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勇
摘 要:科技不斷在進步,經濟也在不斷發展,各行各業的工作都開始變得智能化,這就要求在電網建設上,也開始應用新的科學技術,使之變得更加方便和智能化,因此智能電網應運而生。不斷加快智能電網的建設進程,讓他更好的為人民服務。智能需求側管理系統作為智能電網中合理供電配電的重要決策系統,已經成為大家主要研討的一個問題。本就敘述了在實際生活的應用中,電力需求側管理所存在的一些弊端,并結合實際的工作經驗,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以便可以更好更完善的提高此項管理系統的應用功能,保證社會、人民的用電安全和經濟效益。
關鍵詞:只能電網 科學 供電
中圖分類號:TM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8(b)-0123-01
在這個以科學技術為指導的社會中,一切的發展都離不開科學和技術,而且現在走的是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道路,這就要求人們要時刻在保證環境條件的基礎上開展作業,在這樣的條件要求下,就誕生了智能電網。本文主要是對在實際生產應用中,只能電網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所存在的問題和弊端做一些分析和探討,以便智能電網在以后的發展中可以不斷完善,更好的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
1 智能電網的基本情況
1.1 智能電網的概念
智能電網是在諾貝爾的發明下誕生的,它是一種利用群體行為為原理使大樓電器之間相互協調和一種無線控制的機器,智能電網就是在這個的基礎上發明創造出來的。智能電網又被人們叫做未來電網,它不僅僅是一個單方面單層次的事件或者物體,它是把一些已經存在的穩定電網的各個設施集結成一個完整的科技電網。它比一般的電網更為穩定、安全和可以控制。它必須要依托各個方面的科學技術,然后在不斷改善結合、測試下而產生的一項技術。要想全面了解智能電網,就必須要從多個層面來進行了解,比如他的概念,所包含的自身特征,還有他所涉及到的技術,同時還要從一些關于智能化管理的相關資料來了解。
1.2 智能電網存在的內涵和他的不一般性
智能電網在應用上采取了很多先進的科學方法和技術,而且通過電腦監控,這樣就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人力,減免不必要的開銷,讓工作效率不斷提升。而且在使用智能電網的時候,也很好的遵循了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達到資源的再利用,而且可以潔凈能源,保證環境不被污染,可以很好的協調不同地區的店里使用不均和分配不均的情況。
(1)電力的供給和人民對于電量的需求。電力的供電部門和用電居民之間應該保持良好的雙向溝通的關系。電力部門應該時刻為用電居民提供最直接快速準確的市場上關于電力的相關知識和數據資料,而且用戶也應該可以自行在可以觀看的電力網站上查詢到自己想要的數據,比如自己能查詢電表的使用電量等等。這樣的溝通方式使得彼此雙方可以在一個透明的平臺上實現溝通,也能保證不同用戶對于電量的不同需求。電力部門應該努力加大智能電網的使用范圍,不斷跟隨社會進步的步伐,使得自己在市場上擁有足夠的競爭力,完善電力系統內部的調控和管理,力求在以后的發展中實現利益的最大化,節省成本,而不該一味的按照目前陳舊的模式用作。
(2)實現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和資源再利用。當今社會發展應該和環境互相適應,不應該以破壞環境為手段謀取一時的社會經濟進步,這就要求人們要考慮如何實現資源的重復利用,也可以考慮運用一些新的能源,比如風能、太陽能這些大自然可以不斷再生的能源,用這些來發電,可以有效減少資源浪費,電力部門應該不斷開展研究這個領域。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很好地解決電力不足而給人們帶來的困擾。這些自然資源充足,同時還可以保證電力穩定和居民的使用安全。所以說,電力部門應該加大科研力度,不斷研究開發新能源替換過去陳舊的老能源。這也要求電力部門必須要逐漸開始實施智能電網,因為他可以很好的適應新型能源和先進的技術,更好的為人們調配供給電量。
(3)自我愈合的功能。電網系統中,應該有一套完整的資源配備系統,可以協調各地用電需求。智能電網可以很好的勝任這一項任務,而且還有更多的優點。比如當供電系統某一個部分出現問題的時候,智能電網可以運用自身存在的資料和數據進行自我修復和隔離。這樣可以有效地保證小區域的故障被隔離出來,不會更廣范圍的影響人們的用電需求,避免大面積短短和控制縮小故障區域,而且智能電網本身還有補救裝置,可以對一些小的問題故障進行快速修復,保證居民的用電穩定。
(4)協調和自適應控制。智能電網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一般都是采取協調和自適應控制的方式。無論是智能電網在發電優化還是一些其他方式發電的過程中,都會涉及到集中控制系統協調分布控制系統的自適應問題。這些彼此都是相互關聯的,不能單靠其中一種來完成供電,只有多方考慮、綜合利用,才能保證居民的用電穩定。
同時,還要求智能電網必須要適應自動化生產和適應計算機,這樣才能不斷保持創新和更新技術,使得智能電網更優化,更完善。
2 智能電網需要的科技依托
2.1 完善電網的基礎設施
使用智能電網,就要求企業必須在科學技術上有所提高,使用先進的科學設備,還有不斷改進和完善當下正在使用的設配,淘汰一些過于老舊的機器等等。一般來說,還要要求企業在供電系統的策劃中有新的提議和預案,不斷根據實際情況計劃新的可實施的供電方案,依靠先進科學技術,改善網絡環境,替換下一些輸送電量比較低的電線,保證用電量的穩定和電力的持久輸送。
2.2 間歇性發電需要注意的問題
上面已經論述過,一些自然資源可以很好的利用來發電,比如風能、太陽能等等,它們在未來社會將作為發電的主要來源之一。可是對于一些企業需要的間歇性供電對于智能電網來說則是一個很大的 挑戰,人們也應該注意到這一個問題的存在,在優化的時候,對于電網進行適當調整,以便可以更好的供給間歇電量。
總而言之,智能電網是電力企業未來發展的必然結果,它也是世界發展的趨勢。目前,我們應該著重從不同方面多多加強智能電網的前期投入工作,培養一批先進的工作人員,讓他們全面掌握智能電網的相關技術和知識,給未帶電力發展奠定堅實基礎,這樣才能把我國推向世界的更前沿,讓社會不斷向著科技前端看齊,使人們過上越來越好的生活。
參考文獻
[1] 史忠植.智能主體及其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1-9.
[2] 蔡丹君,胡婧.智能電網的三個關鍵詞[J].國家電網,2013(9):42-43.
[3] 劉驥,黃圍方,徐石明.智能電網狀態監測的發展[J].電力建設,2011,30(7):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