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喜
〔摘要〕加強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宣傳和教育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鮮明特征。近年來,越南共產黨持續開展“學習和踐行胡志明道德榜樣”運動,不僅成為越共自身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成為鞏固執政地位的思想基礎。越共將“學習活動”與思想政治教育、反腐敗和密切干群關系有機結合;通過組織動員和廣泛發動,成為覆蓋全黨、全軍、全民的思想道德學習活動,構筑了有效執政的意識形態防線,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然而,在全球化、信息化和市場化背景下,共產黨應當通過創新學習形式,更新學習內容,強化宣傳效果,探索共產黨意識形態建設的新路徑。
〔關鍵詞〕胡志明;道德榜樣;越南共產黨;執政
〔中圖分類號〕D333.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8048-(2014)03-0060-05
加強政治思想、政黨綱領和政治口號對社會公眾的感召力,是現代政黨的基本職能。從思想上建設黨也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重要原則。作為政治色彩鮮明的政黨,共產黨歷來強調保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地位,保證黨員的思想純潔性和政治堅定性。思想領導也是共產黨執政的組成部分,體現在對于政治路線的供給、社會輿論的引導、道德典型的表彰等方面。從2007年以來,越南共產黨開展了“學習和踐行胡志明道德榜樣”運動,迄今已歷時6年,并且還在持續之中。為什么越南共產黨開展如此長時間的學習運動,又是以何種方式開展學習運動?這一運動對于越南共產黨具有怎樣的意義?本文通過對這一運動過程的回顧和梳理,力圖從意識形態建設的視角,闡明這一學習運動對于越南共產黨鞏固執政地位的重要意義。
一、一場浩大的思想道德學習運動
2006年11月,越南共產黨中央政治局作出組織開展“學習和踐行胡志明道德榜樣”運動(以下部分表述簡稱“學習活動”)的決定,這一運動總的要求是:讓全黨、全軍、全民深刻認識胡志明的道德榜樣在越南社會精神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巨大價值,在全社會特別是干部、黨員、公職人員、青年和學生中形成以胡志明道德為榜樣進行修養、鍛煉和行動的熱潮,各級各地、各行各業和每一個人都要在這場活動中形成強有力的轉變,為防止政治思想、道德品質、生活方式的衰退以及遏止各種社會弊端作出貢獻。〔1〕越共將胡志明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本土化的理論成果,以及推動革新開放和黨的建設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隨后越南通過強力動員、廣泛發動和階段保障,開啟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學習活動”;這一活動不僅成為越共加強自身建設的重要部署,也成為一場覆蓋全黨、全軍和全民的思想洗禮。
2007年1月16 日,越南政治局正式頒發了第35號決定,確定成立“學習和踐行胡志明道德榜樣”運動的中央指導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央指導委員會),作為指導、組織和實施“學習運動”的最高領導機關。該委員會的構成包括:時任越共中央總書記的農德孟擔任委員會主任;時任國會主席的阮富仲以及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思想文化委員會主任蘇輝銳擔任委員會副主任;一些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委員和部分中央部委領導擔任委員。〔2〕從成員組成來看,該委員會幾乎囊括了越共最高領導層的所有成員,足以看出這一委員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為了具體地開展指導工作,越共將中央指導委員會的常設機關設在中央思想文化委員會。該部門負責落實中央指導委員會的命令和指示,并向有關部門和下級傳達;編寫運動的材料,組織宣講隊伍;定期向中央指導委員會匯報“學習活動”的進展情況等。
