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兆
摘 要:數學教育在學校整體教育體系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結合對于新課標的學習感悟,就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有效教學策略進行了細致的分析。
關鍵詞:學習方式;應用意識;專題活動
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教育不但是學生進一步深造的基礎,更是促進其終身更好發展的需要。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數學教育在學校整體教育體系中所占的特殊重要地位。筆者執教高中數學多年,對新一輪的數學課程教育改革精神以及理念都進行了認真的學習與研讀,現結合自身的體會就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教學策略進行分析與探討,旨在引導廣大高中數學教育工作者更好地適應新課標的諸多先進理念,從而推動高中數學教育的更好進步與發展。
一、倡導學生積極主動、勇于探索的數學學習方式
受應試教育思想的束縛及制約,很多數學教師都掌握了“灌輸式”“填鴨式”等教育模式的“精髓”,習慣于在課堂上將教材、教輔資料上早已羅列好的知識點全都一股腦兒地灌輸給學生。殊不知,此種教學模式不但未充分尊重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不利于激發他們對于具體數學知識點的探究興趣以及學習欲望,而且由于長期處于被動接受、記憶、模仿和練習的活動之中,學生的自主探究水平、學習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遭到了壓制與阻礙,不利于其日后的長遠進步及發展。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對此提出了具體的應對性策略,倡導學生“積極主動、勇于探究、合作實踐”的數學學習新型模式,以此作為尊重學生主體、發揮其學習主觀能動性的有效途徑。這就要求高中數學教師可以嘗試開展“數學探究”“數學建?!钡葘W習活動,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獨立思考、勇于探索,力求通過這些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充分體驗到發現知識、構建知識、應用知識的樂趣所在,為數學學習的“再創造”過程以及學生自身創新意識的培養與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任何學科的創建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生活實際,因此廣泛的應用性特征便是這些學科同時兼備的一大特點。高中數學自然也不例外。如,隨著知識經濟的快速發展,數學知識被廣泛運用于現代社會的各個領域,并逐漸由幕后轉移到臺前,為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及進步提供了充足的便利條件。
在此形勢下,《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更是指出:加強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兩者之間的密切聯系,既是現代社會生活發展的需要,更是擴寬學生視野范圍、激發其學習興趣、促進他們自身數學綜合素質及實踐運用能力得到平衡、和諧發展的需要。
與此相適應,高中數學為了更好地反映數學知識的社會應用價值,在課程設置上也別出心裁地設置了“數學建?!被顒右约爸匾膶n}內容,這就為教師系統且集中地發展學生的實踐運用意識提供了充足的前提條件。
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必須對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給予高度重視,并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促使學生充分體驗到數學知識在解決日常實際問題中的價值及重要作用,最終實現培養學生實踐意識、提高學生實踐運用能力的教學目的。
三、引導學生體會數學知識中所蘊涵的歷史文化價值,加深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認識與理解
數學是人類優秀文化及精神文明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其蘊含的歷史文化價值不如人文性學科那么顯而易見,但是這一學科體系中所涵蓋的精神文明內容以及美學價值也不容忽略。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對此特意聲明:數學教育工作者應通過日常的教學實踐活動,幫助學生了解更多關于數學歷史文化價值方面的內容,促使學生在充分認知到“數學知識在人類歷史文明發展長河中發揮巨大作用”的基礎之上,逐漸端正自身的學習態度,樹立正確、科學的數學學習觀。
因而,作為一名高中數學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教會學生基礎的數學理論知識,發展其實踐運用能力,還要有意識、有目的地開展“數學文化”“數學史選講”等專題學習活動,促使學生通過系統而集中的培訓,真正領略到所學知識背后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價值。
例如,我會經常向學生講解一些某些數學知識點的歷史發展進程以及數學家在其之上所耗費的巨大艱辛及努力;有時則會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為學生講解關于這部分知識點的歷史小故事……這樣既能促使學生真正深入其中,了解到數學體系中的豐富人文內涵,與此同時也能作為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促使學生在興趣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融入學習活動之中,從而實現一舉兩得的良好教學效果。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不僅為高中數學帶來了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而且為已經習慣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數學教育工作者明確了改革與發展的方向。因此,作為一名新形勢下的高中數學教師,我們必須積極學習新課標所倡導的諸多先進理念,并將其靈活運用到日常教學實踐之中。唯有如此,才能進一步推動高中數學教育的良性發展,進而為促進高中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提升做好充分準備。
參考文獻:
[1]柴靜.淺論對高中數學新課改的認識[J].中學生數理化,2012(1).
[2]溫濤濤.試論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教學[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3).
(作者單位 安徽省廬江金牛中學)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