學習的價值和態度,促進員工間進行正面交流、相互支持,激發員工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進而有助于供應鏈核心企業與外部進行知識交流,及時了解用戶需求和外界信息,設計出新產品、開辟出新的細分市場、發展新的分銷渠道、為新的消費者群體提供服務。綜上所述,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設:
H3:創新文化對供應鏈核心企業創新績效有積極的正向影響。
依據研究文獻探討,理論概念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理論概念模型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微觀層面的供應鏈核心企業,公開資料中很難獲得所需數據,所以主要采用調研問卷方法來收集研究所需的資料,調研問卷主要包括被調查企業的基本信息、企業知識獲取量表、創新文化量表以及企業創新績效量表。為保證研究數據更加可靠,本調研問卷內容盡量與研究的概念框架相匹配,能參考國內外較為成熟的量表,再進行實地調研,本研究主要考察供應鏈核心企業知識獲取方式以及創新文化對于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所以被調研對象在企業知識獲取方式、企業創新績效方面要有比較深入的了解,因此在問卷設計時選擇了對企業知識獲取方式和企業創新績效實際情況比較熟悉的專家填寫問卷,并對其不理解的問題予以解釋說明后再填寫,并根據研究的實際需要反復修改問卷,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審核及修改,進而形成最終調研問卷。核心企業知識獲取模式來自耿紫珍等(2012)等,包括信息掃描、市場機制、聯合開發三個維度,共11個題項;創新文化量表來自Martín-de Castro.G,(2013)、余鑒等(2009)等人的研究成果,共3個題項,企業創新績效主要來自于解學梅、左蕾蕾(2013)等人的研究成果,共四個題項。在變量的測度中主要采用了Likert五級量表(1=很不同意,2=不同意,3=一般,4=同意,5=非常同意)。
本研究選擇供應鏈核心企業中相關管理者及研發人員來填寫問卷。研究區域選擇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之所以選擇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的企業,主要考慮該地區產業較為發達,企業間具有良好的供應鏈合作關系,具有較好的代表性。本次研究主要采用實地調研、E-Mail了調查和政府機構代為發放、會議現場四種方式,本次調研共發出問卷1300份,回收問卷1023份,問卷有效率為70.3%。
信度表示量表數據衡量結果的一致性或穩定性,研究量表的信度越大,其測量的標準誤差就越小。通常我們通過Cronbach's α系數來進行作為檢驗信度的方法。運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結果表明,相關指標的Cronbach's α系數均>0.7(如表1所示),則可以接受問卷的信度。效度主要包括內容效度和結構效度兩種類型。本研究在參考國內外較為成熟的量表的基礎上進行實地調研,并運用深度訪談法和專家甑別法進行進一步的修改和完善而最終形成,因而本文的量表題項的內容效度較好。本研究運用AMOS17.0軟件工具,對各量表的結構效度進行驗證,結果見表1、表2。由表1、表2可以得到:各項指標AVE值均>0.5,表示本研究量表具有較好的收斂效度。

表1 信度和效度分析

表2 擬合優度分析
為了對本文假設構建中整體變量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行研究,考察各變量之間的直接與間接關系,我們運用結構方程模型及AMOS軟件對供應鏈核心企業知識獲取→創新文化→創新績效的相互影響進行驗證。
模型與數據的擬合程度用整體模型擬合度來評價。整體模型擬合度包括兩方面內容:(1)絕對擬合度,該指標可以確定模型預測協方差矩陣和相關矩陣的程度;(2)簡約擬合度,對評價模型的簡約程度進行評價;(3)增值擬合度,用來比較理論模型與虛無模型。表3為整體模型適配度標準。由表3可知,該結構方程模型可以接受,其整體模型擬合度較好。

表3 模型擬合指數分析
表4為模型的路徑系數的差異比較結果。結構方程模型結果顯示,本研究提出的7個假設關系均通過顯著性檢驗。在知識獲取中,聯合開發程度對供應鏈核心企業創新文化發展的路徑系數最大,市場機制次之,信息掃描路徑系數相對最小。而聯合開發對企業創新績效的效果路徑系數最大,隨后依次是信息掃描、市場機制。

