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禮義
摘 要:公共場所不僅人員較為密集,而且結構較為復雜,易燃物較多,一直是火災隱患最嚴重的地方。特別是近年來,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的開展,公共場所無論是面積還是數量都得以不斷擴大,這給消防安全工作帶來了更大的難度。一旦發生火災,由于人員較為集中,電氣設備較多,往往會導致重、特大惡性火災事故。所以加強公共場所的消防安全管理至關重要,這不僅有利于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而且能夠保證地方百姓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文中從公共場所的火災特點出發,分析了公共場所防火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進一步對公共場所的火災防范管理措施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關鍵詞:公共場所;火災;防火
1 公共場所的火災特點
公共場所屬于營業性場所,其不僅面積較大,而且在裝修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使用一些易燃性材料,再加之公共場所內人員較多,火災隱患較嚴重。一旦公共場所發生火災,其會在短時間內燃燒起來,特別是在一些商場、賓館和影劇院內,當火災發生時,極易形成大面積的立體燃燒,而且會在燃燒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有毒氣體,這些有毒氣體在蔓延過程中,人員吸入后會導致大量傷亡發生?;馂陌l生時煙霧中的有毒氣體主要成分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同時還包括氰化氫和氯化氫等氣體,在空氣中氧氣缺乏的情況下,人體在吸入有毒氣體后則會失去知覺,甚至死亡,所以在火災發生時,死亡的人員中被煙氣熏中毒窒息死亡的要占較大比例。
2 公共場所防火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 隨意降低建筑物耐火等級,先天性火災隱患大量存在
目前在很大一部分公共場所中,如飯店、商場、超市和一些娛樂場所,由于負責人員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意識,在利益驅使下更注重裝修的豪華性,而對于消防設施的安裝則缺乏重視,這樣就導致建設消防安全隱患增加,消防等級降低,一旦發生火災,則會加劇火勢的擴散速度,從而導致無法估量的損失發生。
2.2 電氣線路敷設不規范,違章用火、用電現象普遍存在
公共場所不僅人員較為密集,而且人員存在著較大的流動性,電氣設備也較多,這就導致在防火安全管理工作上存在著較大的難度。如在一些體育中心及一些娛樂場所內,為了設置大量的照明、通訊和音響等電氣設備,則臨時線路較多,而且私接線路及超負荷用電情況較為嚴重,在操作上也無法保證嚴格按照規范來進行,極易導致線路出現發熱、老化、短路及過負荷的情況發生,從而引發火災。同時在一些場所內還使用一些易燃易爆危險品,一旦發生火災,則會加劇火勢,無法救援。
2.3 消防設施損壞、缺乏、停用的現象較為突出,消防設施配置、管理、維護不善
在一些公共場所,按照消防相關規范要求,需要配置必要的消防滅火設施,但這些場所無論是在消防器材數量的配備上,還是消防安全出口的標志上都存在著不合格的地方,不僅沒有消防安全應急指示燈,而且一些消防設施也存在著停用的情況。部分場所雖然安裝了消防自動報警和滅火系統,但由于安裝后沒有專人進行維護,設備存在損壞及老化的情況,一旦發生火災,防火系統無法正常運行,無法在第一時間內進行自救。
2.4 防火分區不嚴,疏散通道不暢,安全出口數量少
有些單位不按《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設置防火分區,在建設之初,常常突破分區面積標準或為滿足分區面積要求,簡單以卷簾進行分割,只簡單的以面積數字上滿足規范要求,沒有具體考慮貨柜擺放等因素對疏散的影響,造成從數據上看分區面積夠,但對疏散的安全有效上考慮較少。安全通道堵塞、占用、安全出口數量少是公共場所普遍存在的最為嚴重、最為突出的問題。
2.5 從業人員消防安全意識淡薄
公共場所中的一些單位履行消防管理責任不夠積極,配合消防機構執法、宣傳等工作不夠主動;一些單位消防主體意識不強,消防安全責任制不落實,自我管理、自我防范的安全管理機制尚未形成;許多單位消防組織不健全,消防設施不配套,自動消防設施不能發揮作用,消防值班檢查制度形同虛設,營業后不定期組織員工開展基本的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培訓,致使員工上崗后不懂得消防安全知識,不會使用滅火器材撲救初起火災;消防宣傳教育效果欠佳,社會整體抵御火災能力較弱。
3 公共場所的火災防范管理措施
3.1 場所防火要求
公共娛樂場所的選地與安全布局應嚴格按照《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和《公共娛樂場所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及國務院15號文件的要求進行設置。工商、文化、治安等部門為其辦理相關證件時,消防審查應作為其前置條件。對不具備消防安全條件的公共娛樂場所,工商、文化、治安等部門不予辦理相關手續,對不具備消防安全條件而已經取得相關證照的應堅決予以清理整頓。
3.2 公共場所內嚴禁帶入和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嚴禁使用液化石油氣
嚴禁在營業時間進行設備檢修,電氣焊,油漆粉刷等施工、維修作業。演出、放映場所內的觀眾廳內禁止吸煙和明火照明。公共場所營業時,不得超過額定人數。應保證疏散通道暢通無阻,嚴禁將安全出口上鎖、堵塞。
3.3 公共場所應明確消防安全責任人
公共場所的消防安全管理,還需要實施安全責任制度,由公共場所的負債人擔任消防安全負責人,對該場所的消防安全工作負責,而且將安全責任進行具體細化到每一個人頭上,確保安全工作不留死角。
3.4 公共場所應當制定防火安全管理制度,并制定緊急疏散方案
加強公共場所的安全巡視檢查工作,安全巡視檢查在營業結束后也要進行,同時建立全員的防火安全責任制,公共場所內的全體人員都需要對消防安全知識進行掌握,能夠熟練的使用消防安全器材,確保發生火災時能夠在第一時間內撲滅火災,及時進行自救。
3.5 公共場所應建立必要的監督激勵機制
要及時發現消防監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督促改正,同時對消防管理人員進行必要的定期考核,將考核情況與晉職、晉銜晉級掛鉤,增強消防管理人員做好本職工作的自覺性。
3.6 公共場所要從制度管理上扼制火災隱患
公共場所要根據場所情況,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教育、培訓制度;防火檢查、巡查制度;安全疏散管理制度;消防設施、器材維護管理制度;用火、用電、用氣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值班制度;火災隱患整改制度;配電房操作規程;消防控制設備操作規程等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規程,并嚴格貫徹執行。要用制度規范人的行動,從制度管理上扼制火災隱患的形成。
3.7 公共場所應提高員工素質
在一些營業場所,為了更好的提高消防安全防范意識,則需要加強對員工的宣傳培訓工作,定期組織員工進行消防安全知識學習,強化員工的消防安全意識,使其能夠熟練的使用消防安全設備,主動消防火災隱患。
3.8 公共場所應加強公眾的消防宣傳
公共場所的消防安全的加強,僅僅依靠自身和消防部門的努力還是不夠的,這需要全民共同參與進行,只有全民整體消防素質提高了,才能有效的保證公共場所的消防安全。所以需要通過各種傳播媒介來加臺對消防安全知識的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廣大公民的消防意識,使消防安全知識得到普及。
參考文獻
[1]公安部消防局.消防安全管理[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
[2]樊慶連.公共娛樂場所火災的特點及撲救[J].山東消防,2002(7).
[3]蒙慧玲.火災逃生中的安全問題[J].中國公共安全(學術卷),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