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峰 方占平
摘要: 我國城市地區通過人工改造河道設施,基本上實現了水資源的持續性供應,帶動了城市化經濟產業的升級經營。對山區河道進行科學地規劃與治理,能夠在保證水資源調度使用的前提下,降低河道結構病害的發生率。同時,提高河道引導水流運動的規律性,使河床沖淤部位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推動了山區原生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于已經建成的河道設施,應定期進行必要的整修與改造處理,推動河道設施功能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山區; 河道規劃; 特點治理; 綜合措施
中圖分類號:TV8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1)01(b)-0000-00
水資源是生態環境的重要資源內容,需要不斷改善水資源的河道治理規范。只有綜合對水資源進行調配才能夠促進水資源的不斷完善和流動的水資源的可持續供給。在水資源工程進行的過程中需要對各項規章制度進行嚴格完善和不同程度地管理。只有全面進行水資源的綜合調度才能夠將工程做到規范和科學合理。目前,我國在水資源的河道規范治理方面存在著很多不同程度的問題。對于這些問題的解決關系著山間河道的工程進度,只有適度對工程進行規范,規范各項工程的綜合水平,才能將山間河道的治理問題進行解決。
1 關于山區河道的概況介紹
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國的經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在城市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在生態領域的環境問題在各個領域層出不窮。因此在山澗河道的治理方面需要對環境保護問題更加重視,只有綜合對各項問題進行考察才能夠在河道安全的治理問題上不斷增強力度。山間河道具有地勢險惡的特點,在治理方面存在比較大的威脅,具體的特點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 1 復雜性
我國的山區在地勢上存在很多問題,需要不同程度進行綜合考察,只有合理對工程進行考察不斷改善工程在前期工作中的不同的程度的準備工作,山地地勢條件復雜多變,在工程的進行中有很多的問題存在,只有全面對工程進行綜合把握,才能夠不斷對地勢進行考察和了解,完善工程在各項施工前的準備工作,促進工程的不斷投產。只有將各項工程全面進行落實,全面了解地勢的特點,才能夠對工期進行綜合治理,促進工程不斷完善。
1. 2 長期性
對于山間河道的治理工作需要很長的時間,在工程的推進過程中需要對工期的長期性做好心理準備。只有綜合對工程進行管理,把握好工作的時期,將工程在規定的時間進行完工就能促進工作的順利完成。所以,在各項工程進行全面規劃之前需要不斷改善工作的規范要求,這是我們需要全面注意的問題。在一定得基礎之上,需要對山間河道的地質條件進行全面的分析,不斷對工程進行綜合的把握,否定工程的進度指標,掌握好分寸,做到具體問題具體解決。
2 山區河道治理的具體方案設計
我國經濟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化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對環境的因素進行綜合治理,只有全面有效將工程進行規劃,將設計的方案進行處理才能夠對工程進行合理化的配置。對于工程的規范以及工程的不斷合理化規范對于工程都非常有效,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全部工作的順利進行。對于工程的順利投產不僅需要工程的特殊的環境進行分析,而且需要對工程的進度和規劃進行綜合管理,這是比較基礎性的工作。
2. 1 上堵下排
只有全面對工程進行分析才能夠全面了解工程的合理化進程。上堵下排是工程的進行中的比較恰當的治理水土流失和工程進度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夠在工程的進程中牢固樹立品牌意識和治理環境污染的問題。在山區施工和治理之中只有不斷對地勢進行分析,只有不斷改善工程的質量方案才能夠對工作進行全面分析,最終得出有利的治理方法,這樣才能夠在工作的時候做好很好的心理準備,這樣對于工程才能夠造成比較合理的方法。