在2007年2月3日舉行的紀念越共成立77周年大會上,農德孟宣布正式啟動“學習和踐行胡志明道德榜樣”運動。他在動員會上指出,“胡志明主席是最完美的越南人,是越南民族和越南共產黨的道德品質和氣魄的象征。按照胡志明的思想和品德來進行道德教育、建立美好的生活方式,既是目前的迫切要求,又是基本和長遠的任務。在新時期,要在干部、黨員和人民中大力開展道德和生活方式的教育和建設。”〔3〕隨后,“學習和踐行胡志明道德榜樣”運動在越南社會全境和各階層全面展開。而整個學習運動又分為兩個階段,并且還在持續當中。
第一階段從2007年2月到2011年底。中央指導委員會在全黨全國發起了“學習和踐行胡志明道德榜樣”運動,各地廣泛開展以學習踐行活動為主題的文藝創作、圖片展覽、主題座談會和先進人物評選等。一些地方將胡志明道德教學列入國民教育及黨校的教學體系,成為黨員干部和大學的重要課程。〔4〕經過4年的時間,第一階段“學習活動”取得明顯成效。據越共中央宣教部的調查結果:通過“學習活動”,84%的群眾思想認識發生了巨大轉變。農德孟對于“學習活動”的階段成果評價指出,“四年來,干部、黨員們以及各階層人民深刻認識到胡志明道德思想、榜樣以及道德,對每個人、每個家庭和社會發展的地位和作用。為黨的建設和整頓工作做出了貢獻;提高了黨基層組織的品質和領導能力以及干部與黨員為人民服務的態度;加強了黨與人民的血肉關系。”〔5〕
第二階段從2011年至今。盡管“學習活動”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越共并未就此止步。通過對第一階段“學習活動”的總結,越共領導層也發現一些不足和缺失,如按主題組織學習胡志明道德榜樣的年度工作還較緩慢、缺乏同步性以及效果不太明顯;在部分地方的建設道德標準還帶有形式性;運動的實際結果不平衡且不穩定;效仿胡志明道德榜樣運動還缺乏自覺性和廣泛性。〔6〕為此,2011年5月14日,越共中央政治局頒布了繼續大力開展“學習胡志明道德榜樣運動”的第3號指示(即第03-CT/TW號指示),要求從2011年至2015年繼續開展“學習和踐行胡志明道德榜樣”運動,遵照胡志明思想、道德榜樣及品格,以及符合每一部門、地方、機關單位目前的活動特點,制定道德準則;將學習運動作為黨各組織的經常性生活內容,與做好黨“十一大”決議行動計劃相結合,解決部門、地方及單位中迫切的思想、道德問題,遵照胡志明思想、道德榜樣、品格以教育下一代。
在開展“學習活動”的全程,越共十分注重對于全國“學習活動”的把握,效果的檢驗和步驟的掌控。中央委員會每隔1年進行一個階段的總結,圍繞試點開展、經驗交流、效果評估、獎勵與懲戒等方面展開。此外,中央委員會成員還分赴全越各地,指導、檢查和部署學習活動的開展。而地方各級黨委也仿效這一做法,向下級安排部署檢查學習活動情況。“學習活動”在中央委員會的組織推動下得到穩步的推進。
二、“本土化”的馬克思主義:胡志明道德思想的體系與內涵 作為越共創立者、越南革命領導人和越南建國之父,胡志明在越南擁有崇高的政治威望。而其在長期的革命和領導生涯中也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政治思想,這一思想體系也深深地嵌入到越共的意識形態之中。1991年6月召開的越共“七大”首次提出了胡志明思想,并將其看成是在具體條件下越南創造性地運用馬列主義的結果,是黨和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胡志明思想的提法符合越南革命的實際,符合全黨、全民的感情和愿望。〔7〕2001年4月召開的越共“九大”,再次肯定“以馬列主義和胡志明思想作為思想基礎和行動指南”,強調胡志明思想是越共思想認識和理論思維的重要發展,再次強調堅持以馬列主義和胡志明思想作為思想基礎和行動指南。〔8〕
