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萬元
地理學科蘊含著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內容,在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而且起到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作用,地理教育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主要途徑,在地理教學中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國情教育,讓學生了解祖國,為實現“中國夢”的共同理想而奮斗。
一、緊扣教材,突出優勢,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我國領土遼闊,海陸兼備,山川壯麗,河湖眾多,季風氣候顯著,雨熱同期;物產富饒,資源豐富,眾多物產品居世界前列。在講我國自然資源時,結合具體內容指出:我國是資源大國,國土面積位居第三位,耕地面積位居第四位,森林面積位居第五位,草原面積居第四位,礦產資源的潛在價值在世界上僅次于美國和俄羅斯,居第三位。同時我國又是能源大國之一,此外還要使學生了解我國生物、勞力資源等優勢,從而使學生認識到我國經濟發展的廣闊空間和雄厚的物質基礎,這是世界上多數發達國家所不能比擬的。這樣就樹立了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樹立雄心壯志。
二、縱橫對比,突出成就,再造愛國之情
首先,縱向對比。解放前,我國工農業生產極其落后,農業處于靠天吃飯的落后狀態,工業品幾乎不能生產,工業技術落后,分布畸形,洋貨充斥中國市場,到處餓殍載道,民不聊生。在同樣的自然條件下,社會制度不同,國家和民族的命運也不一樣,新中國成立后,迅速建立起獨立完整的、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并以高速度向前發展,各種工業產品產量成倍增長,許多重要工業產品已躍居世界前列,例如:煤、鋼、原油、發電量、水泥、棉花、電視機、自行車等。農業生產也取得輝煌成就,糧食、棉花、肉類等產量均居世界首位,我國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占世界7%的耕地上,基本解決了占世界22%的人口溫飽問題,這樣幫助學生認識新舊社會兩重天,通過憶往昔,看今朝,望未來,可以鼓舞斗志,堅定信心,讓學生體會到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的真理,在學生心中點燃起熾熱的愛黨、愛祖國的感情。
其次,橫向對比。當前世界各國經濟高速發展,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年增長速度居于首位。再拿國情相似、經濟基礎相仿的中印兩國農業相比,同為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同為人口大國和農業大國,印度獨立于1947年,我國建立于1949年,發展農業的自然條件總體上說印度比我國優越,印度處于熱帶季風氣候區,水熱資源充足,人均耕地比我國多一倍以上,是亞洲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但發展速度卻落后于中國,我國實現糧食自給比印度早好幾年,這樣通過橫向比較使學生從事實中認識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的英明、偉大。進一步明確中國現階段雖然落后,但發展速度快,一定能在不久的將來趕上和超過世界發達國家。
三、立足現實,指出劣勢,使學生立報國之志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一方面實事求是地用國情優勢培養學生的愛國情;另一方面要立足現實用國情劣勢激發學生的憂國心,愛國情與憂國心共同喚起學生的報國志。如在我國農業生產的教學中,除講清農業的有利條件外,也應指出發展的不利條件,如頻繁的旱澇災害、鹽堿地、低產田,以及由于人口劇增導致人均耕地不斷下降。此外,生態環境破壞和環境污染更是我們面臨的嚴峻問題:森林大面積的消失,草原成片的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災害連年不斷,大氣被污染,酸雨在逞威,生態日趨畸形,環境不斷惡化……這些可增強同學們的憂患意識,使其產生“危機感”和對祖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通過國情劣勢的教育,使學生能理解黨和國家的一些基本國策,如有些學生家屬可能因違反計劃生育或亂占土地建筑而受制裁,使學生心中有怨氣。當學生了解我國國情劣勢后,就會體諒政府行為,這是不得已而為之。從而意識到有責任遵守并宣傳黨和國家為此而制定的有關法規。這也能使新一代得到應有的民族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并使良好的素質有持久性和自制力。
四、介紹先進,學習先人,樹立遠大志向
近幾十年來,我們中華民族為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有多少愛國志士為祖國獻出了熱血和生命,在地理教學中,可穿插介紹他們的光輝事跡。講我國石油資源分布、油田構造時,可介紹我國地理氣象學的奠基人竺可楨先生以及錢學森等著名科學家。介紹他們在民族的自尊,愛國的赤誠激勵下,舍棄了優厚的生活條件,毅然返回祖國,為中華的騰飛奮斗終生的事跡。讓他們感人的事跡,光輝的形象去激勵每一個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意識,在心靈深處樹立報國的志向。
五、鼓足干勁,聯系實際,讓學生拿出“效國之行”
學生有了愛國之情,報國之志,我們要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知識水平實際,鄉土實際等方面,引導學生以踏踏實實的行動,落實到“報國之行”當中。利用課外活動寓教于樂,將知識性、趣味性、教育性一體化,通過開展專題講座、文藝晚會、知識競賽、野外考察等活動,使學生身臨其境,得到啟發,受到熏陶。
做好地理國情教育,實施愛國主義教育,無論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或鄉土地理,教師要從備課、授課、作業布置中都要注意挖掘和發揮愛國主義教育的隱性內容,尋找知國—愛國—報國教育的最佳知識點,把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如此愛國主義教育才能落實到實處,德育和智育雙豐收的碩果將會在辛勤耕耘中獲得。
參考文獻:
[1]繆名純.初中地理教學中愛國主義情感的培養[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1997(1).
[2]榮春蓮.如何在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J].學習方法報:教研版,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