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新++錢志英
摘 要:鹽酸米諾環素為原料,經硝化、還原再與叔丁胺基乙酰氯一鹽酸鹽反應得到替加環素。
關鍵詞:替加環素 優化 抗生素
中圖分類號:R9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8(b)-0003-02
綜述:替加環素(Tigecycline)是由美國惠氏公司開發的甘氨酰四環素類抗生素,于2005年6月上市,該藥可有效地對抗耐藥菌株,包括MRSA感染。開發本品有著良好的前景。
1 合成路線
兩條路線比較,Scheme1(圖1)中因氯乙酰溴具有很大的毒性,并且后處理中用到大量的乙醚,不適合工業化生產;Scheme2(圖2)具有原料易得、工藝簡單、操作簡便、收率較高、適合于工業化生產等優點,因此我們選擇該路線為合成路線,合成收率在33%左右(以鹽酸米諾環素計)。
2 實驗部分
(1)(4S,4aS,5aR,12aS)-9-硝基-4,7-雙(二甲氨基)-1,4,4a,5,5a,6,11,12a-八氫-3,10,12,12a-四羥基-1,11-二氧-2-并四苯甲酰胺二硫酸鹽(Ⅲ)的制備。
在帶有機械攪拌的反應瓶中,加入738 ml(13.55 mol)硫酸,攪拌,冰鹽浴冷卻至-5℃左右,氮氣保護條件下分批加入82g(0.17 mol)鹽酸米諾環素(Ⅱ)。加完,控制溫度在5℃以下,再分批加入19.9 g(0.20 mol)硝酸鉀,維持溫度在5℃左右攪拌2h。將反應液緩慢滴加到冷卻的4000 ml乙醚中,淡黃色固體析出,過濾,濾餅用乙醚洗滌,抽干,轉入真空干燥箱中40℃減壓干燥至干,得111.3 g目標化合物(Ⅲ),收率為96%。
(2)(4S,4aS,5aR,12aS)-9-氨基-4,7-雙(二甲氨基)-1,4,4a,5,5a,6,11,12a-八氫-3,10,12,12a-四羥基-1,11-二氧-2-并四苯甲酰胺二硫酸鹽(Ⅳ)的制備。
在帶有機械攪拌的反應瓶中依次加入328 ml2mol/LH2SO4(0.66 mol)和426 ml乙二醇甲醚,攪拌,加入111.3 g(0.16 mol)Ⅲ和11.2 g10%Pd/C,在常溫常壓條件下,連續不斷通入氫氣至反應完全。過濾去除鈀炭,濾液滴加到4000 ml異丙醇與2880 ml乙醚的混合液中,析出黃色固體,過濾,濾餅用異丙醇和乙醚的混合液洗滌,濾餅轉入真空干燥箱中40℃減壓干燥至干,得目標化合物(Ⅳ)86.3 g,收率為81%。
(3)叔丁胺基乙酰氯一鹽酸鹽(Ⅵ)的制備。
在帶有機械攪拌的反應瓶中加入100 g(0.60 mol)叔丁胺基乙酸一鹽酸鹽和400 ml(5.63 mol)氯化亞砜,升溫至70℃反應1 h。加入甲苯使完全析晶,過濾,濾餅用甲苯洗滌,濾干后轉入真空干燥箱中60℃減壓干燥至干,得白色針狀晶體(Ⅵ)80 g,收率為72%。
(4)替加環素(I)的制備。
在帶有機械攪拌的反應瓶中加入86.3 g (0.13 mol)Ⅳ和300 ml蒸餾水,攪拌,冰水冷卻至5~10 ℃之間,維持溫度分批加入71 g(0.38 mol)Ⅵ,加畢,同溫攪拌1 h,之后繼續維持溫度向反應液中緩慢滴加30%氨水調節pH值至7.6,向反應液中加入500 ml二氯甲烷,攪拌15 min,分出有機層;水層再用稀氨水調節pH至7.6,加240 ml二氯甲烷,攪拌15 min,分出有機層;合并有機層用無水硫酸鈉干燥。濾去干燥劑,濾液濃縮至干,剩余物加100 ml冷二氯甲烷在0~5℃之間攪拌1 h,過濾,濾餅用冷二氯甲烷洗滌,轉入真空干燥箱中30以下減壓干燥5 h,得替加環素粗品32 g,收率42.5%。
參考文獻
[1]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1994,37(1):184-188.
[2]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1999,9:1459-1462.
[3] U.S.P.5675030.
[4] U.S.P.5248797.
[5]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TBG-MINO 1999,43:738-744.
