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義
摘 要:我國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促進了能源產業的騰飛。作為能源產業的中堅力量,煤炭產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隨著煤炭開采事業日漸蓬勃,經濟效益不斷提升,煤礦安全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近幾年來,煤礦安全事故多發,給國家財產和職工生命安全造成重大損失。在這個環境下,加強煤礦事故應急救援管理,提高應急救援水平,減少安全事故帶來的經濟和人身損失,是我國當前煤礦開采行業和煤礦企業管理者需要重點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煤礦事故;應急救援;應急管理;現狀
煤礦開采生產過程存在很高的危險性,從而給煤礦開采過程應急救援管理工作提出了極高的要求。煤礦事故應急救援管理包括兩方面意義:一方面是通過加強日常安全生產管理,落實安全防護措施、消除安全隱患,減少安全事故發生概率,或者是在安全施工發生初期采取妥善有效的應急避險處理,最終避免了安全事故的發生;另一方面是在安全事故發生時,通過行之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由于煤礦開采安全事故具有影響因素多、原因復雜、事故發生突發性強、影響范圍廣等特點,煤礦事故應急救援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要做好煤礦事故應急救援管理,必須建立全面系統的安全管理體系,覆蓋煤礦企業生產運行、醫療保健、交通運輸、物資儲備等方方面面,從企業管理層到基層生產員工,都是該系統的組成分子,全部納入應急救援管理體系的管理范圍之中。
1 當前我國煤礦事故應急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煤礦事故應急救援管理,就是針對煤礦行業危險性高、安全事故多發的實際情況,為了在事故發生時能夠有效控制事故發展,防止事故擴大,盡可能地降低事故損失而設立并實施的。后來根據實際需要又加入了災后盡快恢復生產的內容。概況來說,煤礦事故應急救援管理的基本職能就是防災、減災、救災和災后恢復四個方面。事故應急救援管理工作的職能決定了應急管理的特點。要保障應急管理充分發揮應有作用,必須從技術專業性、管理科學性、行為規范性等方面予以強化,要保證一旦發生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管理體系能夠即時啟動運作,有效控制事故發展態勢,盡可能地保障生產人員的的生命財產安全,降低災害損失,并在事故態勢穩定后立即組織災后恢復工作,及早實現復工。目前我國煤礦企業事故應急救援管理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嚴重制約了應急管理效能的正常發揮。這些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1 協調機制需要進一步加強
當前我國煤礦事故應急管理普遍存在應急救援力量分散的問題。各個搶險救災組織沒有統一的規劃設置,單打獨斗、各自為站是其主要運行模式。由于力量分散,難以應對現階段煤礦行業安全態勢緊張的情況。另外,就目前實際情況而言,煤礦事故應急救援管理工作一般由企業安全管理部門負責具體實施。而企業安全管理部門往往由于權限問題缺乏對企業其他部門的協調動員能力,在以經濟效益掛帥的思想下,難以全面深入系統地開展工作,使得煤礦事故應急救援管理的作用無法充分發揮。
1.2 配套規章制度有待完善
目前煤礦企業都是遵循執行國家出臺的法律法規和行業制度,缺乏根據企業自身實際情況制定的規章制度。而國家法規和行業制度都是從宏觀角度對安全工作提出總體要求部署,沒有具體操作方法。制度與實際工作需求相脫節,造成應急救援管理出現空白地段,無章可循,執行力度不夠。
1.3 應急預案制定不科學
