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銳才
小鎮文化在某種意義上代表了大部分西方人的性情和心智,平穩、保守,偶爾縱酒狂歡
在英語中郊區(suburbia)與小鎮(township)這兩個帶著強烈的感情色彩。郊區體現了英美資本主義進程的城市演變。在郊區和小鎮居住意味著平和、安定、清閑,它們成為退休和老年生活的首選。但它們也意味著無聊、單調和精神壓抑,成為年輕一代所厭惡的枷鎖。
以奧克蘭為例子,整個城市的CBD區基本圍繞一兩條中心大街而建,步行整個市區中心只需半個小時左右。而圍繞著市區中心的一小撮屈指可數的高樓是大片大片向外延伸的,不超過兩層的平房。這就是美國、新西蘭和澳大利亞典型的郊區。在這些國家,城市的市區中心和郊區有著明顯的分界線。對于久住在國內城市區的人,城市意味著星羅棋布的商業中心、高樓及密集的人口,城市和郊區的界線基本無法劃分。在新西蘭人看來,像北京、上海、廣州這種巨大的城市是不可想象的。奧克蘭人口一百二十多萬,占據了新西蘭總人口三分之一。在奧克蘭以外,只要超過兩萬人的地區即可叫做城市。
很顯然,新西蘭最有特色的顯然不是城市,而是郊區和小鎮。奧克蘭CBD的建筑很多都是上個世紀80年代以前建成的,建筑風格上很早已經被國內大多城市超越。新西蘭的居民的生活中心是從城市向外延展的郊區和小鎮。由于以車代步已經非常普及,所以無論如何偏遠和偏僻,所有的房子都是根據一個標準而建的,全部不超過兩層的木屋結構。除了新舊大小的差異外,基本很難看出太大的樣式差距。小鎮和郊區的公共設施等和城市也沒有太多區別。越是在遠離一線城市的地方,普通居民的房子的面積就越大。每個房子都擁有一片綠地和花園,其布置可謂各具特色,這是唯一可以給千篇一律的郊區帶來某些美感之處。
郊區和小鎮生活代表了新西蘭人甚至英美文化的生活核心。小鎮居民似乎天生不愛大城市和高樓大廈,認為奧克蘭并不能代表新西蘭的特色,它更多體現了快節奏高壓力的現代生活。而郊區和小鎮代表了一種緩慢、穩定、永恒。翻開當地人的相冊,對照上世紀40年代的照片,幾乎很難看出街道有多少變化。走在小鎮的街頭上,陌生人之間也比城市更友好,相互招呼問好。由于鄰里相互看望,很多地方甚至外出也不用關上門窗,大多數房子沒有圍欄或圍墻。盡管如此,很多人仍舊覺得世風日下,防范意識也開始提高。
但對于年輕的一代,小鎮平靜的花園式生活代表著一種壓抑和無聊。這種千篇一律的街道、房子,以及極為一致的商業和公共設施,成為工業文明的標準生活方式。在無數的英文小說和電影中,小鎮和郊區生活代表了對激情和自由的壓制,它們是資本主義社會畸形的產物,一種脫離了城市又無法回歸到鄉村的四不像。在好萊塢電影中,不難看到吸血鬼、家庭矛盾、變態殺人狂、毒品、腐敗、暴力等題材往往以這些郊區為場景。
小鎮文化在某種意義上代表了大部分西方人的性情和心智,平穩、保守,偶爾縱酒狂歡。這些單調的生活日益限制了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現代的英美人文學界之所以很難產生一流的思想家或者文學家,與郊區生活的單調和無聊有著密切的關系。在長遠的歷史看,郊區生活刻印著資本主義對城市發展的痕跡。這些遺留的痕跡不僅滲透到人們的生活形式中,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的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