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傳安
摘 要:某工程地處巖溶發育區,根據對工程造價與工期、質量分析技術經濟,決定用夯擴樁基礎施工。
關鍵詞:地基基礎施工;夯擴樁基礎施工技術;應用
淤泥層厚、巖面傾斜、土洞較多與巖基風化不一,這些特性使建筑樁中很多樁型無法成樁、質量不好、經濟效益差與樁長差異大等問題。對錘擊灌注樁,淤泥層厚成樁質量難保證;基巖埋藏深達不到理想持力層而影響承載力。對于預制樁,基巖埋藏深,樁身長細比例大,有效比例下降,經濟效益低,軟弱層過厚,還有可能樁身失穩;巖面傾斜和樁底支撐在硬巖,成樁中容易爛樁,即使用靜壓方式,效果難令人滿意。對于鉆孔樁,長樁雖可增加樁徑控制長細比,但基礎成本加大,且溶洞與砂礫層問題難解決。在特殊地質,應注重選擇樁型,經驗表明,前述地質下,用夯擴樁為樁基礎,經濟效益與質量保證,對其它樁型有其優越性。
1 夯擴樁成樁
夯擴樁是發揮樁端支撐力與樁側摩阻力的新樁型,以單樁為主,起到擠密與加固基土,提高樁端基土強度。資料顯示,經靜力測試,樁側比阻力提高5~10%,擴大頭比阻力提高25~35%。夯擴樁是錘擊樁設備和施工方法上加以改進,用夯擴法將樁端混凝土擴大大頭形樁型,增大樁端與擠密基土,提高樁承載力。
錘擊夯擴樁成孔用內外雙管,外樁管為鋼管,內樁管下端封底,兩樁長度相等,無樁靴。用樁錘打至設計深度后拔內管,往外管灌入一定擴底混凝土,再次插入內管和將外管拔一定高度,錘擊力經樁管傳給混凝土,通過樁管擠撐,夯出管底混凝土,使擴底混凝土朝下部與四周擠壓,成擴大頭,再澆灌樁身。
2 夯擴樁優勢
實質是側壁阻力和端承力承載的支撐樁,增大端面積與擠密基土提高單樁承載力。夯擴樁突出優點是:
(1)適應性強與持力層范圍廣及投資少。層位穩定、足夠厚砂礫層、堅硬狀態粘性土與紋狀粘性土、礫質粘性土,均宜為持力層,樁底在中等強度土層即可,不斷夯擴土層,達到其需要較長樁型的承載,夯擴樁造價很低,實際減小了樁長,可最大程度控制其一致性。實踐可知,除巖石面距地面淺或松土層厚度達15m以上地區,其他地質均可采用。
(2)基土擠密度高,端面積大與承載力大。通過夯擴,使樁端下土層一定范圍土體得到密實,縱向承載力較高,有利于減小下沉。
(3)內管底放置混凝土為薄型土塞,可有效止淤與短時止水,保證澆筑質量。
(4)相對其它樁,錘擊灌注樁,可省去樁尖等。
(5)控制外管提升,形成更理想大頭形狀。
(6)樁身借助柴油錘力量與內夯管作用壓密,能減少縮頸與斷樁等的產生,保證樁徑。
(7)可視土質條件,調節施工樁長與擴大頭直徑提高承載力。
(8)振動拔管,增加樁身密實度,改善成樁。
(9)抗拔性好,夯擴樁和僅靠樁身摩擦力為抗拔力樁型相比,抗拔力成倍提高,廣泛用于地下室結構。
(10)施工機械機動靈活與適應性強,施工工期短與性價比高。
3 地基施工中夯擴樁施工實例
(1)工程概況。某工程位于橋路段西側,該工程建筑約6萬m2,有4棟19層建筑與23棟別墅組成,地面下設一地下室。
(2)地質條件。根據勘測資料,該工程在石灰巖與巖溶地區,場地土分三層:①人工填土與耕土層;②沖擊土層;③基巖。
據鉆孔,場地覆土除人工填土,主要是沖擊粉質粘土、中砂、粘土與粉土等,局部有淤泥質土,下伏基巖有粉晶灰巖,起伏較大。由于巖溶發育,鉆孔部分有溶洞,溶洞頂土層中有土洞。
