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金霞
(青海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青海 西寧 810016)
所謂創新人才也就是要具備創新的精神以及創新的能力,而我們所說的創新能力也就是要全面培養學生的整體實踐能力,它是普遍性的,同時必須要針對一定群的對象從而來找到提高的目標,在這個過程當中,必須要體現出它的層次性,找到發展規律,存在的差異性等。在實踐教育當中也可以看出,一般具有創造性人才的發掘通常都存在一定的個性發揮,而對于機械類專業的學生來說,重關鍵的一個部分就是實踐教學,它打破了常規教學的方法,注重素質和創新的意識培養,其意義也是非常重要的。
(1)我們所說的創新型人才必須是具有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老師的教育目的就是要培養出創新型人才,在教學過程當中不僅要通過創新的教育方法,而且還要通過素質培養來幫助學生提高自我,認識自我,培養他們的人文素質,而這個過程則是盡善盡美的,也是追求自由的,更是解決自我問題的一個重要過程,一旦缺失了對人文精神的關注培養,則會導致學生缺乏社會責任感,也會缺乏一定的情感因素,不能得到有效的發揮。目前,在社會生活當中,如果沒有良好的自我修養,則很難在社會立足,做事。所以,在教學當中,創新意識不僅要重視人文教育,而是也要把做事與做人的方法與原則相結合,才能更好的發揮出它的作用。我們所謂的培養創新人才也就是對學生的重點培養,在這個過程當中就必須要把學生作為中心點,因材施教,掌握創新的成長規律,主導多樣化發展以及個性化學習作為培養模式,從而激發他們的潛在創新意識。
(2)我們所說的創新教育,就是要在原有教育的基礎上進行繼承與發展,把創新作為一個主導教育的觀念,并且得到重視。在高等教育教學當中,應提高實踐環節,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發展能力,把大學教育當中的一些學習內容有效的和社會服務以及科學研究相結合,把實踐創新作為教學的一個重點方向,緊扣主題,同時也要把創新的思維、意識以及精神層面逐漸的灌入給學生,融會貫通,落實在實踐當中。
(3)學生在學校教育期間的學習并不是終結,而是在未來社會當中的一個前身學習階段,必須與社會相融合。通過以后不斷的努力學習,更新知識體系,獲取新的力量,從而獲取更為優勢的競爭條件,對此,創新性人才也是體現學習能力的一種重要表現,也是持續發展的能力。
在近些年以來,由于國家經濟以及在科學發展階段都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這對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段的更新,而對于機械類學科的人才來講,只有不斷的提高自己,定位,有良好的基礎知識,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從而才能達到國家要求的一線技術人才,這也是主導力量,發展創新的方向。如果從專業上來看,原有的機械專業會向機電方面進行轉變,同時也會把信息技術與工程相結合,定位人才的需求,在這個轉變的過程當中,應用型人才更為突出,也更為重要,如果在知識結構方面,則需要提高先進的制造技術,以及先進的設計理念,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改革實踐教學的內容以及環節是非常重要的。
(1)首先我們要提高教育師資力量,培養出具有高素質,具有創新能力的師資教育建設。我們都知道,創新教育最為關鍵的一個因素就是師資建設的整體素質,在精神上達不到豐富,則不會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更談不上具有創新性,所以,我們在培養人才的前提就是要提高建設師資隊伍,創造有利條件,形成一個良好的發展機制,在這個過程當中,可以聘請優秀技術人才在學校指導,而如果要培養出優秀人才,可以在課堂教學當中采用互動的形式。在這個過程當中,可以讓學生發揮出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再有效的結合知識重點,對機械專業做技術創新,討論研究設計方案等。作為老師不能隨意的否定學生的觀點,在對其講述時必須要有依據,說明合理,有很強的邏輯性,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與支持,而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會很輕易的找出問題的關鍵因素并且破解疑問。
(2)在實踐的過程當中可以提高創新能力,在學習機械專業理論以后,學生可以應用相關的知識進行設計實踐,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會體現出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性,但是,必須要以學生作為主體培養對象,而老師作為主導要素,是圍繞學生輔導,幫助為主的,要給學生充分的發揮空間,自主權,啟發他們、引導他們,給他們更多的空間來提高自己,激發出主動積極創新性,把傳統的教學模式改為自主的啟發式學習,摒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給他們更多的實踐機會。
(3)在創新的過程當中,我們可以構建一套完善的教學體系,把工程實踐和創新能力有效的相結合,從而產生思維源泉,而創新思維也是開拓實踐的重要因素。由此也可以看出,只有不斷的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才是對應用技術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的重點培養。在這個過程當中,學校應開放實驗室,讓學生更充分的把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并且鼓勵他們參加各種創新比賽,參加科技創新的一些活動,從中發現問題,并且把問題帶到實驗當中,自己找出答案,同時也激發了他們的創新思維,從而也培養他們的綜合能力以及實踐能力。
機械類專業最重的培養目標就是應用型人才,它也是最為最重要的一個核心內容,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他們的應用能力,但是,怎樣可以把培養環境以及教學體制完整的相結合,從而促使學生發揮出他們的積極興趣,能動性,創新教學的理論等方面,也是研究的重點,在這個過程當中,必須要體現出它的層次性,找到發展規律,存在的差異性等問題。而我們所說的創新能力也就是要全面培養學生的整體實踐能力,它是普遍性的,同時必須要針對重點對象從而來找到提高的方向。
[1]張輝,吳松強.美、日、歐創新人才培養研究綜述[J].亞太經濟,2010(02).
[2]王光義.實驗教學理念與創新能力培養[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