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明月, 劉旭焱, 蔣華龍, 劉紅釗
(南陽師范學院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河南 南陽 473061)
近年來,自主輪式移動機器人由于其廣泛的應用前景而成為國際機器人學術界研究的熱點[1]。自主移動機器人的導航系統是實現機器人自主移動的必要條件,而其導航需要解決“定位”、“運動目標”、“路徑規劃”[2],其中定位是后兩者的前提和基礎。目前,常用的定位方法主要有里程定位法以及視覺系統,前者一般采用光電編碼器測量機器人里程;后者則采用視覺系統對場地中的位置進行全局定位[3]。由于土質疏松、地面結冰、快速轉彎等因素的影響,會使機器人輪子產生打滑現象,這種情況下里程計的編碼器信息變得很不可靠,從而產生里程測量誤差,這種誤差積累對機器人定位影響十分嚴重[4],而視覺系統定位法只適用于機器人靜止狀態時定位,但在運動時很難及時、準確地反饋機器人在工作環境中的實際位置[5]。
磁導航是以磁條或磁道釘作為信號源,利用移動機器人所載的磁傳感器檢測磁條或磁道釘的磁場信息,確定機器人的位置以及實際位姿。磁導航具有較高的測量精度及良好的重復性,不易受天氣情況以及光線變化的影響,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和魯棒性[6-8]。射頻識別技術(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其原理是利用射頻方式進行非接觸雙向通信實現對物體的自動識別[9-12]。由于RFID具有非接觸、價格低廉、使用方便的優點,在移動機器人定位中得到了廣泛應用[13-14]。
綜合磁導航系統與RFID定位技術的優點,本文提出一種磁導航和RFID技術相結合的檢測輪式移動機器人里程方法,機器人每移動一段距離就通過RFID標簽對磁導航系統測得的里程進行校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機器人光電碼盤里程計誤差積累的問題。
整個系統的硬件結構如圖1所示。機器人的車頭與車尾各有一排磁傳感器,每排安裝8個,呈均勻分布,軸線與機器人前進方向相垂直;另外,RFID讀寫器安裝于機器人車體前端靠右的位置。

圖1 磁導航系統的硬件結構圖
磁條鋪設時,要保證磁條之間具有穩定的無磁場區域,前后兩排磁傳感器組能夠準確、穩定地檢測到此無磁場區域。數據采集卡將磁傳感器檢測到的位置信息通過RS232數據線傳給數據處理器,計算出當前的里程。由于本文提出的方法是通過記錄磁條之間的無磁場區域個數來計算里程,所以輪子打滑對記錄無磁場區域個數影響較小。
在里程計算過程中,所得里程數據的準確度會隨著積累誤差的增加而降低,所以需在機器人行進的路線上,相隔一定距離L安置RFID標簽來對當前里程進行校正,并在標簽中存入當前的里程基準值s0。當機器人讀取到RFID標簽內的數據時,更新當前的里程基準值s0,然后將計數器清零重新記錄磁傳感器組檢測的無磁場區域次數。
系統的數據采集端由16個磁傳感器組成,磁傳感器距離地面的高度為H,同一排磁傳感器之間的間隔為c,如圖2所示。通過c以及H來保證同一排的8個磁傳感器至少有2個能探測到磁場,避免磁傳感器產生漏讀現象。

圖2 傳感器安裝示意圖
計算出長度為A的磁條的磁場空間范圍[15],據此確定相鄰磁條之間的間隔W,以保證2個磁條之間有穩定的無磁場區域,從而確保機器人在行進過程中能準確地獲取磁場空白區域的個數,磁條的鋪設方式如圖3所示。

圖3 磁條鋪設方式示意圖
1.3.1 RFID 標簽安裝方式
RFID標簽位置分布如圖4所示。RFID標簽距磁條的垂直距離為L1,相鄰RFID標簽之間距離為L2。

圖4 RFID標簽安裝圖
1.3.2 RFID 標簽的預置
RFID標簽分為左轉彎標簽、右轉彎標簽和里程標簽。其中,左轉彎標簽和右轉彎標簽既提供轉彎信息又提供里程信息,里程標簽只提供當前的里程信息,如:里程標簽MMMMxxxx,左轉彎標簽LL01xxxx,右轉彎標簽 RR02xxxx,“MMMM”為里程標簽標志位;“LL01”為左轉彎標簽標志位;“RR02”為右轉彎標簽標志位;“xxxx”為當前的里程信息。一旦RFID讀寫器讀到標簽信息,數據處理器就對該信息進行解析以確定機器人的當前里程。
機器人的轉彎方式有圓弧轉彎和原地轉彎兩種方式,其中圓弧轉彎方式對于一些空間狹小空間內的輪式移動機器人非常困難[16],因此本文采用原地轉彎的方式,原地轉彎方式不僅可以節約硬件成本而且能夠降低軟件編寫難度。為保證準確、及時地獲取轉彎信息以及機器人位姿,轉彎信息由彎標簽和磁條共同提供。具體地說,如果數據處理器接收到轉彎RFID標簽的轉彎信息同時又接收到前排磁傳感器組發送的信號,才能夠發送轉彎指令進行轉彎運動。轉彎處的磁條與FRID標簽安裝方式如圖5所示。

