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昀
摘 要:初讀是閱讀教學的第一環節,是重點研讀課文乃至學習全文的基礎。學生是閱讀的主體,學生初讀的成效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閱讀教學的效率和質量。為了幫助學生學會自主初讀課文,教師首先要重視學生的初讀指導,必須做到初讀指導到位,而且要循序漸進。
關鍵詞:初讀課文;閱讀方法;循序漸進
初讀課文一般來說,可由以下四個環節組成:大聲讀,讀通文;靜靜讀,初會意;揣摩讀,初悟情;反思讀,讀出疑。把初讀環節放在課前,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讀書,從而很好地去完成初步閱讀的任務,在這個實踐過程中可以培養語感,豐富積累,提高閱讀能力。學生帶著初讀的收獲進課堂,也為師生共同研讀、精讀課文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閱讀教學的核心目標是“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初讀是閱讀教學的第一環節,承擔著讀準課文、讀通課文和初步感知課文的任務,是重點研讀課文乃至學習全文的基礎。學生是閱讀的主體,所以,學生應該讓學生自主閱讀、直接閱讀。課前學生預習課文時的初讀是學生自己摸索著對文本的整體感知,是一個自學的過程,學生初讀的成效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閱讀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為了幫助學生學會自主初讀課文,教師首先要重視學生的初讀指導,必須做到初讀指導到位,而且要循序漸進。起初階段安排在課內進行,要有具體的指導,教給學生初讀的方法,細致地安排初讀的步驟。對學生較好的表現及時肯定,加以鼓勵。發現學生在初讀中暴露無遺的問題,及時糾正,認真小結。學生掌握了初讀的方法后,可以采用“課內外結合,以課外為主”的方式。根據學生的實際,在課堂上留一定的時間,進行初讀的再指導和檢查。初讀課文一般來說,可由以下四個環節組成:
一、大聲讀,讀通文
“眼過三遍,不如嘴過一遍。”大聲朗讀,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記憶都很有好處。學生初次接觸一篇課文,提倡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朗讀時,注意力集中,讀準字音,做到不錯字、不添字、不漏字,看清行,轉行、翻頁時不出錯誤。根據意思斷句,按照句子的意思讀出句中的停頓,不讀破句子。朗讀一遍后,可以在文中圈出課后要求會認的生字,想想記憶字形的方法,并劃出詞語。遇到難讀的詞語、句子要多讀幾遍,做到能準確讀出所有生字、生詞。三四年級學生應嘗試運用工具書自己探究理解詞語。五六年級學生可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借助生活積累理解詞意,也可以嘗試著換個語言環境,在實踐運用中加深理解。掃清課文中的生字詞障礙,初步把課文讀通順。
二、靜靜讀,初會意
課文會正確朗讀后,可以采用默讀的方法瀏覽全文,目的是對全文獲得一個完整、初步的印象。默讀比朗讀的速度快,也比朗讀更有利于思考。寫人的課文應思考課文主要寫了誰?通過什么事例來表現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品質?記事類的課文應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弄清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寫景類的課文應思考課文主要寫了哪些景物?分幾段進行描寫?每段寫什么?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說明文則要思考課文的說明對象是什么?是事物說明文還是事理說明文?對象的特征、特點是什么?先讀懂每句話的意思,再讀懂每段的意思,每段的意思都清楚了,就能了解課文的大意了。再想一想,課文分幾部分來寫,每部分主要寫什么?按課文敘述順序說說課文主要內容,盡量做到能用幾句簡練而又連貫的話來概括。要聯系上下文,考慮周全,再認真說一說。爭取把長課文讀短了,學習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
三、揣摩讀,初悟情
會意與悟情是一個不可分開的整體。“披文而入情”,初讀過程中,學生會因對文字的感知而相應產生的情感體驗。雖然這種情感體驗也許是初步的、膚淺的,但對學生后續學習起到導向和激趣的重要作用。因此,初讀時,要提倡學生調動自己的語言儲備,調動自己的生活情感經驗,讀出自己的獨特認識和感受。讀寫人、記事的文章,可以把自己當成故事中的人物,設身處地地去感受,帶著自己的感情去讀,關注人物的喜怒哀樂;讀寫景的文章和詩歌,可以邊讀邊想象邊品味文中的情境,把自己置身于文章描寫的情境之中……想想作者在寫人、記事、寫景中抒發了什么感情?把自己喜歡的或感受特別深刻的句子找出來,有感情地朗讀。通過反復朗讀,爭取識記積累下來。誦讀時,應抓住課文中富有特征的、形象的畫面描寫,邊讀邊想象,再現情境,把課文描述的內容在頭腦中形成畫面,逐步加深理解和體驗,體會文章的內涵和感情。
四、反思讀,讀出疑
學生對課文的內容、情感有初步的了解后,讀課后的思考題,嘗試一下自己能不能解決。再靜靜思考一下,這篇課文在語句上、內容上、寫作方法上還有哪些不理解或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需要到課堂上與老師同學探討的,先把它標記出來。此外,閱讀還應該是一個探索與創造的過程,是讀者與作品與作者對話的過程。這種對話的過程,會充滿發現、質疑、思考和探究。還要鼓勵學生多角度閱讀、有創意的閱讀、多元解讀,拓展思維的空間,讀出自己的新發現、新問題。
閱讀是讀者個性化的行為,個性化的第一要義是自主閱讀。學會初讀是學會自主閱讀的第一步,應該放手讓學生進行實踐,通過指導學生靈活運用這“四步法”,逐步培養學生自主讀書,自主閱讀的能力。而且把初讀環節放在課前,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讀書,把自己融入作品中,與作者同呼吸,最大限度地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很好地去完成初步閱讀的任務,在這個實踐過程中培養語感,豐富積累,提高閱讀能力。學生帶著初讀的收獲進課堂,也為師生共同研讀、精讀課文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 福建漳州東山縣銅陵四小)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