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陽晶
摘要:大學生創業雖然已成為高校教育界較為熱門的一個詞語,但目前各高校針對大學生創業創新能力的培養力度明顯不夠,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比例也不太盡如人意。根據針對大學生創業創新現狀的調查問卷結果,本文對目前高校大學生創業創新能力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結合指導創業實踐型學生工作室的經驗,針對高校大學生創業創新能力的培養提出了自己的培養對策。
關鍵詞:創業創新;工作室;創業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10-0080-04
在國家經濟發展規模一定的大環境下,社會各企事業單位對人才的總需求量是一定的,要提高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空間比較有限。近幾年,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比較嚴峻,而對于高職院校的畢業生來說,就業形勢更不容樂觀。
鼓勵高校大學生改變原有的就業觀,樹立創業觀,為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為更多的大學生提供就業機會,已成為眾多教育專家和高校管理者們的共識。
而創業者的創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創業者創業成功率和創業高度。筆者在大學生創業創新能力現狀問卷調查的基礎上,結合一年多來指導創業實踐型工作室的親身體會,對當前大學生的創業創新能力的現狀及培養模式進行探討。
我國高職學生創業創新能力的現狀
我國的大學生創業活動始于1997年,該年,清華大學舉辦了首屆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之后大賽擴展到上海、武漢等城市。
為了了解目前高校大學生對創業創新的看法和為之所做的規劃和準備,筆者對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的236名在校學生進行了在線問卷調查,調查的范圍涵蓋了計算機系、藝術系、財經系等多個系部。調查統計結果發現,目前大學生創業創新的現狀并不太令人滿意。雖然經過了十幾年的創業教育,但更多的大學生還是寧愿選擇風險較低的就業方式,而不敢主動嘗試走上風險和回報都較大的創業之路。下面是本次調查問卷的結果分析。
在本次問卷調查中,對于問題“畢業后你準備找份工作就業還是自主創業?”有45.76%的人選擇了找份工作就業,另有33.90%的學生選擇了“如果實在找不到工作,就會選擇創業”。對于問題“如果你準備創業,你計劃什么時候開始?”有高達80.51%的學生選擇了“畢業工作兩三年后,積累了一定資本和經驗后再開始創業”。對于問題“你認為目前大學生創業教育中關于創業技能理論教育存在的最大問題是”,有高達62.71%的被調查者選擇了“沒有與創業技能相關的理論或實踐教育活動”,而對于問題“你認為你現有的創業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滿足自己創業的要求嗎?”,僅有2.12%的被調查者的回答是“能滿足”。對于問題“你雖然有過創業的考慮,但如果最終決定放棄創業,你認為下面哪個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有36.02%的被調查者選擇了“缺乏創業資金”,另有39.83%的被調查者選擇了“自己缺乏創業的相關知識與能力”。
第一,有主動創業意愿的學生較少。從本次調查結果來看,有主動創業意愿的學生人數較少,大部分學生在畢業后還是寧愿做出風險較低的就業選擇。另外一部分大學生可能會在實在找不到工作的前提下,被動地選擇創業。能夠在大學畢業后主動選擇走創業之路的比例非常低。這不僅是被調查學校大學生的心態,全國各高校大學生的總體情況也是如此。
第二,高校關于創業的理論或實踐教育活動太少。根據調查統計,大多數大學生均認為目前我院針對大學生的創業教育活動較少。學生從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獲取的創業知識和技能不夠,使得很多大學生更是不敢走上創業的道路。
第三,多數學生認為學生工作室(虛擬公司)對于培養大學生的創業創新能力有幫助。由于高校的人才培養方案較少涉及創業創新的教學設計,因此,大學生獲取創業創新知識不太可能通過常設的人才培養方案來獲取,剩下的獲取創業知識的途徑也許就剩下學生工作室開展的活動或學生自己的課余實踐了。但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其自主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均比較欠缺,創業的方向也把握不好。比較好的方法是,以指導教師帶領學生組織創業團隊,以工作室為平臺來運作一些實際創業項目,能夠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業創新意識和能力。
