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貴平
摘 要:本文通過對行為能力的描述,恰當的使用行為能力為理實一體化教學工作提供相應的幫助,充分發揮其優勢作用
關鍵詞:行為能力 理實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8(b)-0168-01
職業教育培訓的真正目標是以行為為導向來進行授課,使年輕人在自己的行業領域內,有能力獨立計劃、實施和檢驗加工任務及其結果為原則來設計安排課程。行為為導向的授課是一個教學論方面的綱領,是專業和行為系統結構交差重疊的體現。它是通過各種不同的方法來實現。而一體化教學是整理融合教學環節,把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作為一個整體考慮,單獨制定教學計劃與大綱,構建職業能力整體培養目標體系,通過各個教學環節的落實來保證整體目標的實現。
1 理論與實踐教學的綜合運用
在教學中以學生作為主體,以技能目標作為學生學習的目標。理論教學的內容和要求、教學環節和進度等均由技能訓練的需要來確定,理論教學完全服務于技能訓練。掌握理論知識就是為了實際應用。應根據學生特點、課程特點將課堂搬到實訓場地進行,教師邊示范、邊講解,學生邊學習、邊動手,實現課堂理論教學與實踐技能培養融通合一。解決了在課堂上無法講解生產一線技術的問題。同時采取分散與集中的學習與訓練相結合的教學形式。理論基礎知識的學習貫穿于實訓實習中,在實踐中學理論,把理論分散開,提高學習效率;考試采取技能優先的形成性考核方式,強化實踐技能考核,增加職業素養考核。作為職業學校他是一個獨立的學習地點,他的目標是進行職業基礎教育和專業培訓,并擴展之前所完成的常規教學,以便于使學生有能力完成實際工作中的各種工作任務,并能使其順利的融入工作領域。這些目標都是為了開發和培養行為能力。該能力在這里可理解為一個人隨時準備好,并能夠在各種社會、工作、個人環境與狀況中,本著對自己和社會負責的原則,恰當地慎思地采取相應的行為的方法。
2 行為能力及其引導力
行為能力又包括專業能力、個人能力、和社會能力。
(1)專業能力:是在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有目的性的并能根據實際情況,有計劃有步驟地獨立解決問題,并對結果做出評估的能力。
(2)個人能力:是指個人能理解、思考并判斷在家庭、工作和社會生活中的發展機遇,各類要求和限制,發揮個人潛力,制定和進一步發展完善個人人生觀規劃的能力。它包括獨立、謹慎、自信、可靠、負責和自覺等個人素質和性格。
(3)社會能力:是指經歷和建立社會關系,領會和理解關照與對立,理性而負責的與他人辯論并達成共識。此外、社會責任和社會團結發展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在這三種能力協調發展的基礎上形成了學習能力。而能力是每種學習結束后產生的效果,是在個人,工作及社會環境與狀況中獨立負責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技能只是從需求角度來理解,是指在個人、工作及社會與狀況中學習效果的可用性。
就如何規范、提升實訓教學并以行為為導向來引導、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來淺談一下本人的觀點。
首先確定一個學習情境(實訓課題)以學生為主體來展開教學的流程。
(1)要求學生針對加工任務(可以是某一加工任務也可以是某一加工任務中的某一零部件的步驟)去收集相關資料,并做好各種準備。
①學生使用軟件繪制零部件圖、裝配圖及工程圖紙,從而可以直觀的了解所加工零部件的各種信息(老師可根據教學需求講解有關制圖、公差等方面的專業理論知識)。
②針對某一加工任務應該如何選用刀具型號、刀具材料以及所需的檢測工具。
③獨立制作加工任務中的零部件清單,合理安排及規劃各零部件。
④獨立制作工作計劃書,并進行必要的數據計算,合理安排各工序或步驟。
(2)要求學生進行報告演講(即對加工任務進行分析、總述)。
①解釋、說明工作計劃書以及零部件圖和裝配圖的修改步驟及其優缺點等。
②根據加工任務,對材料的選用、特性進行歸類整理,并對比闡述。
③對加工任務進行作用、功能的描述,突出任務中的重點環節,并對難點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
④了解檢驗工具的標準并熟練使用檢驗工具。
(3)要求學生獨立制定加工計劃、步驟及方案。
(4)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加工任務。
(5)要求學生演示工作結果,并優化加工過程,開發更優的備選方案(可用媒體進行演示)。演示中分析各種作用于加工過程的影響因素對尺寸和表面粗糙度的影響,并了解、考慮其對產品質量的意義。
(6)要求學生能檢驗、評估所選的加工方案,步驟。并檢驗、評估工作結果。
3 結語
通過以行為為導向來進行授課,使我清醒認識到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學生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那就是以行為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全方位的由淺入深引導、啟發他們,逐步提高其興趣和積極性,使其積極思考,從而達到全身心的投入,最終使自身的行為能力不斷提高,為將來更好的適應社會,服務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周宗佑.哲學課中的“情景行為教學法”[J].教學研究,2002,25(3).
[2] 劉立國.職業院?!敖M織行為學”課程引入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4(11):158-159.
[3] 張永軍.提高組織行為學案例教學效果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4(6):136-1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