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益民
摘要:農村中小學校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校的教學質量。因此,如何做好農村中小學校管理,是新課改下學校管理的難題。在農村中小學校管理中,管理者的綜合素質是提高學校管理水平的基本因素,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是學校管理的重點,提高學校教育教學水平是目的。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 學校管理 思考分析
一、加強學校管理人員的執行力
校長是學校的核心管理者,其言行舉止代表著學校的形象,辦學思想決定著學校的教學理念。因此,校長要有教育管理學方面的知識和豐富的實踐教學與管理經驗,只有這樣才能游刃有余地解決學校管理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提高學校的教學與管理質量。校長在學校管理中要結合實際,善于思考,不斷創新,這樣制定的各項決策才符合實際,符合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要求。學校管理的決策是以校長為核心的多個管理員組成的決策班子,發揮集體智慧的作用,有利于決策的正確性。學校的決策要根據師生的需求,建立無障礙的溝通渠道,并在執行中及時反饋、評估和調整。在決策的執行中,校長要以身作則,成為學校師生的榜樣。校長作為教育政策的執行者,在實踐中體現出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和嚴謹治學的態度。“其身正,不令而行”,校長要為師生做好示范作用。校長在工作中要少說話,多做事,身體力行,成為師生眼中的“實干家”,要做好“排頭兵”“領頭雁”。
二、以人為本,管理學校
學校管理者不僅僅在管理制度上下工夫,而且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注入人文精神,將管理的“管”和“理”緊密連接,即科學管理與人本管理相結合,權力管理與學術管理相結合,這樣才能使學校的管理質量提高到一定的水平。師資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內容,師資力量的建設是學校辦學的基礎。因此,學校應該重視師資力量的建設,校長要帶好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對此,根據教師的年齡、專業和興趣愛好分配相應的教學任務,愛護教師,以各種方式鼓勵教師進行教學創新,提高學??傮w的師資實力。
注重青年教師的培養,就是為學校教育的可持續發展著想,使青年成為學校的教學骨干。抓好學校青年教師的培養必須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名師出高徒。通過全方位的帶教網絡進行層層帶教,使青年教學的培養有方向可依,有榜樣可尋。對一些發展潛力很強的教師要實施“導師帶教”制,提高青年教師的二次培養力度,要有計劃地進行培養。二是舞臺出英雄。為青年教師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平臺環境,為他們展現自己的才華提供機會。例如,舉辦各種公開教學評比活動。三是創造良好的環境。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環境,豐富校園文化活動,讓青年教師在良好的人文環境中成長。學校的管理者要尊重教師的首創精神、尊重教師的人格,讓教師在學校的教學與管理中暢所欲言,提出意見。教師是學校教學的主體,是學校教育事業發展的支柱力量,與學校的利益有著緊密的聯系,體現出“學校榮,教師榮”的理念和教師的主人翁地位。因此,學校管理要實現教師的可持續發展策略,加強教師的培訓力度,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
三、抓好學校的教育工作
學校在新課改背景下,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的完善和創新,創造一個適合本學校師生教學的辦學模式。學校辦學的目標、思想、價值、風格和文化等學校管理的主要方面,是衡量學校教學與管理好壞的標準。學校管理的科學性必須以現代化的教育理念為指導,符合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精神,盡可能的發揮自主辦學的權限。學校管理必須依據區域優勢,經濟發展水平,教師的素質結構,學生的數量和素質,使學校的辦學方向、目標、教學方式符合實際,形成特色。學校在教學管理中必須把握辦學的指導思想,創立獨特的辦學模式。
教與學是學校管理的中心工作,各項工作以教學工作為中心,積極引導師生和要求各部門都要服從和服務于教學工作。在具體的教學中,要深化教學改革,轉變教學理念,強化理論學習,樹立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理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建立多種教學模式,加強教學管理工作,提高教學效率,切實規范教學過程中的“備、講、輔、批、考”五項基本環節工作。建立科學的教育教學評價體系,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幫助學生健康成長,從而達到樂學、好學、善學、會學的教育目的。 中小學教育是基礎性教育,為進一步接受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做好基礎,如果基礎教育出現問題,會直接影響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質量。夯實基礎教育,就是要在“身體素質、思想道德、文化基礎、行為習慣”上下工夫,進行嚴格的訓練。
四、強化依法民主管理,增加學校凝聚力
完善學校管理的規章制度,加強依法治校,規范辦學。師生是學校管理的對象,也是管理的主體。因此,在學校管理中,注重人的管理,通過各種管理途徑調動師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學校各項事物的管理中,要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學校管理者與教學老師商量,聽取教師的建議,以便做出正確的決策,同時有助于決策的順利執行。凡是學校的各項事務都應該傾聽教師的意見,有教師代表聯席會議審議通過。這樣體現了教師職工的主人翁意識,有利于各項決定的有效實行,同時增強了學校職工的凝聚力和協同力。此外,學生的家長也是學校管理中的重要參與者,對學校的各項活動都有發言權,能給出一些富有建設性的改進意見。鑒于此,學校的管理者應該及時召開學生家長座談會,為家長與學校的交流建立平臺,便于學生家長暢所欲言,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積極參與到學校民主管理中來,使學校管理在學校與家長的良性互動中更加科學化、民主化、規范化、制度化。
農村中小學校管理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我國現代化教育基礎扎實與否。農村中小學校管理事關農村學生特別是留守兒童的德智體發展,事關農民素質的提高,事關“三農”問題的解決,意義自不待言。在提高農村中小學校管理者素質、本著以人為本原則民主管理、健全制度依法治校、重點抓好學校教學工作的同時,更應立足當地實際,把握教育規律,體現自身特色,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校制宜,以實實在在的措施搞好農村中小學校管理。
參考文獻:
[1]王文翠.淺析中小學學校管理中的人文理念[J].科技信息,2012(7).
[2]馬芹合.素質教育與學校管理[J].宿州師專學報,2001(9).
[3]楚江亭.中小學教師參與學校管理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09(8).
(責編 張景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