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敬德
摘 要:近年來,隨著農村城鎮化建設日益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家電下鄉政策得到充分發揮,農村用電負荷快速增長,在負荷高峰期間,低壓臺區末端線路電壓偏低現象越來越嚴重,從而導致農村部分家用電器無法正常使用,嚴重影響農村正常生活,造成用戶投訴電壓質量問題日益頻繁。通過高州地區如何解決農村低電壓問題,樹立電力企業正面形象,強化行風建設和提高優質服務工作,響應“中國夢”,關注民生,讓農村客戶用上安全電、合格電和滿意電為服務宗旨。作者就農村低電壓形成的原因、特點及解決措施進行探討。
關鍵詞:中國夢;農村;用戶;低電壓;客戶投訴
1 農村低電壓產生的原因分析
1.1 10kV線路供電半徑范圍過長或線路負荷過重,做成10kV線路末端電壓偏低,配變接入點的電壓不合格從而做成用戶電壓偏低。
1.2 配變檔位設置不合理
特別在有小水電上網的山區,豐水期和枯水期的10kV電壓相差別很大,如果沒有隨著季節的變化進行變壓器檔位調整,對用戶電壓影響會比較大。
1.3 配變容量小
隨著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家庭已城鎮化,家用電器如空調、冰箱、電磁爐和洗衣機等一應俱全,使農村用電量大幅度增加。由于個別臺區供電范圍涉及到2~3個自然村,在各種高功率的家用電器的普及使用時,負荷高鋒期間配變出現滿載或過載運行,導致靠近末端用戶電壓偏低。
1.4 低壓臺區三相負荷不平衡
由于農村與城市配網規劃方面有很大區別,在農村動力負荷少,且在農網改造時為了節約資金,三相四線僅規劃在主線路架設,其他T接分支線大部分為單相或兩相三線架設,已不能合理分配三相負荷;另外新辦理業擴報裝電表時,只能就近接線。因此,低壓三相負荷不平衡,中性線電流偏大是影響農村低電壓的重要因素之一。
1.5 低壓供電半徑大,導線線徑偏小,線芯氧化
農網低壓線路基本建于一、二期農網改造時期,低壓線路主線以35mm2鋁芯線為主。因運行時間長,低壓線路長期過載運行,導線鋁芯已開始氧化,造成導線斷股或接頭增多,另外部分臺區供電半徑超出1000米,導致電壓損耗過大,使得終端用戶電壓偏低。
1.6 無功補償能力不足
由于農村地理位置的局限和經濟條件的制約,農網無功電源建設滯后于有功電源,還有由于供電所的專業人員不足,無功補償裝置維護不到位,很多無功補償損壞得不到及時維修,農網無功補償不足問題普遍存在。
2 農村低電壓呈現的特點
2.1 季節性特點
農村低電壓主要發生在春季和夏秋季,春季主要是春節和年例期間,大量外出務工人員集中返鄉,用電集中且負荷直線上升,導致配電變壓器、線路過載,電壓損耗增大,線路末端電壓偏低。夏秋季由于氣溫高,各類降溫設備的使用率高,用電負荷大且時段集中,對低電壓問題投訴最多的也是這段時間。
2.2 時段性特點
農村低電壓發生的主要時段通常都是10:00~15:00和18:00~22:00。這段時間家用電器基本上都處于使用狀況,使用電負荷突然升高,引起低電壓。
2.3 區域性特點
發生低電壓的臺區主要包括集鎮、城鄉結合部、種養業和家庭小作坊多的臺區、用戶分散的臺區等。
3 對農村低電壓整治的主要措施
3.1 要科學制訂農村電網發展規劃
供電企業需要解決農村電網低電壓問題,必須統籌城鄉電網建設,轉變規劃、設計理念,按照地域劃分,結合鄉鎮規劃,針對用電增長較快、發展前景較好的村加快農網改造步伐。以滿足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對電力的需求為目的,以改善農村低壓客戶端電壓質量為重點,加強對農村用電特性及需求的分析,堅持電網建設改造與精益運行管理并舉,薄弱點整治與綜合治理相結合,合理優化農村供電網絡。滿足農村不斷增長的用電需求,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3.2 要完善低電壓預防機制,從根源上解決低電壓問題
