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所羅門之歌》成功對傳統的女性題材進行突破,更加注重于對男性的塑造以及對黑人命運的關注,是黑人文學主題的巔峰之作。本文即對這一偉大作品中的家庭關系進行后殖民主義角度的解讀,首先對小說進行后殖民主義理論角度的整體解讀,從整體的方向討論作家的情感傾向,之后對小說中的婚戀關系和家庭關系結合具體的小說內容進行深層次的解讀,希望能夠以此幫助讀者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家庭關系以及作家的婚戀倫理觀念。
關鍵詞:后殖民主義 《所羅門之歌》 家庭關系
后殖民主義,相對應于后現代理論,倡導研究精神的多元化以及對權威和中心的摒棄,后殖民主義理論的研究主旨是對往日歐美洲帝國的殖民文化進行考察,對其前殖民主體失去霸權統治主體地位的過程進行分析。美國外裔文化問題也是后殖民主義理論的研究領域之一,對《所羅門之歌》中的家庭關系進行后殖民主義理論角度的解讀,能夠幫助我們對非洲裔美國作家的文化策略和立場展開更深入的理解,有利于發現美國外裔文化的深層次意義,更好地對美國當代文學進行研究。
一、《所羅門之歌》后殖民主義整體解讀
作為美國文壇最為閃耀的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成為美國非洲裔黑人女作家中第一位摘取諾貝爾獎桂冠的作家,《所羅門之歌》是她的第三部小說,也是其挑戰性最高的作品。莫里森身上所肩負的整個民族的歷史都在《所羅門之歌》中得到了極致地表現,她在作品中對一個種族的執著追求和艱辛努力通過非凡的洞察能力進行敘述,對黑人種族所遭受的身心創傷積極進行探索,從而對黑人民族產生啟發,使其致力于文化身份的構建,幫助其確立生存的方向和勇氣。在20世紀60年代,黑人社區已經在美國的中西部形成,而且也誕生了黑人的中產階級,并且其不斷學習模仿美國白人的生活方式,這就是《所羅門之歌》這部作品中人物的生活環境。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黑人青年在成長的過程中必然要面臨人生道路的選擇問題,每一個黑人青年都要考慮其日后的生活方式是要努力回歸黑人的傳統還是被當時社會的白人文化所同化。《所羅門之歌》這部小說通過對奶娃家中四代人生活經歷的描述,反映了當時在美國的黑人生活現實,表現了黑人從民族文化被剝離到重新回歸過程的復雜性和曲折性。
從歷史背景方面來分析的話,美國經濟在一戰后快速發展,但是由于黑人群體地位的邊緣性導致黑人仍舊十分貧困。被解放的南方奴隸依舊更多從事的是農業生產,收成欠佳造成了其生活的舉步維艱,而在美國的南部和西南部則存在著日益嚴重的社會恐怖現象和種族歧視。由于黑人在公共場所受到限制,所以其大部分選擇北上以尋找較為理想的生活環境,黑人北上之后,雖然物質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改變,但是黑人的命運問題成為一個更加嚴重的問題,也是眾多黑人作家對黑人群體的關注點。此外,從作家的情感角度進行分析,在莫里森的文學創作過程中,她的不幸福的婚姻生活是其展開創作的引導因素,她在寫作上面投入完全的經歷以逃避所受到的感情創傷,所以在其作品中所塑造的主要形象大多是女性的角色。《所羅門之歌》中,莫里森對以往的作品風格進行了徹底顛覆,通過塑造奶娃的男性角色反映了黑人社會群體的地位和命運,增加了作品的思想高度。
在莫里森看來,黑人如果失去了其賴以生存的文化根基,那么其在美國的生活是毫無希望的,莫里森對黑人文化十分熱愛,黑人群體在她的眼中是非常富有生命力的,這一特點我們在她的作品中都可以領略得到,莫里森的作品中無論塑造了多么慘烈的故事情節,其整體所彌漫的始終是積極向上的思想主基調,她的作品能夠在合適的時候傳遞給讀者黑人對于未來的希望以及對于生活所迸發的巨大力量。莫里森的寫作理念就是要讓自己的作品不是充滿凄愴的失望,而是充滿愉悅的希望,事實證明她做到了。
二、《所羅門之歌》中的婚姻關系
婚姻關系是愛情關系的升華,同時還是家庭關系的基礎和重要組成,《所羅門之歌》小說中所描述的婚姻關系既有不幸的也有幸福的,比如梅肯覬覦露絲父親的地位和財產而與露絲產生的婚姻注定是不幸的,而杰克與辛完全是處于彼此愛戀而結合,后兩者之間就是幸福的婚姻,下面筆者依次從杰克與辛、梅肯與露絲這兩種小說中所提到的婚姻關系展開討論。