圖5 轉彎標志設置圖
圖5中,b為機器人機車體寬度的1/2,能夠保證移動機器人原地轉彎1/4圓周后,機器人車體的中軸線剛好與鋪設了磁條的線路重合;k1、k2分別為機器人原地轉彎后,前后排磁傳感器組所處位置;a為k1處至轉彎前磁條中心線的距離。機器人完成轉彎之后,軟件系統要在轉彎之前的里程數據基礎上,再加上b和a的長度。
系統軟件由初始化模塊、RFID標簽數據采集模塊、RFID標簽數據處理模塊、磁導航系統里程計算模塊組成,在運行完各個軟件模塊之后,要停止讀取RFID標簽信息和磁傳感器信息一段時間t,防止多次檢測到同一個標簽和同一個位置的磁條間磁場空白區域,軟件流程如圖6所示。
磁導航系統啟動后,如果前后磁傳感器組檢測不到磁場,可使機器人前后短距離移動,直到前后排磁傳感器組都能檢測到磁場為止。然后啟動RFID讀寫器,同時將里程基準值s0、前后排磁傳感器組計數器N1、N2清零,初始化模塊軟件流程如圖7所示。

圖6 軟件系統圖

圖7 初始化模塊軟件流程圖
RFID標簽數據采集模塊軟件流程如圖8所示。RFID讀寫器啟動之后,對RFID讀寫器參數初始化,并將RFID數據端口與數據處理器連接,讀取RFID標簽信息,并將得到的RFID標簽信息傳送給RFID標簽數據處理模塊。

圖8 RFID標簽數據采集模塊軟件流程圖
RFID標簽數據處理模塊軟件流程如圖9所示。RFID讀寫器讀取到里程標簽或者轉彎標簽的數據信息后,數據處理模塊開始解析RFID標簽的數據信息,更新里程基準值s0,重新記錄前后排磁傳感器組檢測到的無磁場區域次數,并設置一個轉彎信號標志位TR,當標簽為里程標簽則TR置0,若為左轉彎標簽則置TR為01;為右轉彎標簽則置TR為02。
2.5.1 移動機器人直線運動時的里程計算

圖9 RFID標簽數據處理模塊軟件流程圖
在機器人沿直線前行時,如果前排磁傳感器組沒有檢測到磁場,則前排磁傳感器組的計數器就加1,并記錄前排磁傳感器組檢測到無磁場區域次數N1;如果后排磁傳感器組沒能檢測到磁場,后排磁傳感器組的計數器就加1,并記錄后排磁傳感器組檢測到無磁場區域次數N2;如果后排磁傳感器組能檢測到磁場,則機器人繼續前進。以RFID標簽數據處理模塊所得的里程基準值s0為基礎,按下式計算當前里程s:

2.5.2 自主輪式移動機器人轉彎時的里程計算
機器人沿著鋪設了磁條的線路行進時,如果前排磁傳感器組檢測到磁場,則需進一步判斷是否有3個以上的磁傳感器檢測到了磁場,并且轉彎RFID標簽轉彎標志位TR是否為0,轉彎條件滿足,則機器人開始轉彎運動。以RFID標簽數據處理模塊所得的里程基準值s0為基礎,按下式計算轉彎之后的里程,

機器人里程計算模塊軟件流程如圖10所示。
為驗證本文所設計里程檢測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設計了如下實驗。實驗場地如圖11所示,機器人的前進速度為0.4 m/s;數據采集選用研華PCI-1723數據采集卡,采集數據的頻率為100 Hz;數據處理器選用研華ARK-5280型工控機;RFID讀寫器采用芯聯公司的M5e讀寫模塊和金屬型RFID標簽,數據讀取周期為20 ms;磁條磁場強度為0.36 T,規格為5 mm×5 mm×50 mm;磁傳感器間隔a設定為60 mm;磁條鋪設間距W為120 mm。為使機器人輪子容易打滑,在路面上放置薄冰塊與松軟河沙。

圖10 機器人里程計算模塊軟件流程圖

圖11 實驗場地示意圖
圖11 中,b1=40 m,b2=14 m,b3=30 m,b4=12 m,機器人里程的理論值可由下式計算:

式中:y為機器人位移;v為機器人前進速度;t為機器人運行時間;t1,t2,t3,t4,t5為機器人車輪的打滑時間。將里程理論值、本文方法實驗結果與光碼盤里程計測量結果進行比較,結果如圖12所示。
利用實驗所測得的數據通過下式計算光碼盤里程計、本文方法在各個時間段內相對于理論值的平均相對誤差:


圖12 試結果對比圖
式中:δ為計時時間段內的平均相對誤差;yi為1 s時間段內的理論值;xi為1 s時間段內光碼盤里程計測試結果。δ的計算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本文實驗結果、光碼盤里程計結果相對理論值的δ
由圖12與表2中的實驗結果可以看出,本文所設計的基于磁導航與RFID技術的綜合里程測量方法,對克服傳統光碼盤里程計因輪子打滑以及積累誤差的增加而導致的準確度降低是有效的,也是切實可行的。
本文通過磁導航系統與RFID技術相結合,提出了一種在磁導航輪式移動機器人上計算磁導航自主輪式機器人里程的新方法。該方法可用于磁導航自主輪式移動機器人在戶外場景下的里程計算,降低了其里程計算的軟硬件成本,能夠克服光碼盤里程計因輪子打滑、積累誤差的增加導致的準確度降低等缺陷。
[1] 徐國華,譚 民.移動機器人的發展現狀及其趨勢[J].機器人技術與應用,2001(3):7-14.XU Guo-hua,TAN Min.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future trend of mobile robot[J].Robot Technique and Application,2001(3):7-14.
[2] Durrant Whyte H F.Where am I-A tutorial on mobile vehicle localization[J].Industrial Robot,1994,21(2):11-16.
[3] Jorge Angeles,宋偉剛.機器人機械系統原理理論、方法論和算法[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4] Shekhar S.Wheel rolling constraints and slip in mobile robots[C]//Proceedings of the 1997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1997:2601-2607.
[5] 張學民,陳西平,宋述穩.基于光電傳感器的移動機器人局部定位系統[J].機電產品開發與創新,2010,23(3):8-10.ZHANG Xue-min, CHEN Xi-ping, SONG Shu-wen. Local Positioning System for Mobile Robot Based on Photoelectric Sensor[J].Development&Innovation of Machinery & Electrical Products,2010,23(3):8-10.
[6] 徐海貴,王春香,楊汝清,等.磁傳感系統在室外移動機器人導航中的研究[J].機器人,2007,29(1):61-66.XUE Hai-gui, WANG Chun-xiang, YANG Ru-qing, et al. A Magnetic Sensing System for Outdoor Mobile Robot Navigation [J].Robot,2007,29(1):61-66.
[7] 朱從民,黃玉美,馬斌良,等.慣性導航自動引導車磁釘校正路徑迭代學習方法[J].農業機械學報,2009,40(7):41-44.ZHU Cong-min,HUANG Yue-mei,MA Bin-liang,et al.Path Iterative Learning of Inertial Guided AGV with Magnets Correction[J].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ry,2009,40(7):41-44.
[8] 韓金華,王立權,孟慶鑫.護士助手機器人磁導航方法研究[J].儀器儀表學報,2009,30(4):834-839.HAN Jin-hua,WANG Li-quan,MENG Qing-xin.Study on magnetic navigation for nurse assistant robot[J].Chinese Journal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2009,30(4):834-839.
[9] 游戰清,李蘇劍.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理論與應用[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
[10] 劉衛寧,黃文雷,孫棣華,等.基于射頻識別的離散制造業制造執行系統設計與實[J].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2007,13(10):1887-1890.LIU Wei-ning,HUANG Wen-lei,SUN Di-hua,et al.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discret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MES based on RFID technology[J].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2007,13(10):1887-1890.
[11] 李 崑,王 東.基于射頻識別技術(RFID)的航空物流模型[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6 25(9):1056-1058.LI Kun,WANG Dong.Systems Architecture for Aviation Based on RFID[J].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2006,25(9):1056-1058.
[12] 李維敏.RFID技術在高校實驗儀器管理中的應用[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26(9):47-49.LIWei-min.Application ofRFID Technology to Instrument Management System in Universities[J].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Laboratory,2007,26(9):47-49.
[13] 王殿君,蘭云峰,任福君等.基于有源RFID的室內移動機器人定位系統[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50(5):673-676.WANG Dian-jun, LAN Yun-feng,REN Fu-jun,et al. Indoor mobile-robot localization system based on active RFID[J].Journal of Tsinghua University(Science& Technology),2010,50(5):673-676.
[14] 王中云.基于RFID的機器人控制與定位系統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7.
[15] 王明勇,郎志堅,李國軍.方形磁體的空間分布[J].磁性材料及器件,2001(3):17-20.WANG Ming-yong, LANG Zhi-jian, LI Guo-jun. The Spacial Magnetic Field Distribution of Square Magnet[J].Journal of Magnetic Materal Devices,2001(3):17-20.
[16] 周海寶.輪式機器人轉向機構的新設計[J].機械,1999,26(4):F002-F002.ZHOU Hai-bao.A new design of wheeled robot steering mechanism[J].Journal of Machinery,1999,26(4):F002-F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