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立坤
波亞利提出:物理知識學習的途徑是自我發現,這種發現的理解是最深刻的,其規律易于掌握。教師要對教材的難度與深度加以挖掘,重視物理實驗的研究,善于改演示實驗為學生實驗,把驗證實驗改成探究實驗,給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提高再發現能力,從而獲取知識,掌握學習方法與技能。
一、在物理實驗中學會探究
物理教學過程中,大多自然事物的本質是通過實驗所揭示的。在實驗中的宏觀現象,要有實驗數據做依據,讓學生學會分析,在實驗的現象中發現本質,結合數據的變化得出抽象的概念及規則,在探究過程中獲取知識。比如,歐姆定律教學以探究式學習為主,要使學生掌握電流強度、電壓及電阻等概念,要引導學生對控制變量、電流加以分析,對電流與電壓的關系和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加以研究,在實驗數據中得出歐姆定律,并對其加以鞏固與深化,無實驗的學習相對而言具有抽象性,要對儀器的數據加以分析,問題更便于理解。物理實驗有利于探究性教學的開展,是其成功的“橋梁”與“中介”。在教學中還要積極為學生提供物理儀器,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進行操作,更喜歡對實驗加以探究。同時,學生做實驗也是教師留給學生思考時間、發問時間與批判時間的過程,通過物理實驗加大探究式教學的力度。
二、發揮學生內在潛力,激發創新意識
當前的物理教學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主,物理學科也以觀察與實驗為基礎,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意識。教學過程中不難發現,初中物理教學與生活息息相關。第一,要善于對課本基本內容加以拓展。教師要以課標為總要求,掌握課本中的重要知識點,對實際教學中的重點加以分析,讓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細致分析,并熟練地應用。第二,要善于對課本中的相關知識點進行拓展,使物理知識得以拓展。第三,對課后作業的布置加以創新,對作業的生活化要有所體現,轉變“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觀念,對物理問題加以拓展。
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試用“研究性學習”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學習物理興趣為主,以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為輔,從良好的習慣入手,滲透到其他學科。善于運用教學,對學生加以引導,并不急于得出結論,在自我動腦思考中學會獨立分析與解決問題,對于難以解決的難點問題,在教師的幫助下逐步解決。對學生的創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實踐能力著重培養,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崔文梅.初中物理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李香遠,朱榮.物理探究式教學設計與案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