表4 模型的路徑系數
表5表示信息掃描、市場機制、聯合開發三種供應鏈核心企業知識獲取方式對企業創新績效的總影響程度。在知識獲取方式三個維度中,聯合開發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系數最大,信息掃描次之,市場機制的影響系數相對最小。

表5 知識獲取對企業創新績效的總影響系數
結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7個假設關系均在實證數據中通過檢驗。這說明在提升企業創新績效的過程中,知識獲取的三個維度對企業創新績效產生了直接的正向影響;知識獲取的三個維度對創新文化產生了直接的正向影響;創新文化對企業創新績效產生了直接的正向影響。
本文的創新點之一是創新文化的中介作用。已有文獻把合作創新、環境變動、培訓等作為中介變量研究了知識獲取對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影響,但鮮有把創新文化作為中介作用的研究。本文關注企業創新績效的發展,在考察知識獲取與企業創新績效的關系中,引入創新文化作為調節變量,實證數據很好地支持了理論假設。知識獲取的三個維度即信息掃描、市場機制、聯合開發對企業創新績效作用過程中,創新文化的作用極為明顯??梢钥闯?,在企業創新能力以及創新績效提升的過程中,創新文化將直接影響到企業創新能力以及創新績效的成效,而知識獲取能力的提升又將對提高創新文化的培育效果產生極大影響,從而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因此,企業在獲取外部知識和提升創新績效過程中,應重視創新文化在企業創新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改善創新文化的生態環境,引導創新文化要素向企業集聚,培育出引導創新、支撐創新的特色文化,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本研究結果表明:信息掃描、市場機制、聯合開發與供應鏈核心企業創新績效呈現顯著的正相關關系,且創新文化在供應鏈核心企業知識獲取的三個維度與企業創新績效中存在中介效應?;谏鲜鰧嵶C結果分析,本文的研究結論在實踐方面對企業管理具有如下啟示:
(1)在開放式創新環境下,企業要想獲得持續的市場競爭優勢,就需要不斷地獲取外部知識,需要與供應鏈上不同的合作伙伴進行在創新資源、核心技術、信息共享等諸多方面構筑長期、穩定、持久的合作關系,充分發揮供應鏈核心企業在供應鏈中的核心作用,進而提升企業的創新績效,形成自身所特有的競爭優勢。
(2)供應鏈核心企業在運營過程中,不僅要加強對外部知識的敏銳度和感知度,積極多渠道地獲取、吸收新知識和技術資源,而且要注意到知識獲取對企業創新是一個系統的、長期過程,企業學習能力和對外部知識轉化能力均受到創新文化影響,創新文化在供應鏈核心企業知識獲取與創新績效中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因此,供應鏈核心企業應該科學合理地建設組織機構、決策機制、獎勵機制、資金配置機制等,進一步激發培育企業創新理念、激發創新精神,提高外部知識獲取意識和能力,進一步提高企業創新績效。
[1]陳傳興,董銀紅.不對稱信息方式下的供應鏈激勵數值分析[J].蘭州學刊,2011,(6).
[2]李柏洲,周森.企業外部知識獲取方式與轉包績效關系的研究—以航空裝備制造企業為例[J].科學學研究,2012,30(10).
[3]Mansury,M.A.,Love,J.H.Innovation,Productivity and Growth in US Business Services:A Firm-level Analysis[J].Technovation,2008,28(1~2).
[4]林巖.運用供應鏈伙伴知識提升知識創造水平:基于專利數據的分析[J].中國軟科學,2009,(9).
[5]耿紫珍,劉新梅,楊晨輝.戰略導向、外部知識獲取對組織創造力的影響[J].南開管理評論,2012,15(4).
[6]Martín-de Castro.G.The Moderating Role of Innovation Cultur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Assets and Product Innovation[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Social Change,2013,(80).
[7]解學梅,左蕾蕾.企業協同創新網絡特征與創新績效:基于知識吸收能力的中介效應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13,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