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晴
摘要:情感教育在數學教育中的實施,主要是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及對數學教師的好感。同時要求教師把愛融化在整個教學過程中。
關鍵詞:關注 培養自信 誠懇寬容
一、關注每一個學生
我們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歷:當我們還是一個學生的時候,因為喜歡某某教師或覺得某某教師更喜歡自己而喜歡他所教的學科,以一種積極興奮的情感去學習,從而自覺主動地接受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學生是有感情的,感情表露就成為情緒,而它帶有一定的盲目性,有時甚至可以左右學生的行為。
中職學生在初中階段大多數屬于學習成績不太理想,紀律性比較差的中下等學生,甚至有些是被“邊緣化”的學生,因而受到家長的埋怨、教師的指責、同學的歧視,得不到別人的認同,導致他們自暴自棄,形成了一種自卑的心理,對學習喪失信心。常表現為冷漠、厭倦、缺乏興趣。基于這樣的情況,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搭建師生友愛的橋梁,給予學生應有的關注和重視,不輕視、不放棄每一個學生,將熱愛之情傳送給學生并感染學生。比如,我班有一個學生,剛入學的時候基本是放棄學習的狀態,第一堂數學課,我主動走近他,耐心給他講解,可能在初中是差生,很少被教師主動關注,他開始很吃驚,后來開始認真聽我講,聽不懂會問,這樣多次之后,他已經能慢慢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跟上我的上課步伐了。
二、培養學生自信
一個人的自信程度與他的成功率成正比,一個人成功次數越多,自信心就越強,失敗次數越多,自信心就越弱。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背景創設教學情境,爭取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成功,根據大多數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水平,找準思維的最近發展區,把學生稍作努力就可以達到的知識點作為教學的起點,在學生熟悉的舊知識的基礎上學習新知識,既便于學生學,也能使知識融會貫通。
三、誠懇、寬容地對待學生
我有一個習慣,就是每次在看作業的時候,都會給學生寫很多評語,有些是關于本次作業的,有些是關于學生最近表現的,有些是聊天式的,每一次評語都是跟學生的心靈對話,利用作業批語傳送教師的期待,是師生溝通的一種十分有效的方式。
對于大多數老師而言,學生不能按時按質按量地交作業是一件最頭疼的事。當然我的班里也會有這種情況出現,每次我都會很誠懇地“幫”他們找理由,最后加上一句“能盡快交上嗎,不會的可以隨時來找我”,在我執教的班里,只有剛接班時個別習慣較差的學生有過一兩次不寫作業的情況,其他學生都能按時按質完成作業。我想這便是“寬容”的效力。
參考文獻:
[1]肖川.教育的理想與信念.岳麓出版社.
[2]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