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選址要測土 凡有映山紅(杜鵑)生長或松樹生長的地方都適宜發展茶園。對初選建無性系茶園的地方要用精密pH試紙(4.0~7.0)快速測定土壤酸堿度,凡pH在4.0~5.5的地方非常適宜發展茶園,移栽茶苗成活率高、生長快、產量高、品質好;pH在5.6~6.4的地方可以發展茶園,但pH在6.0以上的田塊要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最好客土(pH在5.5以下的土)栽苗;pH超過6.5的地方不適宜發展茶園。水田發展茶園的,一般先改旱一年或最少種一季旱作物后再建園,當年確要發展的必須客土栽苗。
2.建園要抽槽 茶樹是多年生經濟作物,一次建園,幾十年受益,因此新建茶園必須抽槽改土。熟田建茶園的要抽槽打破犁底層,施足底肥改良土壤;對開發荒山建茶園的先建等高梯田,種一年農作物或綠肥熟化土壤后再抽槽改土栽苗。抽槽改土的方法是:按1.7米開廂放線抽通槽,槽面寬80厘米,深60厘米,表土、心土分邊放,底層挖松即可,亂石、樹蔸、惡性雜草根等要取出,在槽內底層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的雜草、牛羊欄糞1500千克,回填表土,第二層人畜糞尿1000千克、磷肥100千克、餅肥100千克,最后回填心土略成龜背狀,秋季下足雨熟化1個月、冬季3個月后再栽苗建園。對大平田、地下水位較高的田一定要挖深80厘米以上的排水溝(也可砌暗溝或埋滲透管)以降低地下水位。
3.調苗要得法 茶苗以1年生,25~35厘米高的壯苗為好。苗過小,抗逆能力弱,苗過大,傷根多,帶土少,成活率都低。遠距離調苗100株一把,3把一捆,用塑料袋包好沾有黃泥的根部,車箱內搭層架運輸,風不吹、雨不淋、日不曬、溫不高;農戶領到茶苗后,在移栽田頭選一陰涼處,解開大捆,每100株一把再用黃泥沾根并排站著放好,上搭陰棚防日曬風吹,1~2天要栽完。
4.移栽要蓋膜 ①定植時間以10中旬至11月中旬的秋栽最為適宜,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區栽苗時間可適當提前;2月中旬至3月上旬的春季也可栽苗,但成活率和當年生長量都不如秋栽的好。②栽植以寬窄行雙條栽植為主要模式,即寬行距140厘米,窄行距30厘米,叢距30厘米,丁字型栽苗,每叢2株,每667平方米栽5231株;個別地方輔之于單條栽植,行距130~150厘米,叢距25~30厘米,每叢2株。③栽深、栽緊、水足、修剪是栽苗關鍵環節。平田拉線栽苗,坡田等高栽苗,梯田順彎栽苗。先在抽槽改土行中按窄行距開定植溝,一手拿苗,并將苗分開2~3厘米,一手理順須根扒土壓緊,培土至泥門,每叢澆定根水1千克,再培土到泥門上1~2厘米,同時整理栽苗行形成50厘米寬中間略低的廂面,栽后留地上部苗高15厘米剪除多余枝梢和嫩芽葉(大苗移栽的可代替第一次定型修剪)。④覆膜是保障。最后用80厘米寬的地膜覆蓋整理好的茶行,把茶苗頂部膜劃開露出茶苗,并將苗根部膜和膜四周用細土壓實保持不漏氣。
5.管理要跟進 ①遇干旱后下雨時在膜的低凹處用竹簽打孔誘水下滲,并適時用土封口,當膜自然風化后結合松土除草撿除園外。②合理間作。窄行中不能種任何作物,寬行中冬季可種蔬菜、馬鈴薯等,夏季種一單行密植玉米,既可給幼茶苗適當遮陽,又不影響其生長。二足齡幼茶園要退出間作。③適時施肥。當移栽茶苗抽發第一輪新梢并停止生長時適時追施第一次肥,以稀人畜糞尿每667平方米250千克或尿素5千克為宜,寬窄行的在窄行中間施下,單行的離苗根部10厘米;以后每發一輪新梢都要追肥一次,用量適當增加。④勤除雜苗。以人工扯小草和淺鋤為好,不能造成草荒苗。⑤定型修剪。當苗高達到45厘米時留30~35厘米進行第二次定型修剪,但如果每株茶苗在20厘米以內分枝在3個以下時,則留樁高度要降低到20厘米。
(宜都市特產技術推廣中心 443300 曹緒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