胡志明道德思想僅是胡志明思想體系的內容之一。胡志明思想內容廣泛,包括民族解放、階級解放、人類解放的思想;民族獨立與社會主義相結合;人民的力量,民族團結的力量;全民國防,建設人民武裝力量;發展經濟和文化,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革命的道德:勤、儉、廉、正,大公無私等等。在越南開展“學習和踐行胡志明道德榜樣”運動之初,中央指導委員會即組織編寫了《胡志明主席道德榜樣的論述和故事》一書,作為學習和教育活動的教材。而從胡志明道德思想來看,主要涉及到革命道德、群眾觀點、青年道德以及培育形式四個方面。
(一)關于四項革命道德的觀點。革命道德包括勤、儉、廉、正,即勤勞、節儉、廉潔、公正。在胡志明看來,要實現革命道德,尤其要反對貪污、浪費和官僚主義,后者是殖民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盟友,損害干部的純潔性和克服困難的意志,破壞了勤、儉、廉、正的革命道德。在領導革命的長期斗爭中,胡志明形成了堅定的革命道德觀,他指出,“好比江河必有源,無源就干涸;樹木必有根,無根就枯萎;革命必須要有道德,要沒有道德,即使有天大的本領,也不能領導人民”。〔9〕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是一場革命,作為執政黨的“每一個黨員和干部都要真正透徹領會革命道德,真心做到勤儉廉正,大公無私。要維護我們黨的完全純潔,要不愧為人民的領導和忠心耿耿的勤務員。”〔10〕
(二)關于人民主體的觀點。胡志明強調,“革命道德就是對黨、對人民絕對忠誠。……把黨和勞動人民的利益放在個人利益的上面和前面。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黨、為人民而忘我斗爭,在一切方面起模范作用。”〔11〕他還提出,要依靠人民的力量,人民的精神,以便為人民謀幸福;對人民有利的事,我們應該盡力而為;對人民有害的事,我們應該竭力避免。如果沒有人民就沒有足夠的力量;如果沒有政府就沒有引路人,政府和人民應該團結成一體。他要求,“每個干部,黨員必須把革命的、黨的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先于一切的地位。”〔12〕此外,他還強調共產黨的道德模范作用,“在群眾面前,不是我們只把‘共產兩個字寫在額頭上就會得到他們敬愛的。群眾只敬愛那些有道德的人,要想指導人民,本身就應該以身作則,好讓人家學習。”〔13〕
(三)關于青年道德的要求。胡志明還十分重視青年道德思想的培育,強調在青年中加強道德培育的重要性。在不同場合的講話中,他提出了關于青年的一系列道德要求,包括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和尊重勞動,遵守紀律,愛護公共財產;關心世界局勢,關心重建國家的事業;要有勇于創造的精神,要有昂揚的斗志和進取心;勤勞、節儉、純潔,處處起模范作用;做益國利民之事,不好地位、功名、富貴;各種犧牲和辛苦的事,應該己先于人,至于幸福清閑之事,應該人先于己;要有堅定的民族精神和正確的國際主義精神等等。〔14〕
(四)關于培育道德要求的途徑。胡志明不僅形成了系統的道德思想,而且還強調高尚道德形成需要經過實踐的錘煉和積累。他指出,不能像傳統的剝削階級人士那樣閉門修煉,而應當在革命實踐中去鍛煉和培養革命道德。革命道德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不是只在學校上課才能進行學習、修養、鍛煉和自我改造。在一切革命的活動中,我們都可以并且必須進行學習和自我改造。”〔15〕革命道德是從日常的堅持不懈的斗爭和鍛煉中發展和鞏固起來的,正如玉石越磨越亮,黃金越煉越純一樣。
從思想體系的特質來看,胡志明道德思想可以看成是傳統儒家道德觀與革命共產主義道德的結合。胡志明道德榜樣是由革命道德、國家至上、集體主義和無私奉獻等內容構成的,這一思想體系來自于胡志明長期的革命斗爭實踐以及領導執政的深刻體驗,也可以看成是越南共產黨成功領導革命和執政經驗的思想總結和道德規范。并且,由于胡志明不僅提出了這一完整的道德思想體系,而且還身體力行地踐行這些道德要求,從而在越南形成了廣泛而深入的影響,在越南享有十分崇高的威望,被越南人民尊稱為“胡伯伯”。
