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余年來,他幾乎每天在“拔”廢品:收購、分類、清理、打包、裝車……,從過去推著自地車沿街串巷收廢品到投資200多萬元建成新型能源公司,他就是湖北省鄂州市華容區政協委員、熊咀村村民蔡佑民。
1989年,蔡佑民一邊耕種家里的責任田,一邊推著買來的一輛舊自行車,走街串巷,走村串戶回收廢品。一次,他來到包王村收廢品,村民們見他樂于助人,主動同他建立廢品回收關系,包王村成了他的第一個廢品回收點,緊接著,他在24個村、2個居委會設點收廢品。
隨著廢品種類越來越多,數量越來越大,他在集鎮上又承包了鎮供銷社一幢100多平方米的廢舊倉庫,分類建起廢紙、廢鐵、廢塑料、廢玻璃等廢品回收室,每天將“三廢”分類打包,然后定點銷往武漢、黃石等地。蔡佑民發現只有上規模才能有大發展。于是他成立了華容廢品回收有限公司。如今,蔡佑民的華容廢品回收有限公司已經是一家綜合性民營企業,每天收購3~4噸的廢品。蔡佑民知道,小區的垃圾資源十分豐富,那能不能向小區物業承包收垃圾呢?經過多次協商,他以每月每個小區1000元的承包費簽下了6個小區的垃圾承包協議。他的誠信和熱心感動了干部群眾,多次被區、鎮評為道德模范,并被選為區政協五、六、七屆政協委員。
廢品回收站每年收購廢品達10多噸,于是他東拼西湊200多萬元辦起了廢品包裝廠,將每天分類的廢品按客戶要求打包運輸。工廠內沒有露天的廢品堆放地,而是由轉站對廢品進行簡單的壓縮和打包,然后用密封的車輛運送到工廠來。工廠的留存庫只有一兩個星期的量。既充分節約了能源,又盡可能地做到環保。他還出資在鎮政協聯絡處設立了助困資金,每年資助困難戶5戶、貧困生3名。
在蔡佑民心里,他算了一筆賬,隨著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華容區每天產生廢舊物資百余噸,如果不及時處理,不僅對環境造成污染,對居民身體健康也會帶來影響。于是,他又確立新的目標,投資2000萬元,興建廢紙、廢舊金屬打包項目企業,每天能回收打包上百噸廢品,并實行流水線生產作業,可安排30人就業。
(湖北鄂州市華容區政協 436000 陳慶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