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英
摘 要 利用民俗節日文化元素開展剪紙活動,使我園的剪紙活動無論形式、內容都更加精彩紛呈。各種剪紙活動的開展不僅拓寬了孩子的文化視野、提升了孩子的人文素養,形成了孩子的民族文化認同感,更是我園扎實開展剪紙技能訓練,充實文化底蘊,擴大知名度的有效途徑。幾年的積累,我園的剪紙特色活動初見成效,在同行幼兒園中大放異彩。
關鍵詞 節日 特色環境 專項活動 衍生活動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Festivals Culture in
Paper-cutting Programs in Our Kindergarten
CHEN Liying
(Jiangsu Zhangjiagang Deji Kindergarten, Zhangjiagang, Jiangsu 215635)
Abstract The use of folk festivals and cultural elements to carry out paper-cut activities to make paper cutting activities, whether in the form or content is more brilliant. Carry out various paper cutting activities not only broaden the children's cultural horizons, to enhance the child's cultural literacy, the children formed a national cultural identity, it is my garden and carry out paper-cutting skills, enrich culture, an effective way to expand visibility. Years of accumulation, paper cutting special events my garden bear fruit, shine in the peer kindergarten.
Key words festival; featured environment; special events; derivatives activities
傳統節日是民族精神和情感傳承的重要載體之一,它是中國獨有的民族文化遺產。人們喜歡用一切美好的形式來裝扮節日,營造出洋溢著美的節日氣氛,寄予了迎吉納樣、多子多壽、五谷豐登等深層的美好意蘊。剪紙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種形式。開展剪紙特色活動以來,我們就充分利用了節日這一契機,把剪紙活動推向縱深處。
1 圍繞節日布置剪紙特色環境
隨著對剪紙研究的日益深入,剪紙特色在幼兒園環境中逐步彰顯。尤其是節日來臨,我們都能從園內的環境中找到太多與節日呼應的元素。如春節。一字排開的大紅燈籠上裝飾著張牙舞爪的龍飛鳳舞;手工制作的“爆竹”和“鞭炮”上也粘貼著“喜”、“福”等字樣;大門兩側的大紅對聯字樣是一氣呵成的陰剪,四周圍著精致花邊是別致的鏤空剪刻,此種另類對聯遠看沒什么玄機,近看卻別有一番風味。六條長廊里圍繞新年主題的來自教師、家長和幼兒的各類剪紙作品琳瑯滿目,每一幅都盛滿著新年祝福、吉祥如意、天時地利人和,像一場歡欣鼓舞的盛宴,讓經過長廊的孩子、家長應接不暇,陶醉其中。教室里,孩子們剪的“雙喜”、“團花雙喜”、“連喜團花”等各種新年主題作品層出不窮,剪紙區的墻壁上貼著的各類作品也密密匝匝嚴嚴實實。
自主游戲創設中也加入相應的剪紙元素。如小班在實施話題“秋天的水果”時開設“水果店”游戲,讓幼兒練習沿線剪各種水果;中班話題“多彩的秋天”時開設游戲“菊花展”,練習剪紙內容“菊花”;大班在實施話題“歡歡喜喜過大年”時,開設“爆竹加工廠”,在卷好的炮仗上貼上“喜”或者“福”。
2 圍繞節日開展剪紙專項活動
專項剪紙活動主要是圍繞一些幼兒力所能及并在集體教學中進行的剪紙活動。此類活動需要老師選擇合適的剪紙內容,圍繞相應的剪制目標,采用適宜的教學手段。剪紙內容圍繞節日來進行,元宵節剪制“大紅燈籠”、“拉花”,圣誕節剪制“好玩的面具”,春節可以剪制“瓣花”(三瓣花、四瓣花——)、蝶戀花、雙喜(圓形喜、連喜團花、團花雙喜)。所選內容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地合理安排,“大紅燈籠”和“拉花”比較簡單,我們可以放在小班進行。“好玩的面具”、“瓣花”需要一定的構圖基礎,可以在中班進行。“蝶戀花”和“雙喜”比較難,則放在大班進行。且讓每個活動都有明確的活動目標,小班幼兒要求在學會正確、安全使用剪刀的前提下,圍繞直線、曲線、簡單的圖形進行自由剪、沿線剪的游戲活動。中班幼兒以剪紙符號(即剪紙紋樣)的學習、匹配、拼貼裝飾、二方連續、四方連續及瓣花內容為主,大班幼兒在中、小班前期經驗的基礎上,以經典作品中常見的蝴蝶、喜字等內容綜合運用表現作品。
小班“大紅燈籠”為例,教學目標為“學習對折一次后在閉口處耐心細致地沿線剪,能夠剪出較長且不斷的直線來制作燈籠,體驗制作燈籠的快樂。”教學中我們先出示制作完成的成品“燈籠”,帶孩子們一起來觀察如何用制作燈籠的。教師可以把成品“燈籠”還原,幼兒很容易就能發現:把方形紙對折,在閉口處沿線剪(注意不要剪到頭,要留一段距離),再打開方形紙,把兩側的邊粘貼一下,燈籠就做好了。第一課時教師可以提供畫好黑線的方形紙;第二課時讓幼兒自己畫黑線,再沿線剪;第三課時就可以讓孩子不畫線,自由剪。
3 圍繞節日拓展剪紙衍生活動
新《綱要》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因此,我園的剪紙系列活動角度有所轉變,由幼兒轉向家長,由幼兒自主完成轉向家園合作剪紙活動。
一年一度的兒童節,開展“德幼杯”剪紙作品大賽。一是為檢驗教學活動效果,同是也是引起家長對我園剪紙特色的關注。鼓勵家長參與到指導幼兒作品的活動中來,借鑒家長的智慧,吸納家長的點子,拓寬我園的剪紙思路,創新我園的剪紙形式。比賽要求鼓勵家長廣泛參與,作品可在家長的指導下進行,內容不拘一格,剪刻、剪貼形式不限。我們將所有上交作品進行展示,公開公正地評比出各種獎項,并把好的作品推出校門,請小作者給家長和路人作講解。從2008年開展此活動以來,作品上交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作品質量也向精細化、專業化發展。
九九重陽節,我們邀請社區愛好剪紙的老人來園,與孩子同臺獻藝。孩子們樂意與慈祥的爺爺奶奶們親近,爺爺奶奶也對小朋友的作品嘖嘖稱贊。他們彼此欣賞,彼此學習,其樂融融。有時會組織小朋友到附近的敬老院,孩子們現場剪紙,把作品送給爺爺奶奶。這種老少同樂的活動,既讓孩子們學會了尊老敬老,又是提高幼兒技能的好機會。
把實踐班孩子的一些作品保存下來,形成幼兒剪紙集。在孩子畢業前夕,把從開始剪紙到大班后期的代表作品一一展示,讓家長清楚了解孩子的成長進步。在征得家長同意的前提下,為個別孩子準備剪紙作品展,向全園家長和孩子開放。
利用民俗節日文化元素開展剪紙活動,使我園的剪紙活動無論形式、內容都更加精彩紛呈。各種剪紙活動的開展不僅拓寬了孩子的文化視野,提升了孩子的人文素養,形成了孩子的民族文化認同感,更是我園扎實開展剪紙技能訓練,充實文化底蘊,擴大知名度的有效途徑。經過幾年的積累,我園的剪紙特色活動初見成效,在同行幼兒園中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