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民
摘 要: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和源泉,更是學好語文的前提和基礎。在教學中,教師應把培養學生的興趣作為語文教學的突破口,努力探索激起學生興趣的新法。
關鍵詞:導趣;激趣;引趣
一、巧設情境,導趣
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并不都能夠直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愿望。這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其中,如臨其境。在教學《黃河頌》時,雖然文章文辭優美,氣勢雄渾,可學生很難接受,我使用CD原唱感染。果真學生的朗讀沉郁頓挫,激情飽滿,陳詞激昂……學生伴隨著音樂漸漸地將自己融入了情境之中,教學效果是平日所不及的。
二、融情于文,激趣
沒有情感的教學猶如魚兒沒有水,永遠沒有美麗的風景,激不起情感的浪花。語文教學植根于對學生深厚的愛,是情感與情感的共鳴,心靈對心靈的呼應。教師應動情于文,動情于言表,用淵博的知識,豐富的教學語言組織教學,掌握正確的教師行為技術,得體的有聲與無聲語言的交織,使課堂生動活潑。教師贊許的目光、親切的微笑、肯定的手勢都可營造一種積極健康向上學習氛圍。
三、匠心獨運,引趣
我國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曾這樣說,“教是為了不教”?!敖虒W有法,教無定法?!苯處煈獫撔你@研教材,使用靈活的教法,使課堂妙趣橫生。課堂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應該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也就是讓學生自己來學習課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互相評價,互相啟發,教師要找準自己的位置,發揮主導作用適時點撥。課堂教學還可通過游戲、表演、小組競賽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四、聚焦輻射,拋磚引玉
課外閱讀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舉足輕重。結合具體教學內容,選擇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閱讀篇目推薦學生閱讀。在教學《荒島余生》一文時,我和學生一起比賽閱讀《魯賓孫漂流記》,并開展了一次“讀書匯報會”。學生讀書興趣大增,以后每學習完一篇文章,我都會搜集一些與文章有聯系的課外讀物向同學們推薦,建議他們利用學到的學習方法自讀、自學。漸漸的,學生的閱讀速度提高了,語感增強了,視野拓寬了,習作水平也有了明顯的提升。
語文學習覆蓋面廣,學習方式多樣。生活處處皆文學,隨時隨地取材,追蹤熱點、焦點,天天學習,日日學習,是享用不盡的精神大餐,可這些都需要“興趣”這一“源頭活水”流淌心田,潤物無聲。因此,學生的興趣培養起來了,語文教學則可“事半功倍”。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左旗碧流臺鎮寄宿制學校)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