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俊賢
摘 要 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已成為我國社會關注的焦點。這關系到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關系到加快企業轉型升級的步伐。因此,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探討高校畢業生如何更好地跟企業對接,從而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門路,增加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機會。
關鍵詞 高校畢業生 拓寬 就業門路 經驗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On the Experience and Major Practices to Broaden th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of College Graduates
CAI Junxian
(Guangdo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uhai, Guangdong 519090)
Abstract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our attention. This is related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relationship 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corporate restructuring and upgrading. Therefo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college graduates to explore how to better butt now, so broaden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for college graduates, to increas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for college graduates.
Key words college graduates; broaden;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experience
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就業難等問題,很多人總結歸納為近年來高校的擴招,畢業生數量急劇增加所致。其實不然,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更多的是:學生、高校、企業三方結構不匹配;制度政策不健全;監管不到位;信息不對稱;觀念不轉變等問題。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不僅關系到畢業生自身的生存發展,也關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更關系到企業的轉型升級與發展。因此,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是檢驗我國培養高端、核心、應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標準之一,是企業核心競爭得以體現的關鍵。
1 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門路的主要經驗和做法
我國高校發展幾十年以來,從最初的畢業包分配到現在的畢業自主擇業,從傳統意義上的畢業變就業。因此,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門路就顯得尤其重要,具體有以下幾個主要經驗和做法。
(1)全面引導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加強高校畢業生的專業素質,全面培養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提升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高校普遍開設就業指導課,建立就業指導和職業指導隊伍,開設專業對應的技能證書考取培訓課程,鼓勵學生一專多能。從各個方面引導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使之適應當今多變的社會需求,在就業的浪潮中實現順利就業。
(2)踐行校企合作,進行訂單式培養。踐行校企合作,進行訂單式培養,是高校目前一種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其做法可以得到企業的大力支持,實現學校培養和企業要求的“零距離”,大大增強了高校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的實用性,實施“訂單式培養”,招生就業一體化,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學生的就業。①
(3)定期為高校畢業生免費開設校園專場招聘會。以前各地區人力資源市場招聘會是高校畢業生的實質性的就業窗口,每當高校畢業生面臨畢業的時候,總是抱著自己厚厚的簡歷奔波于各地區的人才市場。高校通過這幾年的努力,把人才市場請進校園,把用人單位請進校園,專為高校畢業生開辟專場招聘會。進來的企業針對應屆畢業生設立招聘崗位,畢業生根據自己的就業意愿、所學專業有針對性地投遞簡歷。這樣不但降低了用人單位的招聘成本,同時也減少了畢業生就業成本,增大了高校畢業生就業機會,實現成功就業。
(4)開展創業教育,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現在很多高校響應國家的號召,紛紛開設創業教育課,建立高校大學生自主創業孵化基地,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鼓勵、支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自主創業是目前很多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重要增長點。
2 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高校是培養高技能核心人才的搖籃,在當前國家經濟發展與企業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問題。