那么,高校應該以什么樣的形式來培養學生的創業創新能力呢?高校和政府機構這些年也在探索一些切合大學生實際情況的培養模式:(1)以為大學開設創業教育系列課程,構建創業創新能力所需的知識結構為主的模式。(2)以組織學生參加賽事和活動為中心,積累學生創業創新能力所需的動手操作經驗為主的模式。(3)以引入社會資源為中心,構建創業園或科技園,培養創業創新能力所需的素質和技能為主的模式。這些教育模式,對于培養大學生的創業創新能力和意識都是有較大幫助的。本文僅對以學生工作室運作實際創業實踐項目的形式來培養大學生創業創新能力進行研究。
高職學生創業創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在現代大學生群體中,有著良好素質和掌握熟練專業技能的創業型人才并不少,但在現有的人才培養結構體系下,很多大學生不敢邁出創業的第一步,而是選擇規規矩矩的風險最小的就業之路。有些大學生即使想創業,但限于相關知識與技能的缺乏,也會放棄創業的嘗試,抱著求穩的心態,做出了風險較低的就業選擇。
目前,高職院校學生的創業創新能力不足,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創業教育師資缺乏。現在的高校教師自身大多缺乏創業經歷,學校在這方面的培養和教育存在著先天性的師資不足。當然,彌補這一不足的補救措施是,可以邀請一些企業家、創業成功者到校舉辦創業講座。(2)創業技能的教育理論不夠完善。當前我國高校范圍內關于創業的理論尚不夠完善,也因此未能開設常設的創業技能課程。隨著各高校對于創業創新理論的不斷完善,今后在高校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可以將創業創新技能的培養具體化、課程化。(3)與創業技能相關的理論或實踐教學活動在高校人才培養方案中所占的比重偏小。雖然目前各高校都會開展一些與創業相關的實踐活動或者競賽,但總的來說,創業教育在高校人才培養方案中所占的比重還是偏小,各高校依然將絕大部分精力放在常規的專業技能培養上。
因此,為了提高大學生創業的比例和創業成功的概率,各高校應在現在的基礎上繼續加大力度培養大學生創業創新方面的知識與技能。但在各高校目前執行的教學計劃或人才培養方案中,均未能包含有明確地對大學生創業創新能力進行培養的課程或教學環節。那么,高校對于學生的創業意識和能力的培養,該通過什么樣的培養形式來進行呢?應該安排在哪個教學環節更合適呢?筆者認為,以學生工作室平臺或虛擬公司為依托,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業創新能力。學生工作室是培養學生創業創新能力的一種有效的形式。
以學生工作室平臺為依托培養學生的創業創新能力
目前的學生工作室,有技能學習型的,也有創業實踐型的。技能學習型的工作室,注重工作室成員在專業上的交流學習,工作室主要以參加技能競賽或完成某個專業項目為目標,為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服務。而創業實踐型的學生工作室,或者叫虛擬公司,則是以創業盈利為目標,立足于培養學生的創業創新能力,在工作室成員中樹立清晰的創業意識。創業實踐類型的學生工作室是本文要討論的重點。
(一)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
大學生剛來到高校,大部分還是抱著學好技術,畢業后找份安穩工作的心態,較少有學生一進入大學即打算創業的。而學生在創業實踐型工作室的實習實訓,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將創業創新的理念深深植入學生的潛意識中。
筆者在2012年帶領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的學生創辦了一間創業實踐型的學生工作室—勤為信息服務中心,工作室的主要業務項目有打印復印、校園淘寶等。這兩個業務項目主要是面向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北校區的師生,為他們提供優質、專業的打印復印和校園淘寶服務。為了將這兩個業務項目運作好,在經過多次摸索嘗試之后,工作室搭建起了比較完善的組織機構,制定了一系列比較切合實際的管理規范和報酬計算制度。目前,工作室下設行政部、財務部、技術部、打復印部、校園淘寶部等部門,每個部門根據需要設立經理一名,經理負責本部門的日常工作管理。各部門職責明確,分工協作,分別按照工作室管理規范的要求,履行創業實踐項目中某一方面的職能。經過一年多的發展,工作室各項業務運行良好,到目前為止,共有60多名學生在工作室得到了良好的創業實踐訓練。通過工作室創業實踐項目的成功運作,培養了一批有著良好職業素養的優秀員工,同時也將創業創新的理念很好地植入了工作室成員的頭腦當中。
(二)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協作精神
創業不是一個人單槍匹馬所能完成的,需要有一個合作順暢,個體之間在知識、能力、性格、氣質、等方面具有較好互補性的團隊才能實現。在筆者所指導的創業實踐型工作室中,下設行政部、技術部等五個職能部門,不同部門中的成員在專業興趣、專業特長等方面都有較好的互補性,這也是創業項目得以成功運作的團隊保證。
