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政黨具有民眾利益集合和表達的功能。政黨特別是執政黨正是通過這一職能,達到治理國家和引領社會發展的目的。在信息和網絡高度發達、人們交往方式和工作方式發生深刻變化、各種社會力量及非政府組織參政意識普遍增強的條件下,如何提升國家治理能力,是當前各國執政黨面臨的一項艱巨任務。本欄目三篇文章從各國政黨一般做法、一批新興國家的治理實踐及一國執政黨的治理探索的不同視角,分別闡述了政黨與國家治理、政黨與社會治理的關系及政黨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意義。柴尚金通過研究發現,拉美左翼主張通過公民對公共事務的共同討論、共同協商、共同行動來解決政府與市場的不足,尊重多樣性,共建包容和諧社會,在社會參與中實現國家治理。王小穎在文章中指出,各國政黨日益重視“治理”理念與實踐,通過不斷提升“治理”能力,將其作為實現從傳統政黨向現代政黨轉型的“加速器”、長期保持執政地位的“調節閥”。石曉虎在文章中論述了一批新興國家是如何抓住全球化機遇,積極融入世界,實現經濟快速平穩增長并推動社會文化等領域均衡發展的,并指出新興國家的崛起,得益于執政黨“發展觀”、“治理觀”日益成熟,執政黨在深刻總結經驗教訓中深化對國家治理的認知,提高執政能力,特別是處理好政府、市場、社會相互關系并發揮其各自作用,加強社會融合和團結、提高社會凝聚力,同時積極引導政黨、新媒體等發揮積極作用,促進了國家的穩定和發展。“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些外國政黨提高治理能力的途徑和方法,包括其治理面臨的難題,都可為我們提供一定借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