(1)畢業生結構不合理,企業現實需求與高校脫節。當前,高校畢業生不但總量大,結構也不合理。在專業結構上,學校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存在差異,致使許多專業的就業形勢冷熱不均。國家實行經濟體制改革后,計劃經濟體制形成的學校,其專業設置、教學方式與社會經濟發展不相適應,與企業需求現實脫節。有的學校追求短時效應,不顧本校的實力,盲目開辦一些熱門專業,專業趨同現象十分嚴重,造成培養的人才籠統泛濫,缺乏專業技能;有的高校市場靈敏性不夠,對一些冷門專業、企業需求少的專業不作及時調整,導致畢業學生就業面窄。對于企業需求人才結構上,沒有很好地跟高校培養人才目標對接,導致企業核心競爭力人才缺乏,高校培養出來的畢業生用不上。從而出現了現階段的就業、需求、培養三方面惡性循環的高校就業問題。
(2)制度、政策不健全,監管不到位。國家發展的繁榮與穩定,離不開完善的制度保障,科學的政策落實。有健全的就業制度,科學的就業政策對于高校畢業生、用人單位、學校三方來說是保持可持續發展的有力保障。全球經濟體制不斷變化,企業面臨生存和挑戰,現代企業的競爭是核心人才的競爭,企業的轉型升級對核心應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結構不斷更新。國家就業制度、就業政策也要不斷更新加以完善。
有健全完善的制度政策,國家監管部門更加要落實到位。現在很多中小企業就打國家就業制度政策的擦邊球。導致很多高校畢業生不愿意到小企業就業,不愿意從基層就業,不愿意到二三線城市就業。造成中小企業招不到人,大企業招不到核心應用型人才,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等問題。
高校就業指導部門,社會職業指導機構沒有足夠的力量來保障就業信息的真實性,一些不法中介利用網絡就業市場的缺陷來斂財,坑害求職心切的大學生,而政府職能部門又缺乏有效的整治措施和監管機制。
(3)就業觀念不轉變,就業信息不對稱。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潮對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了消極影響。當前大學生擇業觀念的主流是好的,是與社會需求,與市場發展的大趨勢合拍的,但部分畢業生需要轉變的觀念,受陳舊觀念影響,很多大學畢業生就業態度不端正,看重安定、舒適的生活,害怕吃苦,貪圖享受,畏懼管理嚴、節奏快、負荷重、風險大的職業。在職業選擇時,只看工資高低,而不考慮理想和社會責任。向往大城市和物質生活,不愿意到艱苦地區工作。社會競爭環境的復雜性,導致了大學畢業生對競爭存在顧慮,甚至恐懼,不少畢業生不知如何向用人單住推銷自己,虛榮,自以為學歷高,專業好,不愿放下架子主動推銷自己,害怕失身份,參與職業競爭不足。②
信息不通暢,信息不對稱。當前高校現有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人才市場與勞動力市場沒有相互貫通、資源沒有共享。有的高校的就業觀念,還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的“畢業分配”上,沒有主動出擊,與各類人才市場銜接。此外,無形就業渠道信息不通暢。網絡就業登記與推薦的真實性與可靠性難以保障。高校畢業生與企業招聘人才信息不對稱,導致高校有人才,企業招聘不到合適人才來用。
3 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門路的主要經驗和做法
(1)加強校企深度融合,擴大訂單式就業。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科研能力,把科學技術轉變為企業的生產力,深度加強校企深度融合。把企業引進校園,建立教學企業。不但可以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工學結合。結合企業、行業用人單位的需求進行大批量的訂單式培養。這樣有針對性的培養,在較大程度上可以吻合用人單位的需求,實現大批量的訂單式就業。
(2)支持高校畢業生通過現代電子商務網上創業。當代高校大學生是全面掌握現代信息科技的年輕群體,時尚網購是他們最熟悉,用得最多的消費方式和購物途徑。因此,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建立電子商務就業、創業環境,促進高校畢業生實現網絡就業和創業。根據浙江省教育廳下發的《關于對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從事電子商務(網店)進行自主創業認定的通知》,通知明確表示,高校畢業生開網店業績好將被視作自主創業,此舉在全國尚屬首創。據浙江省教育廳學生處介紹,開網店的高校畢業生,經認定為自主創業的,除了可享受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同等待遇,參照普通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辦法辦理就業報到相關手續。從很大程度上讓高校畢業生實現了就業。③
(3)建立健全、完善的高校畢業生團隊創業。目前各高校雨后春筍般開設創業教育,建立大學生孵化基地,從理論程度上培養了高校畢業生的創業意識。很多高校畢業生有創業意識,不具備創業的條件。這并不等于高校創業教育失敗,恰恰相反,是為今后他們的創業孕育的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創業種子,因此,創業教育潛力很大。盡管目前應屆高校畢業生中,自主創業的比例僅為0.3%,因此筆者認為政府部門及各高校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團隊創業,特別是要落實已出臺的相關優惠政策。建立健全、完善的高校畢業創業機制。開辟融資渠道,為大學生創業提供金融支持,簡化手續,提供方便快捷的優質服務,進而形成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氛圍,政府、社會和學校的指導、支持和保護,應貫穿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全程,積極有效地引導大學生自主創業。通過稅費減免和小額貸款,對符合條件的從事個體經營的高校畢業生,三年內免收行政事業性費用,為他們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實現團隊創業,成功一個就業一幫。④
綜上所述,高校畢業生要拓寬就業門路,必須解放畢業生、學校、用人單位的三方思想。因地制宜,充分整合利用各方面資源,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健全、完善就業制度和政策,積極為高校畢業生拓寬就業門路,從根本上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
注釋
① 程功林.淮南職業技術學院.校企合作的“訂單”人才培養模式探析與實踐.
② 余永英.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分析及思考[J].青海師專學報:教育科學,2006(3):56-57.
③ http://b2b.toocle.com,2009-06-05.
④ 劉濤.以創業教育開拓大學生就業渠道.教育與職業,2008.36(12):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