摘 要:鹽酸米諾環素為原料,經硝化、還原再與叔丁胺基乙酰氯一鹽酸鹽反應得到替加環素。
關鍵詞:替加環素 優化 抗生素
中圖分類號:R9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8(b)-0003-02
綜述:替加環素(Tigecycline)是由美國惠氏公司開發的甘氨酰四環素類抗生素,于2005年6月上市,該藥可有效地對抗耐藥菌株,包括MRSA感染。開發本品有著良好的前景。
1 合成路線
兩條路線比較,Scheme1(圖1)中因氯乙酰溴具有很大的毒性,并且后處理中用到大量的乙醚,不適合工業化生產;Scheme2(圖2)具有原料易得、工藝簡單、操作簡便、收率較高、適合于工業化生產等優點,因此我們選擇該路線為合成路線,合成收率在33%左右(以鹽酸米諾環素計)。
2 實驗部分
(1)(4S,4aS,5aR,12aS)-9-硝基-4,7-雙(二甲氨基)-1,4,4a,5,5a,6,11,12a-八氫-3,10,12,12a-四羥基-1,11-二氧-2-并四苯甲酰胺二硫酸鹽(Ⅲ)的制備。
在帶有機械攪拌的反應瓶中,加入738 ml(13.55 mol)硫酸,攪拌,冰鹽浴冷卻至-5℃左右,氮氣保護條件下分批加入82g(0.17 mol)鹽酸米諾環素(Ⅱ)。加完,控制溫度在5℃以下,再分批加入19.9 g(0.20 mol)硝酸鉀,維持溫度在5℃左右攪拌2h。將反應液緩慢滴加到冷卻的4000 ml乙醚中,淡黃色固體析出,過濾,濾餅用乙醚洗滌,抽干,轉入真空干燥箱中40℃減壓干燥至干,得111.3 g目標化合物(Ⅲ),收率為96%。
(2)(4S,4aS,5aR,12aS)-9-氨基-4,7-雙(二甲氨基)-1,4,4a,5,5a,6,11,12a-八氫-3,10,12,12a-四羥基-1,11-二氧-2-并四苯甲酰胺二硫酸鹽(Ⅳ)的制備。
在帶有機械攪拌的反應瓶中依次加入328 ml2mol/LH2SO4(0.66 mol)和426 ml乙二醇甲醚,攪拌,加入111.3 g(0.16 mol)Ⅲ和11.2 g10%Pd/C,在常溫常壓條件下,連續不斷通入氫氣至反應完全。過濾去除鈀炭,濾液滴加到4000 ml異丙醇與2880 ml乙醚的混合液中,析出黃色固體,過濾,濾餅用異丙醇和乙醚的混合液洗滌,濾餅轉入真空干燥箱中40℃減壓干燥至干,得目標化合物(Ⅳ)86.3 g,收率為81%。
(3)叔丁胺基乙酰氯一鹽酸鹽(Ⅵ)的制備。
在帶有機械攪拌的反應瓶中加入100 g(0.60 mol)叔丁胺基乙酸一鹽酸鹽和400 ml(5.63 mol)氯化亞砜,升溫至70℃反應1 h。加入甲苯使完全析晶,過濾,濾餅用甲苯洗滌,濾干后轉入真空干燥箱中60℃減壓干燥至干,得白色針狀晶體(Ⅵ)80 g,收率為72%。
(4)替加環素(I)的制備。
在帶有機械攪拌的反應瓶中加入86.3 g (0.13 mol)Ⅳ和300 ml蒸餾水,攪拌,冰水冷卻至5~10 ℃之間,維持溫度分批加入71 g(0.38 mol)Ⅵ,加畢,同溫攪拌1 h,之后繼續維持溫度向反應液中緩慢滴加30%氨水調節pH值至7.6,向反應液中加入500 ml二氯甲烷,攪拌15 min,分出有機層;水層再用稀氨水調節pH至7.6,加240 ml二氯甲烷,攪拌15 min,分出有機層;合并有機層用無水硫酸鈉干燥。濾去干燥劑,濾液濃縮至干,剩余物加100 ml冷二氯甲烷在0~5℃之間攪拌1 h,過濾,濾餅用冷二氯甲烷洗滌,轉入真空干燥箱中30以下減壓干燥5 h,得替加環素粗品32 g,收率42.5%。
參考文獻
[1]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1994,37(1):184-188.
[2]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1999,9:1459-1462.
[3] U.S.P.5675030.
[4] U.S.P.5248797.
[5]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TBG-MINO 1999,43:738-744.
