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
摘 要:英語在中國的本土化產生了一種特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變體—中國英語,并且會長期廣泛使用?!爸袊⒄Z”是通過復制和傳播形成的,其生命周期和發展是語言形成的動態過程,體現了文化進化的規律。中國英語具有成功復制因子的“保真性”,“多產性”和“長壽性”三個特點。本文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從模因論的視角出發來論證“中國英語”存在的客觀性。
關鍵詞:模因論;中國英語;存在的客觀性
China Englishs Objectivity of Existence and its Development Prospe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 Theory
ZHOU Xue
(College English Department of Xinyang Teachers College, Henan Xinyang,464000)
Abstract: Englishs localization produces a special kind of English variant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China - China English, and will be widely used for a long time. "China English" is formed by copying and dissemination, its life cycle and development embodies the dynamic process of language formation and reflects the law of cultural evolution. China English possesses 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a successful replicator: "fidelity" and "productivity" and "longevity" This article will demonstrate the objectivity of "China English" from the Angle of view of the model for theory on the basis of predecessors' research.
Key words: Memetic Theory; China English; Objectivity of Existence
1 “中國英語”的定義
提起“中國英語”, 人們就會想到中國式英語(Chinglish)或洋涇浜英語(pidgin English),認為它也是一種不可接受的語言形式并加以排斥。葛傳椝先生1980年提出“中國英語(China English)”的概念。[1]隨后的三十年來,國內學者不斷對這一概念進行研究,被引用較多的有汪榕培、李文中和賈冠杰。其中,汪榕培認為中國英語是“英語國家使用的英語與中國特有的社會文化相結合的產物”。 [6]李文中擴展了汪榕培的“本土化”概念,指出中國英語是“以規范英語為核心,表達中國社會文化領域特有事務,不受母語干擾和影響,通過音譯、譯借及語義再生諸手段進入英語交際,具有中國特點的詞匯、句式和語篇”。[3]賈冠杰、向明友則認為中國英語是“操漢語的人們所使用的、以標準英語為核心、具有無法避免或有益于傳播中國文化特點的英語變體”。[2]盡管中國英語的定義在學術界至今還沒有定論。 但可以確定的是中國英語既不是中國式英語,也不是洋涇浜英語,而是一種逐漸被英語接受的、有助于豐富英語詞匯和傳播中華文化的英語變體,我們不但不應該摒棄它,相反,我們應加倍愛惜和推介它,以使之更好地發揮其應有的積極作用。
2 以往對于“中國英語”的研究
英語是當今世界一種多國、多文化、多功能的國際性語言。作為人類的重要交際工具,語言總是處于不斷的變化中,語言的頻繁接觸,必然引起語言的變異?!笆澜缬⒄Z”概念的出現意味著英語不再同于往昔,英語的不斷國際化必然引起英語在全球范圍內的本土化,英語在中國的本土化產生了一種特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變體—中國英語。作為英語的國別變體之一,中國英語的研究始于上世紀 80 年代,距今已經超過 30 年。[7]國內學者對于中國英語的研究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1)1980年-1991年集中于討論中國英語的定義、定名問題;(2)1992年-2001年內容圍繞中國英語的定義、定性及定位問題;(3)2002年至今主要研究中國英語與翻譯及其對外語教學的影響,社會語言學以及中西方對比等方面。本文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從模因論的視角出發礎論證“中國英語”存在的客觀性。
3 模因論
模因論是基于新達爾文進化論的觀點解釋文化進化規律的一種新理論?!澳R颉币辉~由Richard Dawkins 于1976 年在《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2]中首次提出。他將模因視為一種新的復制因子,文化傳播的基本單位。模因有成功模因和死亡模因,強勢模因和弱勢模因,單個模因和模因復合體之分。同時,道金斯也指出強勢模因必須具備長壽性、多產性和保真性三個重要特征。成功的復制因子具有以下特點:(1)復制保真度(copying fidelity);(2)多產性(fecundity);(3)長壽性(longevity)。[8]這三方面表現值均比較高的模因應該是那些能夠引起高度真實而長期保存記憶的模因?!爸袊⒄Z”是通過復制和傳播形成的,其生命周期和發展是語言形成的動態過程,體現了文化進化的規律。
4 從模因論的視角來看“中國英語”
從模因論的視角來看“中國英語”也可以稱為一個強勢的模因復合體,使中國不僅具備了擁有自己的英語變體的社會基礎;而且“中國英語”的保真性、長壽性及其必將具備的多產性也符合道金斯提出的強勢模因的本質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