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
摘 要:搞好士官教育的關鍵是要建立一支結構合理、富有活力、適應士官教育需要的教員隊伍。本文分析了士官教育的特點,討論了加強教員隊伍建設的對策。
關鍵詞:士官教育;內涵;教員隊伍
隨著新軍事變革的不斷深入,軍隊院校實現了由學歷教育向任職教育的全面轉型。培養高素質的士官人才,關鍵在于打造新型的高素質的教員隊伍。因此,我們必須把握士官教育特點,緊緊圍繞士官教育需要,著力研究和解決士官教育教員隊伍建設的主要矛盾,以全面提升士官教育質量。
1 士官教育的內涵特征
1.1 任職教育特征
目前,士官大多數活躍在部隊武器裝備使用、維修、管理等一線工作崗位。其工作崗位的主要特點是崗位指向性明確,實踐性、操作性強。因此,士官教育的主要目的,就在于使受教育者在經過一定的專業訓練后,能夠滿足任職崗位的需求,成為部隊相關專業技術領域的行家里手,一切以任職崗位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1.2 技能教育特征
“高技能人才”或“技能型人才”是士官人才培養的基本定位。士官人才既不同于軍事普通教育或地方普通教育培養出來的研究型人才,也不同于未接受職業教育的普通士兵,絕大多數都是固定在部隊某個具體崗位上,直接從事或完成武器裝備的使用、測試、保養、維修和管理等實踐性、應用性、技術性、專業性較強的工作。高技能士官人才需要具有良好的專業技能和過硬的實際動手能力,確保到部隊能運用嫻熟的操作技能和一定的維修技術完成具體任務。
1.3 素質教育特征
士官既是基層的技術骨干,也是基層的帶兵者和管理者,特別是全面推行“官兵分訓,士官組訓”后,士官承擔著組訓和管理的雙重職責,綜合能力已經成為部隊考核士官的主要標準。這就促使士官教育必須迅速地從培養單技能轉變為培養專業技能、組訓能力、管理能力等“一專多能”型人才。士官教育只有高度重視素質教育,才能真正適應崗位的任職需要.
1.4 實踐教育特征
士官教育的實踐特點,指的是士官教育在強調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基礎上,必須突出實踐性教學環節,著力培養士官的實際技能。實踐性教學對提高學員的實踐能力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士官教育實踐中,大量的操作練習、課外實習、野外演練等實踐性教學環節,己經成為士官教育與學歷教育之間最為明顯的差異之一。
2 士官教育對教員隊伍的要求
2.1 教員必須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
在軍校學歷教育中,教員的主要任務是傳授知識,提高學員的理論素養。在這種教學觀念的影響下,課堂信息的交流變成了一種單向的傳輸,學員只能機械地接受信息,造成思維和學習的被動,影響到個性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士官教育要求教員必須樹立一種全新的教學觀念,學會綜合運用討論式、啟發式和指導式等多種教學模式,在思維方式上由“講授”向“引導”轉變。
2.2 教員必須具有較強的理論實踐能力
士官教育針對性強,教員必須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在院校的士官教育中,解決學員的崗位任職能力是個核心問題。同學歷教育相比,士官教育強調知識向能力的轉化,教員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傳授經驗,以增強學員的崗位任職能力。這就要求教員除具備深厚的專業理論素養外,還應有豐富的實踐工作經驗,并能夠針對具體的崗位開展實踐性教學。
2.3 教員必須具有積極的學習能力
隨著新技術革命的發展,各學科領域知識更新日益加快。為了使士官學員盡快掌握任職崗位所需新知識,教員必須及時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站在學科發展的前沿,不斷創新,努力提高專業研究開發水平,增強對任職全過程的把握能力,這樣才能有利于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的新型士官人才。
2.4 教員必須具有較強的教學研究能力
由于培養對象擔任的工作崗位層次和類型多樣,各級各類士官培訓的目的和要求各不相同,所以士官教育既要通過分層次、分專業的培訓形式來實施,更要實行多專業、多層次的合訓。教員應該具有良好教學研究能力,通過加強教學研究,善于發現不同層次類型的教學特點,提出具有共性指導價值的新觀點,構建適應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士官教學體系和培訓模式。
3 打造高素質士官教育教員隊伍的主要舉措
3.1 著眼士官教育的內涵與本質,加強教員理論學習
士官教育要求在人才培養目標的設計上既要滿足軍隊建設與發展對士官人才的需求,面向部隊培養人才,為部隊培養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現代化戰爭急需的士官人才,又要充分考慮士官學員的個人發展,面向未來培養人才,為國家培養人才,為學員個人的發展留下空間,打好基礎,使學員不但在軍隊成為高素質的士官人才,離開部隊也能成為國家建設的棟梁。因此,教員應以著力開發學員潛能,以培養學員的創新能力為教學目的,在教育過程中始終將學員的能力培養作為教育的關鍵環節,以能力培養為依據,規范教育的內容、方法和手段,并圍繞能力培養需求,展開相關知識的傳授。同時,教員應樹立一切以學員為歸宿點,構建“學為主導”的新型教學模式。士官教育必須正視學員個性特征與其自身發展之間的內在聯系,重視學員自身在能力培養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和發揮學員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教員的教與學員的學結合起來,從而優化教育過程。
3.2 著眼士官任職能力提高的現實需求,完善教員隊伍結構
士官教育教員隊伍的經歷結構,反映了教員隊伍的整體任職經歷、崗位實踐經驗以及對教學需求的掌握程度,對于教員隊伍能否滿足教學需要具有決定性作用。士官教育是以任職能力培養為中心的專門教育,要求從事任職教育的教員不僅要具備淵博的基礎知識,更要具備扎實的實踐能力,還要求對教育對象的崗位任職需求和發展潛力等要有全面的了解。目前,教員隊伍結構存在教員的軍事職業經歷和經驗積累不足,致使教學實踐與部隊實際需求有一定差距的問題。因此,士官教育院校應當把是否有部隊任職經歷、經驗和閱歷作為教員選拔、任用、考核的重要指標,通過硬性化的制度和規范化的管理措施,有計劃地完善士官教育的教員隊伍結構。
3.3 著眼士官教育的長遠發展,努力為教員搭建提升平臺
實行士官教育后,抓好教員隊伍的素質提高,是促進教員隊伍適應任務轉型的關鍵。一是嚴抓崗前培訓。士官教育對象文化水平偏低、經驗比較欠缺,這就要求教員要不斷豐富授課內容、改進授課方法。對部隊調入或軍地院校畢業的新任教員要進行必要的崗前培訓,幫助他們學習掌握教學的基本方法、基本程序和基本制度,教研室要成立新教員教學幫教小組,確定指導教員,對新教員實施具體的傳、幫、帶,通過聽課、指導教案、共同分析教材教程等方法,幫助提高新教員的授課水平。二是提倡在職培訓。院校可以采取集訓或開辦學習班的形式組織教員進行業務培訓,定期組織教學骨干到兄弟院校參觀見學,進行教學和學術交流,定期聘請專家學者和部隊干部為教員開設講座、作專題報告。通過在職培訓,組織教員進行教學科研,開展新技術、新理論的學習和研究,加快教員知識更新,使教員能及時把握專業的最新動態,始終站在專業的前沿。三是加強代職鍛煉。院校要有計劃地安排教員下部隊或學員隊代職鍛煉,使其及時了解部隊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新裝備和裝備發展趨勢,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解決教學與部隊脫節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