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刑事訴訟法》首次確立了檢察機關的捕后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是對我國現行逮捕羈押制度的一項重大改革,是強化檢察監督的重要舉措。自1997年修改后刑事訴法實施以來,我國刑事犯罪羈押候審率超過 90%,而這次新刑事訴法規定對羈押必要性審查無疑是減少我國刑事犯罪高羈押率問題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刑事訴訟中對羈押采取審慎態度和嚴格法律控制的一項制度,是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的重要體現。修改后的刑訴法較為原則地增加了有關羈押必要性審查的規定,并將此項工作納入了監所檢察工作的范圍,作為一項新增加的監督職責,監所檢察部門如何全面履行這一職責、如何構建較為科學的工作機制仍有待深入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羈押必要性;審查;刑事訴訟法
新《刑事訴訟法》第93條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檢察院仍應當對羈押的必要性進行審查。對不需要繼續羈押的,應當建議予以釋放或者變更強制措施。有關機關應當在10日以內將處理情況通知人民檢察院。”根據這一規定,新《刑事訴訟法》建立了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這是其賦予檢察機關的一項新的監督權利。我國刑事訴訟長期以來的高羈押率一直受到廣泛的詬病,雖然立法和司法機關一直在做各種探索與嘗試,但并沒有收到明顯效果。這次新《刑事訴訟法》關于羈押必要性審查的規定,對降低羈押率提供了有力法律武器,是對于刑事訴訟中羈押采取審慎態度的體現,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權的體現。作為一項新的監督職責,監所檢察部門在實際辦理過程中不斷地摸索,遇到了許多問題。
1 監所檢察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
1.1 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的重復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617條規定:“偵查階段的羈押必要性審查由偵查監督部門負責;審判階段的羈押必要性審查由公訴部門負責。監所檢察部門在監所檢察工作中發現不需要繼續羈押的,可以提出釋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變更強制措施的建議。”由此可知,偵監部門、公訴部門、監所部門都具有審查主體資格,偵監、公訴部門分別負責案件偵查、審判階段的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但對于監所部門在什么階段負責審查并沒有作出明確規定,按字面意思理解,監所部門在全階段都具備審查資格。這樣一來,就難免會造成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發生重復的情況。
1.2 審查啟動方式存在問題
《刑訴規則》617 條規定,監所檢察部門在監所檢察工作中發現不需要繼續羈押的,可以提出釋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變更強制措施的建議。該條沒有對羈押必要性審查的啟動方式作出明確規定,在實際工作中存在問題。
1.3 檢察機關內部信息交流不暢
根據《刑訴規則》的相關規定,檢察院偵監、公訴、監所部門都有權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各部門在進行審查時應當對案件具體情況、人身危險性大小、在監所內表現情況等要素進行全面審查,這就要求各部門能夠從其他部門了解到案件進展情況以及被羈押人表現情況,才能做出最客觀、最及時的準確真實的審查結果。而現在絕大部分檢察機關內部沒有建立一個有效的信息溝通交流機制,這對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帶來了諸多不便。
2 羈押必要性審查中存在的問題
捕后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的實踐運作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于三個方面:一是認識層面的問題,表現為對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的屬性和功能認識存在偏頗。二是工作制度層面的問題,表現為偵監、公訴、監所三部門之間的分工協作聯動機制亟待確立,羈押必要性審查案件范圍有待進一步擴展,延長羈押期限、變更強制措施過程中的審查權力沒有用好用足。同時,內外溝通協調機制尚未建立。檢察機關內部各部門分工協作聯動機制尚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審查程序、案件流轉、信息共享等機制需要進一步規范。其三,各部門上級規范性意見之間存在沖突,例如監所部門直接向公安、法院提出審查建議,還是向偵監部門、公訴部門提出審查建議等問題還存有爭議。對外與公安機關、人民法院的溝通聯系存在一定的困難,公安、法院因依賴羈押措施對檢察機關開展工作支持力度不高三是保障層面的問題,表現為非羈押型強制措施和羈押必要性審查的考核制度都有待進一步完善。
3 應對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的幾點建議
3.1 建立檢察機關內部分工負責開展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的機制
按照《刑訴規則》第617、619條的規定,偵監部門和公訴部門分別負責案件偵查階段以及審判階段的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但并未明確規定監所監察部門負責哪一階段、哪一方面的羈押必要性審查,這會造成審查工作的重復與互相推諉,降低工作效率。檢察機關內部應當按照審查的具體內容來劃分審查主體,對于與案件事實、證據有關的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應當由偵監、公訴部門進行,因為這兩個部門直接參與案件辦理,對于案件情況了解最詳盡、透徹。對于被羈押人的身體疾病情況、羈押期限的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由監所部門負責,因為監所部門與看守所等羈押場所有較為直接的聯系,被羈押人自逮捕以后的身體情況、表現情況監所部門都有比較細致的掌握。這樣的分工機制最為合理,可以使各部門在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上做到直觀高效,有利于保護被羈押人合法權利以及節約司法資源。
3.2 建立監所監察部門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的啟動機制
