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摘 要:建筑結構是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一步驟,作為建筑工程的骨架,有著無法取代的地位。本文對建筑結構安全性以及提高建筑安全性的有效措施進行了較為詳細的闡述,以期對建筑結構設計中安全性的提高提供借鑒。
關鍵詞:提高;建筑結構;設計;安全性
引 言
建筑結構的安全性對于建筑結構的設計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建筑結構設計的合理與規范與否直接關系到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所以,在建筑結構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以安全性為前提,然后再進行其他性能的考慮。對于建筑結構設計而言,最重要的莫過于通過設計來增強建筑結構的持久性和安全指數。
1 建筑結構設計的安全性概述
建筑物的設計一般包括建筑設計、結構設計、給排水設計、供暖設計以及電器裝備設計等。在適宜的經濟條件下,建筑結構設計最基本的目的是確保結構的安全,使結構在設計的使用年限內,可以達到預期所有功能的相應要求。一般情況下,衡量建筑結構安全的標準就是指實用性、安全性以及耐久性等三方面的內容。實用性對建筑結構須具備的基礎功能做了明確的要求,并且每個結構、每個部分間可進行相互配合與協調,共同完成預定的作用;安全性對建筑結構在正常施工使用條件下的承受力做出了明確的要求,若遇非不可抗力以及所有可以預期的情況下,仍可保持一定的穩定性與完整性;耐久性則強調了時間上的持續性,也就是在合理維護的前提下,建筑結構的使用壽命須達到要求。
2 建筑結構設計中所存在的問題
2.1 對建筑結構安全性的重視程度不夠
從事建筑結構設計的工作人員或者是項目的管理人員對于建筑結構安全性的重視程度相對較低,特別是系統的安全管理理念并沒有完全形成時,此類安全問題的出現大部分都是人為誤差,有的時候可以說是人為錯誤。在對建筑結構安全性產生影響的同時,也對公民的生命與財產安全產生巨大的威脅。
2.2 建筑結構設計圖準備不充分
現如今,依然存在許多建筑物沒有事先準備地質勘察報告,而只是簡單地利用以前建筑工程項目上已有的一些參考數據和設計圖紙作為參照,或大致參照附近建筑物的基礎設計資料直接進行施工圖設計,并無深究。然而,地基與基礎設計是一件建筑工程項目的基礎環節,其他更進一步的施工環節都是建立在地基的基礎之上展開的。因此必須要從地基抓起,牢固基礎,嚴格依據地質勘察資料,綜合考察多方面因素,不能敷衍了事。
2.3 忽視建筑結構中的防震設計
就目前的建筑抗震設計來說,通常就是以主軸的方向為依據實行分別計算,同時運用各個構件的抗側力共同發揮抗震作用,以達到分散地震作用的效果,進而實現抗震的目的。可是,在如今實際的設計過程當中,有些結構設計者根本沒有認識到在框架結構中,縱向框架與橫向框架同等重要,他們僅僅是重點設計橫向框架,然后按照一般要求設計縱向框架,從而使得在他設計出來的建筑結構設計里,梁的跨中箍筋與縱筋配置不匹配,從而極大動搖了建筑結構的穩定性。同時這樣的設計方法也不能夠真正地發揮出有效的抗震作用,從根本上無法滿足人們的要求。
3 提高建筑結構設計安全性的有效措施
3.1 做好抗震設計
對于多地震的地區,保證建筑物良好的抗震性能,從而減少地震發生時的人員傷亡以及財產損失是極其重要的。因此,作為建筑結構設計水平的重要組成內容,提高建筑結構自身的抗震設計水平勢在必行。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須符合建筑抗震標準的相關要求,關于抗震的設計,目前建筑結構抗震設防的規定是“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設計師必須依據這些規定進行設計。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如圖1所示。
3.2 優化結構
要靈活運用建筑結構的設計理由,優化設計方案,保障工程施工的經濟性。要始終遵循“強柱弱梁,強剪弱彎,強壓弱拉”原則,切勿隨意加大構件的材料量,應注意其延伸性能,加強其薄弱部位。與此同時,還應考慮到平面與立面的位置關系,加強其抗震能力。然而在高層建筑物中,起控制作用的則不再同于低層建筑物中的豎向荷載,而是風和地震作用的水平荷載。因此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根據實際情況,對所有已有的設計方案進行分析對比,從中形成最優方案。
3.3 進一步規范建筑結構設計
我國的建筑業在不斷的發展,國家為了規范建筑行業的行為,提高建筑結構自身的質量,出臺了相關的政策。這些政策除了從技術角度對企業的行為進行規范,還具備了法律的強制性。隨著社會的進步,政策也在進行相應的修改與完善,作為建筑設計師,在設計時不但要遵守法則,還要勇于指出不符合規定的行為,并尋求相應的解決辦法,從而降低安全隱患,使建筑設計能夠真正做到以人為本。
3.4 因地制宜地進行建筑結構設計
在開工之前做好全面、系統的調查,深刻理解規范和規程的含義。結合當地的地質、氣候條件以及當地的建筑結構設計實踐經驗,因地制宜地制定整改措施并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如地下室外墻的設計,就要結合地質情況,了解常年水位、歷史最高水位、枯水期水位等數據,確定水壓力,從而確定計算模型。
3.5 不斷創新建筑結構設計的模式
要建立一支設計理念新穎、業務功底深厚的建筑結構設計工作者隊伍。以建筑智能化為契機,注重逐步調整建筑結構設計隊伍的知識結構;以科技為先導,全面提高建筑結構設計工作者的素質。建筑結構技術在不斷的更新與變化,身為結構設計工程師,要不斷進行創新。雖然在推廣應用的過程中會有各種各樣的困難或者是阻力,作為設計工程師須勇于克服各種困難與阻力,精益求精,做推新的積極支持者。住建部推出的“四新”技術也是經過實驗鑒定與研究,從根本上是符合經濟效益的,值得推廣,并且建筑結構的設計水平也會大大提高。
4 結束語
結構設計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筑安全應用的基礎。建筑結構的設計,不只是片面地追求建筑藝術的完美,重要的是確保建筑結構的安全,從事結構設計人員須根據工程項目的特點,基于影響安全性的因素及針對實際情況,采取提高建筑安全性的有效措施,對于建筑結構的設計有一個全新的認知,熟悉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以及重大責任性,將結構設計中產生的不同問題作為類似項目的經驗,使建筑結構的設計工作更加的完美,為我國設計出安全性能良好的建筑結構。
參考文獻
[1]徐濤.對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的分析[J].建材技術與應用,2010(3).
[2]趙西安,編著.現代高層建筑結構設計[M1.科學出版社,2000.
[3]劉兆聲.淺析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常見問題[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