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丹
摘 要:長期以來,課堂教學中忽視學生“學”的現象比較嚴重。引起了普通的關注,在教與學的關系上,“重結論輕過程”的問題突出。
關鍵詞:數量關系;數字計算;評定方法
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根據大綱、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從而忽視學生對知識的思維過程
1.在概念、法則、性質和規律的教學中,忽視知識、結論的形成過程,如教學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沒有充分利用教學各種手段,展示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與其之關系,具體直觀地表現內在聯系、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而有些教師急于揭示結論,概括法則的過程一帶而過,只讓學生熟讀正文。
2.在應用題教學中偏重于解題的具體方法和步驟,忽視數量關系分析,讓學生見到題目往往還未弄清題意,就急于套類型、猜算法,盲目解題。
3.在幾何初步知識教學中,不重視學生測量、作圖、實驗等實際操作活動。從而在頭腦中形成有關幾何形體的表象,缺乏空間觀念。
二、在小學數學中,針對“重結論,輕過程”現象
1.更新教學思想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思想是數學知識和基本計算的教學,忽視了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過。如低年級數學計算教學則通過大量練習強化法則、方法的掌握、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新形勢下,我們要在教學中重視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引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綜合等方法,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發展智力、培養能力。
2.改進課堂教學,重視思維過程
教學是雙邊活動,教師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積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學習。同時,教師還應注意學生的實際才能,使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經驗中得出結論,使知識呈螺旋式上升,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也使智力得到發展。
3.切實改革考查與評定方法
現今,教育改革提出把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重結論輕過程”的教學,大量練習鞏固,使小學數學存在“高分低能”現象,如今學生成績的考查與評定廢除了“百分制”,使考試在客觀上起到推動教學改革,調動教與學的積極性,加強了兒童對認識規律的探研,使學生在認知規律后得出結論。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避免教師的“滿堂灌”,而要注重實際操作和新舊知識的關系,啟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自己去獲取知識的全過程,得到正確的結論,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全面發展,使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作者單位 江蘇省徐州市豐縣師寨鎮劉小營小學)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