三、構筑執政的思想基礎:越南開展“學習運動”的基本經驗 政治價值觀的擴散和滲透,是政黨獲得民眾的認同和支持的主要基礎。馬克思主義政黨更為重視思想意識形態領域的建設,“只有以先進理論為指南的黨,才能實現先進戰士的作用”。〔16〕 “學習和踐行胡志明道德榜樣”運動,可以看成是越南共產黨加強意識形態建設的有益嘗試。從各國共產黨執政的實踐經驗來看,加強意識形態領域的建設,包括為社會供給政治意識形態,引導社會輿論思潮,培育公眾道德風尚,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支撐,也被視為提升執政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基礎。越共將“學習和踐行胡志明道德榜樣”運動,與抵御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凈化黨員干部思想觀念結合起來。在社會思潮復雜化和公眾價值多元化的背景下,這一“學習運動”有助于重塑越共在意識形態領域的領導權,提升思想道德領域的主導能力。
(一)越共將“學習活動”與理想信念教育結合起來,“學習活動”成為一場全國性的思想洗禮。越共開展“學習和踐行胡志明道德榜樣”運動,目的是在社會價值日趨多元復雜的背景下重塑共產黨主流價值觀的主導地位,形成對于其他各種思想源流的抵抗力。正如越南共青團中央在“學習活動”動員會所要求的,“學習活動”的目的就是要使年青一代對道德修養的認識和修煉實現深刻的轉變,提高對自身和祖國的責任感,成為具備高尚道德、懂得為人道理、具有良好技能、忠于革命事業的新型青年。〔17〕而實際上,在越南推行市場化改革以來,越南黨員群眾的思想發生了重大變化,社會價值呈現利益化、多元化和個體化的趨向,一些黨員的思想道德和組織觀念退化。隨著蘇東巨變,西方國家對于越南的“和平演變”與西化分化,特別是思想文化領域的滲透也在不斷加強。據統計,由美國支持或資助的境外越語廣播電臺、電視臺40多家,海外越語報刊500多家,這些媒體大肆宣揚抨擊越南民主人權的主張,攻擊越南政府的現行政策。〔18〕
對此,越共有著十分深入的認識和判斷,越共十一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堅決挫敗各種敵對勢力“和平演變”的圖謀,主動遏制和批判黨內“自我演變”、“自我轉化”的現象,維護黨內團結統一與社會共識。同時要求各新聞媒體防止出現認識上的偏差和誤解,絕不能被敵對、反動勢力所利用進行煽動,造成政治混亂。〔19〕因此,在學習活動開展形式上,越共注重參與的廣泛性,通過開展一系列的圖片展覽、寫作大賽、先進人物評選等活動,讓社會各階層的人士而不僅是黨員和干部參與到活動中來,形成全民學習胡志明道德榜樣的聲勢和熱潮。越共十一大也強調,要把“學習和踐行胡志明道德榜樣”運動作為干部、黨員、黨支部、黨組經常性的工作,不斷培養和鍛煉每個干部、黨員的政治理論水平、道德品質和生活方式;堅決同敵人做斗爭,挫敗各敵對勢力的‘和平演變陰謀;斗爭和批判內部的‘自我演變;維護黨內團結統一和社會和諧。〔20〕
(二)越共將“學習活動”與黨的廉政制度建設結合起來,“學習活動”成為一次反腐敗的教育運動。越共重視反腐敗的思想教育,通過“學習活動”的開展,讓胡志明道德思想中有關反貪污、浪費和官僚主義的思想深入干部當中,將勤勞、節儉、廉潔、公正貫穿于日常行政活動,形成反腐敗的思想防線。長期以來,越南未能構建有效的黨內監督制度,從而使腐敗成為影響越南革新與穩定的“國難”。據統計,1993年至2004年,由越南公安部偵破的腐敗案件多達9900多起,腐敗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共計75500多億越盾(約23億人民幣)。而越共“十大”新當選的越共中紀委主任阮文芝在接受采訪時指出,在九屆中央委員會任期內,包括13名中央委員,19名部長、副部長,26名省市委書記、副書記在內的118名中央管理干部受到了紀律處分。〔21〕
越共黨內腐敗的滋生蔓延有著主觀與客觀兩方面的原因,尤其是主觀上一些黨政干部反腐敗決心不足,未能以身作則,還有一些領導干部思想、道德和作風蛻化,因此要在黨政機關、群眾團體和每個家庭中,建設健康的思想道德和生活方式。從遏制腐敗的一般經驗來看,思想反腐是制度反腐的重要補充,加強對領導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強化其廉潔意識和服務精神也有助于防止權力的異化。上述判斷也正是越共開展“學習和踐行胡志明道德榜樣”運動的重要背景。2012年5月召開的越共十一屆五中全會,再次強調宣傳教育的重要性,將反腐敗、反浪費工作與學習胡志明道德榜樣運動有機結合。
