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兆成
摘要:農村學校素質教育的推行步履維艱,多半是來自學生和教師、學校和社會方面的原因。再者,較差的辦學條件和教育資源的短缺已成為遏止素質教育的推行和學校發展的瓶頸。本文旨在探索一條適合農村學校發展的可行之路,加強農村學生素質教育的培養和教師隊伍的建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農村學生 素質教育 有效策略
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目的教育,以全體和個性和諧發展相統一的教育,是面向全體、全面發展的戰略舉措。因此在基礎教育階段把素質教育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的始終是極為必要的,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一、農村學生思想素質與心理狀況
當今,學生處在經濟飛速發展的年代,他們感受到的是優越的家庭條件和社會環境,但他們缺少了艱苦的磨練,致使許多人產生了千姿百態的心理和思想品德問題,主要表現為:
1.在他們的信仰世界里,部分學生還存在著信仰的迷茫與缺失或盲從的傾向,對一些現實問題缺乏理性思考,難以適應升學壓力,對現實感到失望。
2.家庭教育的失當。家長對孩子嬌生慣養,甚至是溺愛放縱;有家長一味要求孩子考試得高分,加大了孩子的心理壓力,對孩子缺少親情關懷。
3.管教出現盲點。學生在校有教師管,學生在家父母無心管,出現了管教上的真空地帶。初中階段的學生,辨別是非能力差,一旦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將會嚴重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形成扭曲的人格,導致一些學生無助、自卑、造成嚴重的心理障礙、叛逆的態度、很難溝通。
4.學校教育不足。教管人員缺乏應有的責任心,教育措施不夠得力,教師一味強調教學任務繁重而忽視了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致使一些學生毫無理想可言,對前途心灰意冷,只是關心自己的切身利益,對他人世態炎涼,冷漠無情。
二、學生思想素質缺失的剖析與教育者的失誤
作為學校的管理者,教師和學生的標榜,其言行舉止必將影響整個團隊的精神面貌。領導的懶散偏安,必將導致學校管理的松散。學生常有打架斗毆、破壞公物,甚至厭學、早戀、網戀等不良現象。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教師素質的問題。觀念陳腐老套,思想僵化,教育方法簡單粗暴。由于部分教師存有急功近利的激進思想,甚至極少數教師對不良現象視若無睹,導致部分學生只顧各掃門前雪,遇危不扶,有難不幫。
2.管理者忽視了群體的作用。管理者應和教師一樣,不可忽視各種非常規管理手段的應用。作為學校領導要調動和挖掘教師的工作潛力,做他們的支持者和服務者,才能達到工作合力的目的,否則管理工作就會陷入孤掌難鳴的境地。
3.考核評價機制滯后。目前學校對教師的考核主要還是看學生的考試分數。由于這種錯誤的評價觀念,學校只注重語數外理化等主科的教學,其它都只是應付,副科的好歹不與教師考核掛鉤,長此以往勢必會阻礙學生的全面發展。
4.師資力量薄弱,隊伍欠穩定。教師整體素質不高,學歷達標率低,教師的成長滯后,城鄉環境差距較大,綜合素質好的教師都升遷進城,嚴重缺乏學科帶頭人,無暇顧及教學研究,這不利于教師業務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5.教學設備陳舊落后。實施素質教育,教學設備是質量的根本保障。近幾年來,農村學校辦學條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大部分農村學校的音、體、美、勞技課等設備器材及師資的配備稀缺,嚴重削弱了農村學生素質教育的實施力度。
6.教育內容缺乏針對性,脫離現實。教學內容與一些不良的、丑惡的社會現象相脫節,教師的空洞說教沒有說服力,對于社會上的一些腐敗現象,教師的講解就顯得蒼白無力,認為教師所灌輸的都是空洞的,與社會現實相悖,難以令人信服。
三、學生素質教育培養與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要提高農村學生素質教育的質量,筆者認為首先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其次要以深刻領會素質教育精神為前提,提高管理者水平為關鍵,提高教師素質轉變教育思想為核心,改善教學設備為保障。實施素質教育,德育要先行,強化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意識,完善評價體系,加強教師的道德修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筆者認為可采取以下策略:
1.精心打造各層級的管理精英。業務與政治素質高的管理者的精神狀態、工作態度往往決定了整個師生團隊的工作效率。
2.管理者要有教書育人的共識。把教書育人貫穿于整個教育過程,把育人的落腳點放在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目標上來。
3.革新激勵機制。倡導評價機制要公正公平公開,學校要從育人和教研能力方面對教師評價,同時,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審美素質、身心素質進行全方位評價,使評價機制得以健康發展。
4.創建有效的激勵機制。在學校開展師師之間、生生之間、班班之間的合作與競爭,要有能夠激發學生學習以及將教師工作業績和激勵措施固化,常抓不懈,方能調動師生工作和學習的積極性,對完善管理制度有著重大的意義。
5.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構建高素質教師隊伍、提高師德修養、刻苦鉆研業務打造有良心、有愛心、有信心的教師團隊。
6.與后進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的威信是靠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延伸、發展建立起來的,只有讓后進生對教師信任,才會有一種融洽、親密的師生關系,達到轉差為優的目的。
7.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提高學生的政治與道德素養。我在平日的教育教學管理中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歷來注重引導學生端正思想認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把統一學生思想言行當作第一要務來抓,并落實在行動上。初中學生的道德信念與世界觀的形成正處在萌芽時期,可塑性大,觀察與思辨能力差。在教學中我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明辨是非,注重擺事實、講道理,發揮榜樣的作用,鼓勵學生自信、自尊、自律,形成高尚的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總之,加強農村學生的素質教育具有深遠的意義,不僅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還將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均衡發展,共享優質資源。素質教育是一個艱巨而偉大的攻堅戰,只有加強民主管理和服務意識,學校治理模式創新,用科學的方法和理論教育人、武裝人,用榜樣的事跡影響人、鼓舞人,用科學的治理協調各方面的關系。挖掘農村學校的內在潛力,素質教育才能躍上一個新的臺階,農村學校素質教育才能得到可持續發展。
(責編 金 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