(3)基礎設計和施工。①基礎選擇。根據場地地質勘察,本工程基礎用高強混凝土管樁,樁端需支撐在石灰巖上,基巖面起伏大,使樁端接觸過窄,易產生斷樁。若用天然筏基礎,適宜為持力層太深,地下室基礎需基坑支護或整體開挖,根據底板面地基靜載試驗該地基承載力值僅為160千帕不能滿足基礎需要地基承載力值不低于330千帕。根據對工程基礎造價與質量進行技術與經濟分析,最后用夯擴樁基礎。
(4)夯擴樁的應用。根據載體夯擴樁規程知,復合載體單樁承載力值用下式估算:Ra=up∑qsinli+qpn*Ae,Ra表示單樁承載力值;up表示樁身周長,單位m;qsin表示樁側6層土側阻力值;li標示樁身穿6層土厚;qpa表示復合載體基土修正后持力層特征值;Ae表示等效樁端面積,隨土性與貫入度變化不同。
復合夯擴樁高承載力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載體影響土層加固后樁端承載力提高;二是載體擴大樁端作用。兩方面提高為樁端承載力,施工中樁體底同載體頂面有無密切結合直接影響單樁承載力,現場打樁中,體現在最后收樁能否按規程和設計要求控制貫入度,實踐表明,最后貫入度偏大會導致承載力不足。本工程建筑夯擴樁樁徑為580mm,持力層是黏土層,最小樁長5m,單樁承載力值1500kN,樁距3.5倍樁徑,最后貫入度控制1.5~2.0;多層建筑和別墅夯擴樁樁徑為450mm,持力層是黏土層,最小樁長5m,單樁承載力700kN,樁距3.5倍樁徑,最后貫入度控制不低于2.0cm。按設計標高,基坑挖至2.5m處,開挖后再夯擴樁施工。
(5)夯擴樁方案和天然方案技術與經濟分析。以本工程建筑首層地面下基礎造價和工期為例分析比較技術與經濟:①天然方案指天然基礎,基礎造價為325萬元,地下室面積1500m2,折合按地下室每平方米約為2170元,總工期70d。②夯擴樁方案,基礎造價224萬元,地下室面積1500m2,折合按地下室每平方米約為1495元,總工期75d。
從基礎造價和工期比較可知,與用天然方案相比,用夯擴樁方案經濟效益顯著。天然方案優點工期較短,但造價高,未計處理費用情況比夯擴樁方案增加45%,深基坑開挖與支護及地基處理等增加了施工難度;夯擴樁方案隨工期長,造價低,土方開挖少,施工簡便。
由于石灰巖巖溶地段地質情況復雜,地質勘察準確性受鉆孔平面密度影響大,造成打樁中經常出現持力層與資料不符,對樁基施工控制不利,通過分析可知,在施工中嚴格控制夯擴樁貫入度,才能保證單樁承載力。
4 總 結
任何成樁法,都可能因資料偏差、施工等因素影響,部分樁有質量缺陷,夯擴樁不例外。從夯擴樁基礎的工程實踐中,雖然夯擴樁沒預應力管樁與人工孔樁等應用普遍,但地基下部無基巖持力層,或地質不良,淺層無理想基礎持力層,較好持力層在地面下不大于15m,用夯擴樁有較優經濟效果。基巖埋藏深,上部土層有一定中等強度土層,可優先選夯擴樁,以獲得經濟效益。施工控制是前提,沒有好的質量保證與施工管理,難保證樁質量,達到好的效果,應針對出現質量問題和技術關鍵,規范施工。
參考文獻
[1]王高峰.夯實擴底樁的施工[J].山西建筑.2011,37(6):70~71.
[2]沈保漢.樁基礎施工新技術專題講座(二十)靜壓沉管灌注樁和靜壓沉管擴底灌注樁(上)[J].工程機械與維修.2012(2):166~170.
[3]張秀峰.淺析夯擴樁技術的應用[J].中華民居.2011(8):336.
[4]李彩虹.淺談錘擊夯擴混凝土灌注樁在復雜地質中的技術應用[J].江西建材.2014(4):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