檢察機關啟動羈押必要性審查可以分為依職權的主動審查與依申請的被動審查兩種方式。依職權的主動審查主要有以下情形:1、檢察機關在辦理公安機關申請延長羈押期限時,應同時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2、公安機關重新計算羈押期限時,應當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3、檢察機關在發現存在不需要繼續羈押情形時,應當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依申請的被動審查主要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近親屬、辯護律師申請檢察機關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在實際工作中,監所部門辦理的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以在監所檢察工作中主動發現需要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和依申請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為主。
監所檢察部門應當建立羈押必要性審查啟動登記備案制度:一是由監所檢察部門自行發現而啟動備案登記,包括監所檢察部門在監所檢察工作過程中主動發現啟動;偵監、公訴部門發現涉及羈押期限和在押人員身體狀況方面的羈押必要性審查材料移送而啟動;看守所發現移送啟動;二是根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辯護人的申請啟動備案登記。 使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自啟動開始即操作具有規范化,內容具有全面性,確保實體、程序合法有效。
3.3 建立檢察機關內部信息共享機制
在人民檢察院大力實施信息化建設的今天,如果能夠建立一種行之有效的內部信息共享機制,實現偵查監督部門、公訴部門、監所檢察部門對被羈押人和案件進展情況的信息共享,確保在訴訟進行的各個階段都能及時掌握相關信息,對于各部門全面便捷地確定被羈押人有無羈押必要性將非常有益。
人民檢察院可以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建立一套有關被羈押人的內部信息共享系統,辦案人員可以依靠特定的指令進入該系統了解査詢有關被羈押人個人和案件的進展情況,同時,辦案人員也應將在各自職責范圍內獲得的關于被羈押人個人和案件的新情況、新信息及時輸入信息共享系統,不斷予以更新,以方便其他部門査詢。在信息共享的過程中,也應當做好保密工作。人民檢察院既要從技術角度提升信息保密水平,同時也要加強防范和管理,防止泄密。借助于此種信息共享機制,偵查監督部門和公訴部門可以動態的掌握被羈押人在監所內的表現,及時了解其羈押狀況,監所檢察部門也能夠對被羈押人和案件的發展變化了然于懷,從而有助于各部門對案件的綜合分析和把握,并對被羈押人有無繼續羈押的必要性做出準確的判斷。該機制將為人民檢察院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有力保障。
3.4 建立羈押必要性審查的告知制度
被羈押人有權隨時申請羈押必要性審查,但是當前我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法制觀念普遍偏低,很少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備此種法律知識,所以,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并送至看守所羈押后,監所監察部門應當及時明確的進行權利告知,告知其依法享有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和羈押必要性審查的權利,并對此種權利作出詳細清楚的說明,以確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知曉該權利的內容并了解如何行使該權利。
3.5 建立羈押必要性審查評估機制
最高檢《刑事訴訟規則》第620條規定了七種羈押必要性審查方式,其中之一是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羈押必要性評估。但對于評估機制如何構建并未作出明確規定,需要我們進行研究和細化。捕后羈押必要性評估可以釆取量化的、分值考核的方式。人民檢察院首先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羈押必要性評估體系,明確評估內容。其次,人民檢察院應當依據對羈押存續可能產生的影響程度對各種法定條件和情節規定不同的分值檔,對羈押存續和解除影響較大的條件和情節規定較高的分值檔,反之則規定較低的分值檔,作為對被羈押人考核的具體參考標準;最后,人民檢察院應當在大量調研和論證的基礎上,確立一個相對合理的無繼續羈押必要的最低分值,作為評判有無羈押必要性的基準分值。
對于具體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民檢察院可以對照羈押必要性評估體系的內容分項進行打分,將各項分數相加,得出被羈押人最終的考核分值。隨后,應將被羈押人的考核分值與基準分值進行比較,如果考核分值大于基準分值,則說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沒有繼續羈押的必要性,可以建議有關機關解除羈押或者變更強制措施;如果得出的考核分值小于基準分值,則說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仍有繼續羈押的必要性,應予繼續關押。
此種方式能夠為檢察官確定有無繼續羈押必要性提供客觀的定量指標,提供明確的審查方向,有利于提高辦案效率。
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是新刑訴法賦予監所檢察機關的一項新的監督職責,我們應當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以確保能夠將此工作在監所檢察部門積極穩妥、循序漸進的推進。
參考文獻
(1)李延奎.捕后羈押必要性審查制度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3:
(2)蔣瑤.監所監察部門開展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的思考[J].中國檢察官,2013,(9)
(3)張兆松.論羈押必要性審查的十大問題[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2,(9)
(4)童建明:《新刑事訴訟法的理解與適用》[M],中國檢察出版社2012年版,第116頁。
(5)參見封紅梅:《檢察院羈押必要性審查實施模式研究》[J],《法治研究》2013年第4期。
作者簡介
董曉瑜,西安市雁塔區人民檢察院監所檢察科科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