摘 要:鹽酸米諾環素為原料,經硝化、還原再與叔丁胺基乙酰氯一鹽酸鹽反應得到替加環素。
關鍵詞:替加環素 優化 抗生素
中圖分類號:R9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8(b)-0003-02
綜述:替加環素(Tigecycline)是由美國惠氏公司開發的甘氨酰四環素類抗生素,于2005年6月上市,該藥可有效地對抗耐藥菌株,包括MRSA感染。開發本品有著良好的前景。
1 合成路線
兩條路線比較,Scheme1(圖1)中因氯乙酰溴具有很大的毒性,并且后處理中用到大量的乙醚,不適合工業化生產;Scheme2(圖2)具有原料易得、工藝簡單、操作簡便、收率較高、適合于工業化生產等優點,因此我們選擇該路線為合成路線,合成收率在33%左右(以鹽酸米諾環素計)。
2 實驗部分
(1)(4S,4aS,5aR,12aS)-9-硝基-4,7-雙(二甲氨基)-1,4,4a,5,5a,6,11,12a-八氫-3,10,12,12a-四羥基-1,11-二氧-2-并四苯甲酰胺二硫酸鹽(Ⅲ)的制備。
在帶有機械攪拌的反應瓶中,加入738 ml(13.55 mol)硫酸,攪拌,冰鹽浴冷卻至-5℃左右,氮氣保護條件下分批加入82g(0.17 mol)鹽酸米諾環素(Ⅱ)。加完,控制溫度在5℃以下,再分批加入19.9 g(0.20 mol)硝酸鉀,維持溫度在5℃左右攪拌2h。將反應液緩慢滴加到冷卻的4000 ml乙醚中,淡黃色固體析出,過濾,濾餅用乙醚洗滌,抽干,轉入真空干燥箱中40℃減壓干燥至干,得111.3 g目標化合物(Ⅲ),收率為96%。
(2)(4S,4aS,5aR,12aS)-9-氨基-4,7-雙(二甲氨基)-1,4,4a,5,5a,6,11,12a-八氫-3,10,12,12a-四羥基-1,11-二氧-2-并四苯甲酰胺二硫酸鹽(Ⅳ)的制備。
在帶有機械攪拌的反應瓶中依次加入328 ml2mol/LH2SO4(0.66 mol)和426 ml乙二醇甲醚,攪拌,加入111.3 g(0.16 mol)Ⅲ和11.2 g10%Pd/C,在常溫常壓條件下,連續不斷通入氫氣至反應完全。過濾去除鈀炭,濾液滴加到4000 ml異丙醇與2880 ml乙醚的混合液中,析出黃色固體,過濾,濾餅用異丙醇和乙醚的混合液洗滌,濾餅轉入真空干燥箱中40℃減壓干燥至干,得目標化合物(Ⅳ)86.3 g,收率為81%。
(3)叔丁胺基乙酰氯一鹽酸鹽(Ⅵ)的制備。
在帶有機械攪拌的反應瓶中加入100 g(0.60 mol)叔丁胺基乙酸一鹽酸鹽和400 ml(5.63 mol)氯化亞砜,升溫至70℃反應1 h。加入甲苯使完全析晶,過濾,濾餅用甲苯洗滌,濾干后轉入真空干燥箱中60℃減壓干燥至干,得白色針狀晶體(Ⅵ)80 g,收率為72%。
(4)替加環素(I)的制備。
在帶有機械攪拌的反應瓶中加入86.3 g (0.13 mol)Ⅳ和300 ml蒸餾水,攪拌,冰水冷卻至5~10 ℃之間,維持溫度分批加入71 g(0.38 mol)Ⅵ,加畢,同溫攪拌1 h,之后繼續維持溫度向反應液中緩慢滴加30%氨水調節pH值至7.6,向反應液中加入500 ml二氯甲烷,攪拌15 min,分出有機層;水層再用稀氨水調節pH至7.6,加240 ml二氯甲烷,攪拌15 min,分出有機層;合并有機層用無水硫酸鈉干燥。濾去干燥劑,濾液濃縮至干,剩余物加100 ml冷二氯甲烷在0~5℃之間攪拌1 h,過濾,濾餅用冷二氯甲烷洗滌,轉入真空干燥箱中30以下減壓干燥5 h,得替加環素粗品32 g,收率42.5%。
參考文獻
[1]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1994,37(1):184-188.
[2]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1999,9:1459-1462.
[3] U.S.P.5675030.
[4] U.S.P.5248797.
[5]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TBG-MINO 1999,43:738-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