要保障在事故發生時,應急管理體系能夠立即啟動并迅速有效應對,制定一套針對性強、完善周密、切實可行的應急預案是核心前提。目前煤礦企業普遍對應急預案缺乏重視。在應急預案前期準備階段沒有針對一線工人進行全面的信息收集,初步制定后沒有經過嚴格的專家評審,執行過程中也沒有根據執行反饋進行完善修正,致使應急方案與實際需要差距較大。特別是在一些具體操作方面,比如人員撤離環節,缺乏針對性的實際演練和專業評析。這固然有應急演練活動涉及的部門較廣、參演人員較多,活動區域要求和活動成本較高的原因,主觀重視不夠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即使開展演練,也只是演練操作簡單、費用要求低的部分,而實際上越是重要的環節往往演練成本越高。由于對重要演練環節的省略,使得應急方案缺乏實踐檢驗,方案設計上存在的問題一直得不到改正,成為隱患,一旦遇到突發事故,就會在應急方案實施過程中反應出來,輕者降低應急方案執行效果,重則影響方案正常實施。
2 提高我國煤礦事故應急救援管理工作水平的措施與方法。
2.1 提高應急預案質量
應急預案是保證煤礦事故應急管理有效開展的核心前提,它的制定和實施質量直接決定了應急管理工作水平。應急方案規定了應急管理體系的基本行動指南和實施細則,詳細闡述了事故發生前后的各個階段,企業相關部門和人員的工作職責與內容,明確了應急體系內各個組成單元的作用,對應急救援物資的準備、配備和使用也做了細致的要求,是對企業在面臨突發事故時人力、物力、財力等各種資源的整合與分配。根據針對的環境不同,預案有以下幾種:
2.1.1 綜合預案。綜合預案是應急管理系統的基本文件,主要是對事故應急管理體系的組織結構、崗位職責進行明確,規定了應急管理工作總的路線、方針和綱領,對于整個應急系統起著基礎性指導作用。當實際工作中遇到方案細節中沒有明確規定的情況,要根據綜合預案的主要思路來制定措施并實施。
2.1.2 專項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是應急管理預案的主體,它詳細規定了在不同情況下采取的不同措施,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際操作性。專項應急預案詳細闡述了煤礦事故的各種類型及其特點,并制定了相應的救援方案,規定了具體救援措施、醫療和救援程度。
2.1.3 現場預案。由于事故起因和發展千變萬化,提前制定的預案難以涵蓋全部必要措施,這時就需要根據已經制定的綜合預案和專項預案,結合現實實際情況進行完善補充措施,這就是現場預案。現場預案往往是針對事故現場特別重要的場所區域制定的,要求方案擬定人員完全熟悉并清楚掌握事故現場具體情況,并在深思熟慮和詳細討論的基礎上制定科學有效、操作性好的措施。
2.2 建立健全事故應急管理體系
煤礦事故應急救援不是某些職工或某個部門的職責,而是整個企業或煤炭行業整體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要保障應急管理的工作實效,就要從全局出發,建立一個完善的應急管理體系。企業各部門都要納入該體系管理范圍之下,在決策層的統一調度下協調運轉,形成工作合力。
2.3 強化應急管理運作機制
煤礦事故應急管理離不開高效及時的運作機制。根據事故發生的不同時間階段,運作機制分為事故預測、處理、后期評估三方面。內容涵蓋從隱患分析、事故預警、信息傳遞、公關溝通到損失評價、組織恢復生產等各個環節。
3 結束語
目前我國煤礦事故應急救援管理工作相對滯后,還不能適應煤礦開采行業的快速發展。煤礦行業管理部門和煤礦企業管理者應立足于行業和企業實際情況,按照我國煤礦安全管理的統一要求,建立健全煤礦事故應急救援管理體制機制,制定科學高效、可靠可行的應急預案,加強組織協調,強化實踐演練,真真正正、扎扎實實落實每一項安全管理措施,推動我國煤礦安全管理再上新水平,為煤炭產業的健康發展做出安全保障。
參考文獻
[1]郝傳波,劉振文.煤礦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評價研究[J].價值工程,2014(1).
[2]張勇,張濤.立井煤礦事故應急救援管理技術研究[J].才智,2012(2).
[3]孫震宇,張振龍,王海燕.我國煤礦事故新特點及應急救援特征分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