在筆者所指導的工作室中,行政部主要負責業務價格制定、人事管理、對外業務聯系、考勤管理等等;技術部負責設備的維護與保養;打復印部負責打印復印等業務工作,具體包括排版、圖片處理、證書設計與輸出、獎狀的設計與輸出、相片處理與輸出等等;財務部負責工作室業務收入的管理、工作室日常開支的管理等等;校園淘寶部主要負責校園淘寶業務項目的開展,包括營銷、采購、商品售后服務等。各部門職責分明,分工協作,共同維持工作室的良好運轉,也讓學生真實感受到創業項目的運作中各個環節需要完成的工作與任務,并學會處理各種實際問題。此種運作模式既能讓學生在各個崗位上得到真實的技能訓練,又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協作精神。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的意思是更新、制造新的東西或改變舊的東西,是以新思維、新發明和新描述為特征的一種概念化過程。創新能力,是指在前人發現或發明的基礎上,通過自身努力,創造性地提出新發現、發明或者改進改革新方案的能力。
經濟學家約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最早提出創新理論。他認為,創新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在因素,是指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把一種從沒有過的關于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這種不斷破壞舊結構,創造新結構的“創造性毀滅”活動,將推動經濟發展水平的波浪式上升。創新活動與一般活動相比,具有自己的特點:一是只要涉及了系統活動的某些內容和要素的性質或與其相互組合、聯系的方式等方面的變革,不論是對系統的整體創新還是對局部的改選創新,都是創新活動。二是創新是一種動態性活動,是超越自己并不斷進行調整的動態適應過程,其成果與舊事物相比在特質上更為先進,能夠向社會提供更高的價值。
打印復印項目是很常見的一種業務服務,但我們在開展該項業務的過程中,對傳統的打印復印業務進行了部分改革創新,其中包括為客戶提供專業、細致的技術服務,比如在為客戶打印證書、獎狀的時候,根據客戶的要求進行現場、實時的修改調整。這樣做可使學生員工與學生客戶之間易于溝通交流,對于學生客戶來說,所獲取的打印服務更為貼心、專業。
我們創辦的這個創業實踐型的學生工作室,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很好的創新實訓平臺,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創新理念和意識。
(四)通過創業實踐型工作室,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和工作規范
在學生工作室,圍繞實際創業項目的運作,需要學生以企業員工的心態和標準來要求自己,加上教師的指導以及學生同事的幫助,能夠培養一批具有良好職業素養和工作規范的優秀學生員工。這些員工將來即使不走創業道路,也能夠在其職業生涯中更早確立職業優勢,獲得職業生涯的迅速發展。
要培養學生的良好職業素養和工作規范,學生工作室必須要按照真實企業的標準來管理,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規范,按照企業的工作流程進行運作。筆者所指導的工作室就是朝著這一目標邁進的。目前,工作室已經制定了行政部工作職責、財務管理制度、設備管理制度、員工考勤管理制度、業務辦理申請單,等等。每學期末,還會對學生員工進行業務考核,并分成員工自評、互評和指導老師評價三方面對學生員工進行評價。根據評價結果選出每學期的優秀員工。指導教師還為每一學生員工建立業務檔案,關注每一名員工的工作表現和成長記錄,幫助學生員工盡快成長。
結語
大學生創業創新能力的培養,目前還處于摸索階段,各高校尚沒有針對培養創業創新能力而建立的成熟系統的人才培養方案;創業設計大賽、大學生創業園以及創業實踐型的學生工作室等培養模式,對于大學生創業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非常有幫助的。
參考文獻:
[1]張榮榮.中外大學生創業比較研究[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7(6).
[2]杜玲.大學生創業創新能力培養的幾點思考[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0(1).
[3]孫千惠.嚴峻就業形勢下我國大學生創業創新能力培養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2011.
[4]周延波,郭興全.創新思維與能力[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付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