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毅
摘 要:建筑行業的發展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隨著建筑行業的不斷發展和更新,越來越多的新技術和新材料被應用到建筑設計中來,尤其是生態技術、綠色節能、環保等一些建筑材料,在建筑設計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人們節能環保的意識也越來越強。本文將對建筑設計中新技術和新材料的創新應用進行探究和分析,為今后的生態建筑設計提供更好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新技術;新材料;建筑設計應用
引 言
建筑設計不是單純的建造出一些建筑物,還是美學和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雖然說建筑設計以人為本,但是在資源短缺、環境日益惡化的現在,應該把綠色環保和節能的理融入到建筑設計中。提高建筑能源的利用,多開發和研究新的建筑材料與新技術。由此可見,建筑設計中,要考慮人與建筑之間的關系、人與建筑周邊環境的關系、以及建筑與其周邊環境的關系[1]。建筑設計的創新理念,是根據人們對生活的要求,建筑資源豐富的情況下。在進行建筑設計的時候,一定要充分的體現人文生態建筑的原則,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融入到建筑設計中。
1 建筑設計的實質性
從本質上來說,建筑設計就是一種模仿的工作。從思維角度上來看,建筑設計的本質就是設計出規則、組合技能較強的建筑。建筑構成的基本條件就是建筑設計,其主要涉及到的幾要素就是建筑的功能實現、具有藝術化、技術、經濟以及材料等。從藝術的角度上來分析,建筑的實用效能與其他的藝術品相比,除了要消耗更多的能源之外,還要付出更多的代價。但是,資源日益短缺的問題,制約著建筑的發展。由此可見,能源的利用對建筑的實用性與經濟性,起到了一定的主導性作用。建筑設計具有一定的原則性與目的性。目前,對建筑設計的取向和思想,特別是一些大城市里較大的建筑工程,已經引起了社會上各界人士的議論[2]。因此,建筑設計的目的性是當前人們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從廣義上來說,建筑就是給人們提供一個舒適安逸的生活場所和工作場所。所以,建筑功能的實用性與舒適性,是當前建筑設計的主要思想。建筑設計也是一種文化的載體,因此,建筑的整體體型與空間的形態,都要給人一種美的視覺沖擊感。設計師在進行建筑設計的時候,一定要提高建筑能源的使用率,減少建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和破壞,充分的利用新的材料和技術,進而使建筑既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還能夠起到環保節能的作用,甚至還能夠響應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針。
2 新材料的運用
2.1 建筑的通風設計的運用
在進行建筑設計的時候,可以使用一種特殊的窗框,該窗框是開合裝置的,不僅技術含量具有一定的開發潛能,其成本也相對較低。這種新型的窗框,空氣是從框底進入,再由框頂進入建筑的內部。這樣不僅能夠防止空氣流速過快給人帶來不適感,還能夠過濾空氣,有效的防止冷凝水的侵入。這樣特殊的窗框,主要是通過風與氣體的動力形成一個強大的氣壓。該結構與常規的窗戶一樣,方便打掃和清潔。該窗戶最大的特點就是,住戶可以通過總線體系以及計算機,掌握和控制其在不同的風速對資源的消耗。
2.2 建筑保溫材料設計的運用
以往建筑的保溫材料都是使用比較傳統的材料,因此,材料的厚度比較大。正是因為材料厚度大,從而導致了窗洞的加深以及層與層之間的距離減小。當前使用的真空隔熱板,就能夠有效的避免這一系列的問題。真空隔熱板不僅厚度薄,而且排放的二氧化碳氣體少。真空隔熱板的外表是一層金屬和紙質的外殼,內部是由多孔的纖維硅酸鹽以及泡沫等材料構成的。常規保溫材料的厚度是真空隔熱板的4倍。因此,真空隔熱板作為一種新型的保溫材料,在建筑飛速發展的今天,其發展前景一定很廣闊。
2.3 建筑隔熱設計的運用
當前有一種透明的絕熱塑料,這種材料始于90年代,該材料主要由玻璃、空氣間層、吸熱面層等組合而成。這種透明的隔熱材料內部是蜂窩狀,因為圓形的蜂窩狀不僅能夠節約建筑材料,還能夠得到太陽的輻射熱,具有反射的效果。這種透明的隔熱材料,其黑色吸收熱面在外側,因此,冬天的時候可以阻止吸熱的那一面向建筑外部散發熱量,而夏天則能夠阻止建筑外的熱量進入室內。
2.4 建筑材料與結構相結合的應用
建筑材料在數字技術下變得更加的復雜和豐富。與此同時,建筑結構技術也在飛速的發展中,進而使得建筑的空間造型可以脫離材料和結構的制約。傳統的建筑都是木質結構、鋼磚塊磚石結構,現在的建筑發展成充氣結構、先掛、膜結構等,這是建筑設計的一個跨越。利用新的技術能夠使建筑設計突破傳統的設計理念,對建筑的強形體進行解體,從而使得建筑達到輕量化。
3 新技術的運用
3.1 建筑設計融入生態技術
生態建筑設計就是指人、自然環境、建筑三者和諧發展的關系。生態建筑設計在使用建筑材料上,盡量將能源的利用率提到最高,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在設計中融入生態技術。建筑過程中可以采用以往的建筑技術與現在的建筑技術相結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建筑物的形式與內涵上,一定要體現出生態設計的自然性和社會性。在進行建筑設計的時候,一定要保證建筑的舒適性與安逸性,在設計中應該充分的體現建筑的通風、采光功能。盡最大的可能,充分的利用太陽能、熱能、風能等。可以在建筑物頂樓安裝太陽能電池裝備,以免建筑在供電不足的情況下,進行備用[3]。
3.2 建筑設計融入數字化技術
建筑設計融入數字化技術,即信息處理和儲存的技術,其還包括了信息社會和知識經濟等方面的技術。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和發展,很多建筑中已經開實行樓宇智能化設計。建筑設計數字化技術,人們不出門,在家里就能夠進行工作、購物以及學習。例如:南昌綠地紫峰大廈,就是利用了從西方國家傳過來的SOHO的住宅理念,將數字化技術融入到建筑中,SOHO是一種小型的辦公與居住能夠合為一體的建筑理念,該理念的核心就是將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加載到了建筑設計中,打破了群居和團體合作辦公的方式。由此可見,SOHO的建筑理念,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的很大的便利,并且還有效的節約了我市城市辦公建筑的面積,進而降低了對環境的破壞和污染。
4 結束語
隨著時代發展,建筑設計更應該具個性和豐富性,在新技術和新材料的推動下,建筑設計要以環保綠化節能為基礎,設計出舒適安逸、安全、可靠的建筑環境。要與實際相結合,選擇綠色環保,節能的建筑材料。在使用新技術和新材料的時候,一定要了解材料的成熟度、投資情況、運營收費等,在了解清楚之后,再來對建筑設計進行測算和確定。
參考文獻
[1]鄭鷺龍.新技術和新材料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J].科技致富向導.2011,(27):55~56.
[2]王蘭.建筑材料在建筑設計實踐中的應用[J].經營管理者.2010,(23):88~89.
[3]張久.新技術在智能建筑中的應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0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