1.杰克與辛 自由戀愛能夠成就比包辦婚姻更為圓滿的婚姻,這是眾所周知的,小說中的杰克與辛之間的婚姻關系就是這樣,在廢除奴隸制之后,杰克恢復了自由的身份,他也能夠享受對自己婚姻的選擇權利。辛是一個非常有勇氣的印第安女孩,她勇于沖破族人世俗的觀念,追求真正的愛情,最終離開反對她與黑人成婚的家而與杰克結合。兩人之間的婚姻關系并沒有任何世俗或者利益的因素,其婚姻的基礎完全就是兩人之間的彼此愛戀,這表明彼此愛戀是一段幸福婚姻關系的基礎和前提。兩人婚后生活也很幸福,杰克雖然恢復自由身份但是并沒有受過教育,所以即使他的身份得到解放但也只能夠獲得極少的收入,不過杰克與辛并沒有像其他人一樣依靠白人卑微地活著,而是辛勤耕作開墾自己的農場,這又說明夫妻兩人之間相互理解的重要性。但是好景不長,不久辛在生產小女兒的時候死去,給杰克很大的打擊,由于奴隸被解放的初期,黑人的權益仍舊在很長時間內得不到保障,之后杰克也被白人槍殺,土地財產被侵占,兩人之間最終落得如此結局。不過整體說來,作為黑人家庭第一代的代表,杰克與辛兩人之間的婚姻是對黑人文化的弘揚和護持,兩人繼承了勤勞善良的黑人傳統習慣,勇于為爭取自己的權益而不懈地同白人抗爭。
2.梅肯與露絲 相比教育杰克和辛,梅肯與露絲的婚姻生活就像一汪死水,首先,他們兩者之間并沒有相互愛戀的基礎,梅肯受到父親被槍殺的觸動而對財產有著很強的占有欲,雖然他在到達北方以后小有成就,但是由于受到白人文化的影響,他脫離了黑人的生活群體,不斷想著如何躋身白人上流社會,于是希望通過迎娶高地位女人的方法實現自身社會地位的提升。此外,露絲的生活境遇也非常特別,她對父親的感情超越了應有的界限,對父親的依賴也有悖常倫,因而醫生才非常著急地選定梅肯作為自己的女婿而將自己的女兒嫁出去。所以說,梅肯和露絲兩人之間的婚姻關系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礎上的,注定了婚姻悲劇的發生。梅肯與露絲兩人之間的婚姻關系是黑人家庭第二代的典型代表,黑人在北上之后產生了心理和行為上的諸多變化,導致不少家庭關系不幸福、婚姻不和諧的現象,主要是黑人群體遠離本土文化,而又受到白人資產階級價值觀念的影響,思想受到拜金主義腐蝕的原因導致了黑人群體的這一類婚姻關系的出現。
三、《所羅門之歌》中的家庭關系
1.杰克的家庭關系 最幸福、最符合倫理的家庭關系當屬第一代黑人家庭杰克一家,在杰克擺脫奴隸身份之后,他憑借自己的辛苦勞動,開墾了一塊自己家的農場,營造了全家人欣欣向榮的生活畫面。年幼的梅肯也受到勤勞的父親的不斷影響,很小就下田勞作,還無微不至地照顧美妙,可以說,少年時期的梅肯繼承了其父的作風,同時也受到父母親真實感情的影響,一家人非常幸福,令人羨慕。按照正常的情況來說,梅肯也會按照這樣的軌跡發展下去,但是在成年后,梅肯的價值觀念被社會現實環境徹底顛覆,扭曲了父母親的思想和信念,導致了下面的黑人家庭第二代的悲劇。
2.梅肯的家庭關系 梅肯與露絲兩個人的示范作用都沒有起到較好的效果,梅肯對地位和財富過于癡迷,對其兒女也產生了影響,金錢控制了梅肯的欲望,也導致其教育子女也是以財富的占有為目的。他的事業由兒子奶娃全部繼承,之后則是對黑人更加嚴重的剝削和壓迫。他的女兒去上大學不是本著提高自身素質的目的,而是為了提升資本以釣“金龜婿”。作為丈夫,梅肯不能承擔相應的責任;作為父親,他也是失敗的,造成了兒子奶娃也受到其一定影響而養成不尊重女性、始亂終棄的性格。
3.派拉特的家庭關系 派拉特是文化的傳承者和奶娃的精神領導者,他幫助奶娃找到了自己的精神歸屬,并且保護著他愛著的所有人。他對女兒以及外孫女既產生了積極影響,也產生了消極影響,派拉特一個人將女兒以及外孫女撫養長大,她的樂觀積極的態度對子女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是由于派拉特的未婚生子,在不知不覺間影響了麗巴,她的私生活過于混亂,無視道德倫理,與舅舅奶娃之間產生孽緣最終因此殞命。
莫里森在《所羅門之歌》小說中所描繪的黑人群體的家庭關系是那個時代黑人生活的縮影,通過對奶娃的成長過程和家庭關系的描述,引導非裔美國人要不斷汲取祖先文化傳統的力量,也指出了黑人民族的出路就在于不要在對西方主流文化觀念的追求過程中迷失自己,要堅持本民族文化獨立。希望本文對《所羅門之歌》中的家庭關系討論能夠對人們對莫里森及其作品的研究起到一定意義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 吳紅云.《所羅門之歌》中的黑人意識[D].合肥:安徽大學,2006.
[2] 李美芹.非洲人的“天人合一”觀在《所羅門之歌》中的體現[J].廣西社會科學,2006(01):132—134.
[3] 張海燕.展示文化沖突中的成長困惑——析《所羅門之歌》的主題意蘊[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04(05):73—76.
作 者:軒毅浩,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和文化。
編 輯:魏思思 E-mail:mzxsws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