(三)越共將“學習活動”與黨的作風建設結合起來,“學習活動”成為密切干群關系的契機。“學習活動”成為密切黨群關系與干群關系的政治動員令,越共黨員干部被要求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要在深入群眾,為民服務中檢驗學習運動的效果。特別是伴隨革新開放的進程,越共的干部作風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下滑,不少干部的思想、政治和道德衰退,理想淡薄,失去警惕,戰斗意志衰減,組織紀律意識欠缺,生活作風腐化,脫離群眾。胡志明道德思想中有關人民主體的內容,成為越共轉化黨員干部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重要指引。在學習活動開展之初,時任國會主席的阮富仲就強調“學習活動”必須轉化為干部轉變作風的實際行動,提高干部、黨員以身作則精神,不只是骨干干部、黨員,還需推廣到全體干部、黨員,特別是在金融、房地產、人事接待等敏感領域工作的干部,成為制止道德敗壞、防范社會弊端和轉變政府作風的契機。〔22〕時任越共總書記的農德孟強調,要遵照胡志明主席遺囑加強建黨和整黨工作,“要實行廣大的民主,經常和嚴正地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要保持我黨的廉潔,要無愧于人民的領導者……”。〔23〕因此,密切黨群關系,轉變黨的作風也成為越共開展這一“學習活動”的重要初衷。
總體上看,越南共產黨堅持與時俱進的方向,不斷豐富“學習活動”的內涵。從2007年至今,越共“學習和踐行胡志明道德榜樣”運動歷時6年之久,并還將持續至2015年。在這一活動開展期間,越南共產黨一方面發掘傳統革命思想資源,堅持用胡志明道德思想的原貌來推進反腐敗和干部作風轉變;另一方面越南共產黨將“學習活動”與各個階段黨建重點工作相結合,既充實和拓展了“學習活動”的內涵,也為黨建工作增添了支點和動力;形成了道德學習有機地融入到黨的建設的全局,二者互相促進,互為補充的格局。
四、意識形態建設的限度:越南開展“學習運動”的反思 政治價值觀的擴散和滲透,是政黨獲得民眾的認同和支持的主要基礎。馬克思主義政黨強調意識形態的灌輸作用,“馬克思主義作為無產階級爭取解放的學說,是科學工作者的無產階級意識形態,我們必須在工人中重視這種意識形態的灌輸,否則就是加強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對于工人的影響。”〔24〕越共開展的“學習和踐行胡志明道德榜樣”運動,通過對傳統政治資源的挖掘,加以轉換,成為執政的思想資源,構筑一黨執政的意識形態維度。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化、市場化和信息化的到來,不僅形成了共產黨執政的新環境,對共產黨的意識形態建設也提出了新挑戰。具體而言,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一)如何在信息化背景下突破傳統的教育形式,吸收多元化的宣傳手段。當前尤其需要關注的是,如何通過互聯網新媒體技術引入思想建設過程,創新意識形態宣傳手段。越共開展“學習和踐行胡志明道德榜樣”運動,更多地依賴于傳統的領導體制、輿論資源、動員體系和學習機制。傳統的學習形式,比如自上而下層層開會動員、通過黨的組織網絡貫徹落實、學習宣講、歌詠比賽、典型示范等等,是最主要的活動開展形式。由于“學習活動”的主體是青年,而新媒體的主要受眾也是青年。基于互聯網技術出現的網絡新媒介如微博、微信、推特、臉書,YouTube等,不僅改變了人際交往的方式,也沖擊了共產黨政治傳播的傳統渠道。因此,能否把執政黨的思想教育與互聯網新媒體有效結合,不斷豐富和創新學習宣傳的形式,將直接決定著學習活動開展的效果。
