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佳英
摘 要:結合教學經驗簡單談一下“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這一新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學科中的實踐與運用。
關鍵詞:自主性;積極性;學習能力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是一種具有獨創性的課堂教學模式,長期堅持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先學——體現學生的自主性
“先學”是非常關鍵的一個教學環節,能夠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和主體性,也是教師展開下一個教學環節的重要依據。“先學”并不是簡單地讓學生看書閱讀,而是讓學生在教學目標的引導下進行自主學習,促使學生主動分析和思考。例如,在教學《菜園里》時,引導學生根據以下問題閱讀兒歌,如:“文中描寫了哪幾種蔬菜寶寶?將其圈出來。”學生閱讀之后,再提出問題:“你們找到了哪幾種蔬菜寶寶?分別是誰?你最喜歡哪一種?為什么?”通過以上問題的引導,將學生帶入兒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后教——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后教”是對學生“先學”成果的驗證與反饋,是提高學生反思能力的關鍵環節。在這一階段的教學中,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為學生講解知識,更重要的是“以學定教”,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有效的教學策略,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掌握不同體裁課文的理解方法,例如,有的課文需要圍繞中心句進行理解,如《貓》的中心句是“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只要緊緊抓住了這一中心句,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深入體會“貓的性格是怎樣古怪的”,因此,“后教”的目的在于不但要讓學生“知其然”,更要讓學生“知其所以然”,真正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理解課文的方法,實現從理論到實踐的過渡,避免學生多走彎路。
三、當堂訓練——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當堂訓練”是指課堂教學之后的作業和練習,學生完成練習之后由教師糾正與點撥,通過教師的指導來鞏固當堂所學知識,形成一定的解題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技能,完成課堂教學目標。在學生練習過程中,教師要做到盡量不輔導學生,確保學生能夠集中精力,讓學生獨立完成;當學生完成之后,再根據學生的錯誤回答或學生不會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和糾正,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當堂訓練應以綜合實踐活動為主,注重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可以根據具體教學內容設計寫字練習、讀寫練習、辯論、角色扮演等。
當然,以上僅是對小學語文“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模式幾點粗淺的認識,有待于在今后教學中做進一步探索研究。
(作者單位 河北省張家口市陽原縣東井集鎮小石莊中心學校)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