高州供電局根據所轄區域的實際情況,已對轄區內3211臺農村公用配變臺區開展排查摸底,依據計量自動化系統、現場實測、群眾反映并結合95598投訴記錄等多方面渠道收集統計出來的775個低電壓臺區,并制定整改計劃分別在新建、技改、修理項目進行立項,目標在三內完成所有低電壓臺區整改。其中在2013年完成的低電壓臺區253個,投資5500萬元,有2萬多戶10多萬人口受惠。其次,加強農村電力供需走勢的跟蹤監測和負荷特性分析,組織力量進行前期調查摸底,了解和掌握用電需求,并開展低電壓狀況分析比對,從中找準“卡脖子”情況和低電壓分布狀況,采用適合當地實際情況的改造方案,在高峰負荷出現前及時進行低電壓改造,避免“臨時抱佛腳”,把低電壓問題消除在萌芽階段。第三,在新建和技改配網臺區要嚴格把關設計,臺區配變位置應盡量設于負荷中心,向四周輻射的方式供電,低壓輸出線一般采用2組以上的供電方式,避免一線走到底的現象。
3.3 技術措施、管理措施并舉,提高農村電壓合格率
在技術上,農村電網按照“適應經濟發展、適度超前建設”、堅持“改造與管理并重,技術措施與管理措施并重”的原則,遵循“小容量、密布點、短半徑”的原則,在管理上,一是應加強對臺區負荷的監測和低壓客戶報裝接電管理,及時調整和控制三相不平衡度,加大用電檢查力度,解決配變臺區“偏相”和客戶超容量用電問題。三相不平衡是相對的,也是動態的,不是負荷一經調整就不變了,還應不斷的測量、調整,時間間隔宜以半年一次。二是要建立嚴格的低壓設備巡查、消缺制度和考核機制,提高無功補償能力、精益運行管理能力和營銷服務能力,在立足解決當前突出問題的基礎上,統籌規劃,注重日常運行維護管理的精細化。三是根據山區有小水電上網的特點,豐水期和枯水期的10kV電壓相差很大,根據電壓的變化及時對相關受影響的配變進行檔位調整,一般選擇下半年的10月上半有4月進行調整。
3.4 及時了解社會用電需求,提升服務水平
由于農村在春節和年例期間,大量外出務工人員集中返鄉,用電集中且負荷直線上升的特點,加上早期農改的配變容量普遍偏小,高州地區還有30kVA以下的變壓器521臺,由于容量不足造成電壓偏低,居民家用電器無法啟動的現象比較普遍,尤其是高溫高負荷期間,農村居民正常的生產生活用電無法保障,導致客戶撥打客戶服務熱線投訴、上訪不斷,嚴重影響行風建設和企業形象。2012年,茂名供電局開展“千臺配變進村,萬家燈火給力”活動,解決2013年春節期間配變過載問題,高州供電局抓住機遇,以此為契機,對轄區內512臺重過載配變進行了增容,確保了在春節期間沒有發生過負荷燒壞變壓器,為廣大電力客戶過上一個歡樂祥和的春節提供了保障電力。2013年,茂名供電局又開展“電壓整治惠民生,攜手共筑中國夢”為主題,解決農村低電壓問題。以提高系統穩定性和居民端電壓質量為重點,更好地滿足農村各類客戶用電需求,提升客戶滿意度,為地方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的電力保障。
3.5 新技術的應用,提高末端電電壓
在山區農村由于住戶比較分散,往往有十戶、八戶離村莊比較遠的,如果給他們安裝一臺配變從經濟上不合理,從建設期來講從立項到建設投入使用最快要兩年,時間長。安裝低壓調壓器解決末端電電壓偏低是不錯的選擇,投資小,見效快。高州地區已安裝有兩臺在運行,電壓從原來185V提高到205V,但有局限性,只適合照明用電和功率小的家庭電器,對于動力用戶作用不大。
4 取得成效
通過兩年多的低電整治,高州地區電壓合格率得到很大的提升,也解決了部分臺區長期電壓偏低的問題,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一致好評,農村電壓合格率由2011年92.59%提升到2013年98.48%,提高了5.89個百分點,2013年第三方滿意度為79分,比2012的70分提高了9分。
5 結束語
為各類電力客戶提供優質可靠的電能,是供電企業的一份最基本責任,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低電壓問題的解決,要涉及電力設計、電力建設、電力運行、電力營銷等領域,同時也得到產權主體、受益主體、電力監管主體及社會的支持。低電壓治理是一項連續性、綜合性、動態性的工作,我們只有把客戶服務放在首位,持續關注低電壓工作,才能保證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輝向蕓.淺談如何提高農村電網電壓質量[J].科技資訊,2009(30).
[2]徐曉華.上海農村380V電網電壓偏低原因及解決措施[J].供用電,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