2. 2 平面布置
從比較大的方面來分析,山間的河道施工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項,只有綜合對工程進行分析,將工作進行合理的安排,才能夠在工程中不斷進行完善,只有這樣才能夠在工作的時候把握好工程的要求。平面布置是一種常見的方法,只有將這一方法落實到具體的工作之中,有效運用,才能夠促進施工的徹底完成。只有全面有效將工程進行規劃,將設計的方案進行處理才能夠對工程進行合理化的配置。
2. 3 關于堤防高度的分析
山間河道在設定提防高度的時候有很的參考指標,只有合理對工程進行規劃,才能夠在施工中進行全面分析。。在水資源工程進行的過程中需要對各項規章制度進行嚴格完善和不同程度地管理。只有全面進行水資源的綜合調度才能夠將工程做到規范和科學合理。目前,我國在水資源的河道規范治理方面存在著很多不同程度的問題。關于提防高度是比較需要重視的一個重要方面。
2. 4 加強基礎的穩固
基礎是山間施工的重要內容。打好工程的施工基礎是我們需要全面注意的問題。在一定得基礎之上,需要對山間河道的地質條件進行全面的分析,不斷對工程進行綜合的把握。所以一般都應把基礎嵌進完整的基巖50cm以上,對沖擊層較深的河段,必須清到1.5m以上; 對排水困難的河段基礎,應運用水下施工技術,同時對堤腳趾加固保護,防掏腳、抗沖和增加堤防穩定性;遇到特殊地基的河道水域,應先選用混合料給予加固[3]。
3 河道工程綜合管護的措施
河道是河水流經的路徑過程,主要功能是對水資源進行科學地分配、引流,以滿足不同區域對水流調控作業的要求。山區作為我國未來重點開發的區域,政府應當做好河道基礎設施的施工管理工作,定期對現場施工作業執行科學的引導,全面降低河道設施的病害率。根據河道規劃治理的特點,其施工質量管理應注意:
3. 1 控制建筑性能
近年來山區河道的洪水災害率有所上升,同時引發的地質坍塌、水土流失、農田毀壞等問題,嚴重影響了當地生態環境的綠化改造。從整個工程結構來說,河道建筑物包括: 丁壩、順壩、鎖壩、護岸、潛壩、魚嘴等,這些都是調控水流走向的重要設施。河道工程改造施工階段,應加強對河道周圍建筑物的安全防護,避免河道內流量過大引起的坍塌等事故,起到了關鍵性的保護作用。
3. 2 及時修建河道
堅持原生態是河道規劃治理的基本原則,也是總工程施工作業的規范指導。過去河道狀況與山區原生態綠化系統是不相符的,同樣會干擾水域流向的控制。山區內新舊河道在交替使用過程中,應對舊河道存在的結構缺陷進行修補,防止水流運動造成更大的破壞[4]。施工單位應安排專業人員從事河道修建工作,先通過地質勘探操作掌握河道的實際情況,再通過河道結構整改或加固處理,增強其抗病害的能力。
3. 3 定期檢查河道
目前山區河道在規劃建設時,缺乏對周邊生態環境的保護措施,即便解決了河水流經線路的問題,但又引發了一些新的地質災害。河道正式用于水流疏導作業期間,應加強河道工程質量的檢查與管理,對一些常見的病害問題實施處理,這樣便可降低山區河道結構內在的病害風險,使河水按照預定的線路流走。如: 定期檢查河道兩旁的濕地情況,做好濕地的防護處理工作。
3. 4 執行結構改造
從長遠角度規劃,河道工程建設需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準則,定期對河道設施進行優化改造,這樣才嫩更好地服務于山區經濟發展。眾所周知,山區特有的地質條件往往限定了河道功能的發揮,若不定時對河道設施進行改良、整修、加固等處理,則會受到自然因素影響而出現結構病害問題。因此,政府要指導施工單位對河道結構適當地調整,擬定最優化結構改造方案以增強水利設施的使用性能。
4 結論
綜上所述,新社會環境變革趨勢下,河道治理工程不再僅限于城市生態化改造,而是逐漸轉移至農村山區等偏遠地帶,這也顯現了我國堅持走生態綠化改造的必然趨勢。相比于城鎮地區,山區在地理位置及外在環境等方面比較特殊,其河道規劃與改造項目執行起來的難度較大,且容易受到區域條件限制而發生地質災害。針對這一點,分析了山區河道規劃治理的相關措施,提出了重視環境效能的生態改造方案。
參考文獻:
[1] 任小松,蔡小東. 云和縣山區河道規劃治理問題的探討[J]. 黑龍江水利科技. 2010(06)
[2] 馬洪濤,李洪軍. 依蘭縣山區河道規劃治理問題的探討[J]. 水利科技與經濟. 2008(07)
[3] 丁慧峰. 山區河道的規劃與治理[J]. 山西水利科技. 2009(01)
[4] 翁東波,朱建海. 寧波市鄞州區山區河道的治理設計[J]. 浙江水利科技. 2008(04)
[5] 熊傳地. 山區河道規劃治理問題探討[J]. 中國防汛抗旱. 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