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鐘安
摘 要:學生作文,常感到沒東西寫,寫起來空洞、干癟,對作文有一種懼怕心理。針對這一問題,仔細尋找原因,發現了過去的作文教學長期存在著一些問題,即起步晚、坡度陡、無計劃、不得法、量不足。基于上述原因,在作文教學中注意教學研究,取得了較好效果。
關鍵詞:寫作熱情;寫作興趣;寫作內容
一、體驗成功快樂,喚起寫作熱情
成功感是一種積極的情感,它能滿足學生自我實現的高層次需求。因此,我在作文教學時,就想方設法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如班上曾經參加學區作文比賽獲得一等獎的優等生,可讓他上臺朗讀自己的成功之作,或是將其作文張貼出來,供大家欣賞。對一般的學生,應找出有特色的詞、句、段讓大家品味;對差生要善于發現閃光點,哪怕一個準確的標點、一個精當的詞、一個好句子……都要及時予以表揚肯定。可編印《班級作文選》,鼓勵學生自辦手抄報、墻報,讓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讓更多學生得獎,還可積極向學區《荊江習作》推薦學生的習作。
二、創設情境,激發寫作興趣
在一次上課時,我先在黑板上畫出一個圓圈,接著讓幾位學生分別在圓圈上畫出“頭發”“耳朵”“眼睛”“嘴巴”,還沒等同學畫完,大家就哄堂大笑,都覺得上這堂課真有意思。我看到學生的興趣很濃,就讓學生把上這堂課的過程描述出來。一個同學講完后,大家議論、補充、修改。我聽到大家把剛才同學分別上臺畫畫時,對不同人物的外表、語言、動作、神態都講得很好,于是,就把這堂課臨時改為作文課,并以《一堂生動的課》為題寫一篇作文。這樣一來,學生既感到有話可說,又能緊扣主題,很快就寫出了一篇好作文。
三、充實課外生活,豐富寫作內容
充實課外生活,是提高作文課堂教學以至作文效率的重要途徑。每學期我們都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進行各種活動。如:春天組織植樹、踏青、春游,夏天組織野炊,夏令營,秋天組織觀察山林風景及各種野果,冬天組織拔河、長跑……等活動,還配合節日、紀念日開展活動。這樣學生不但有材料寫,而且樂意寫,從寫“有意思的”過渡到寫“有意義的”,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大”“小”結合,勤寫多練
小作文(寫片段、日記等)靈活機動,適應面廣,提倡多寫多練。除了每周兩節作文課以外,我還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加進寫的內容,使讀寫緊密結合,每個學生每學期可寫20篇左右的作文。這樣可以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分析問題的能力,又能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五、改革作文課堂教學結構
長期以來,小學作文課堂教學存在著一種陳舊的教學模式,即:指導、寫作、批改、講評。這種作文教學存在著“文章低質、寫作低能、批改低效”的弊端,致使學生作文的能力得不到培養,寫作水平低下。怎樣改革作文課堂教學結構呢?其做法是,如:看圖寫話的課堂教學結構為“看—想—說—寫”;觀察作文的課堂教學結構為“觀察取材—指導構思—口述評議—起草修改”;命題作文的課堂教學結構為“審題—構思—口述—起草—評議—修改”;即興作文的課堂教學結構為“示題—構思—試述—導評—成文。
六、把作文教學滲透到音、美、自然等學科中去
在音樂課教學中,可強調學生理解歌詞,特別是低年級在抄寫歌曲時,先讓學生根據歌曲的內容畫一幅畫,然后在圖的下面抄寫歌曲;上課先讓學生看圖說話,理解歌詞,然后教唱,把作文訓練潛移默化地滲透到音樂教學之中。在美術教學中,可強調“繪圖說話”,學生在畫完一幅圖后,說一說畫的是什么,自己是怎樣畫的。在自然課教學中也可強調實驗說話,在實驗結束后,讓學生口述實驗的經過。這樣,學生對寫作就產生了深厚的興趣。
七、將作文與做人結合
在作文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注意引導學生抒真情、寫真感,掌握寫作方法,而且要注意培養學生高尚的思想情操,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將作文與做人緊密結合起來。例如:指導學生寫《今日的小雷鋒》和《我身邊的賴寧》一類作文時,就要一方面指導學生抓住人物外貌、語言、行動和內心活動,寫出先進人物的特點;另一方面啟發教育學生學習這些先進人物的高尚品質,把先進和學先進結合起來。
總之,在作文教學中,要把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語言放在首位,按照思維和語言的發展規律,有序地、有計劃地安排課堂教學結構,就能取得整體優化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 福建省南靖縣第二實驗小學)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