(二)如何在市場化背景下更新傳統的思想資源,賦予時代化的價值內涵。特別是黨的意識形態要能夠關照人民群眾的現實利益。市場化改革在提高人們追求物質財富機會的同時,也塑造了個體主義、公平競爭、利益至上的價值觀念。這一觀念顯然與傳統革命的國家主義、集體主義、奉獻犧牲的政治意識形成差距關系。若執政黨的意識形態不能充分包容和有效回應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這一意識形態的宣傳教育活動也就難以取得實際效果,特別是得到普通群眾的認同。因此,執政黨在繼承和挖掘傳統思想資源時,必須吸收和提煉人民群眾的現實利益訴求,不斷擴充傳統思想資源的現代內涵,真正形成對社會具有影響力和滲透力的價值體系。
(三)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做到兼容并蓄,增強意識形態的感召能力。全球化是包容經濟、社會、政治、文化、價值等多維的歷史進程。全球化對于共產黨國家形成的沖擊之一就是基于西方歷史傳統的政治價值觀的傳播與滲透,西方的政治模式與政治理念,如多元民主、多黨競爭、多元價值以及多頭政治等等,都與共產黨的執政體系和價值體系形成鮮明反差。在西方政治話語的滲透和侵蝕背景下,共產黨既需要堅守政治原則與理念,保持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但同時也不妨吸收其政治價值中的有益養分,如借鑒人權觀念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的權利,吸收市民社會觀念激活社會的活力等等,增強意識形態對于黨員群眾的說服力和感召力。
〔參考文獻〕
〔1〕〔3〕〔越〕凌德權.越南掀起“以胡志明道德為榜樣”活動的意義〔EB/OL〕.新華網,2007-02-06.
〔2〕 古小松.趙南國情報告2008〔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157.
〔4〕試行將胡志明道德教學列人課程〔N〕.華文西貢解放報,2009-12-13.
〔5〕〔6〕“按照胡志明主席道德榜樣學習和工作” 運動代表黨意民心〔N〕.越共電子報,2010 -12-13.
〔7〕越共七大文件〔M〕.越南真理出版社,1991.127-128.
〔8〕越共九大文件〔M〕.越南國家政治出版社,2001.83-84.
〔9〕〔10〕廖蓋隆,梁初鴻,陳有進,等.社會主義百科要覽 (上、中、下冊)〔M〕.人民日報出版社,1993.3010-3011.
〔11〕〔12〕〔15〕〔越〕胡志明.為了獨立自由,為了社會主義〔M〕.越南外文出版社,1971.179,315,178.
〔13〕胡志明選集:第2卷〔 M〕.人民出版社,1964.93.
〔14〕申喜連.胡志明的倫理思想〔A〕.許啟賢編.中國倫理學百科全書(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史卷)〔C〕.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176-178.
〔16〕〔24〕列寧選集:第1卷〔 M〕.人民出版社,1995.312,121.
〔17〕古小松.趙南國情報告(2008)〔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157.
〔18〕美國對越南實行“和平演變”的主要手段及越南的應對措施〔J〕.環球視野,2003,(4).
〔19〕越南共產黨十一屆四中全會關于當前黨建工作若干緊迫問題的決議〔A〕.于洪君.當代世界政黨文獻(2012)〔C〕.黨建讀物出版社,2013.
〔20〕陳元中,蒙奪,羅虹.越南共產黨十一大的理論創新〔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1,(4).
〔21〕高明,邢春燕.越南的改革與腐敗〔EB/OL〕.http://www.guancha.cn/Neighbors/2012_10_18_104547.shtml.
〔22〕國會主席阮富仲強調:須把學習胡志明榜樣運動轉化為實際行動〔N〕.越共電子報,2008-05-04.
〔23〕黨中央總書記:整黨是最關鍵的任務〔N〕.越南共產黨電子報,2009-09-02.
【責任編輯:陳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