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秋華
摘 要:作為新時代的中學歷史教師,任重而道遠,不僅擔負著教書的任務,而且還要完成育人的光榮使命。也就是說,不僅是解惑,更重要的是傳道。因此,在傳授科學知識的同時,教師要責無旁貸地肩負起培養學生良好素質的責任。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課教學在實現素質教育中能發揮積極作用。
關鍵詞:文化學養;素質教育;使命感
作為新時代的中學歷史教師,要想在歷史課教學過程中努力提高學生素質教育效果,就要結合歷史課堂教學來提高學生的文化學養。誠然,對于今天的中學生來說,文化學養主要來自學校教育,其實,每個學科都有全方位提高學生素質教育的功能,歷史學科更是如此,因為歷史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學科,對歷史知識的掌握是提高學生文化學養的基礎條件。歷史是人民創造的,歷史是過去的文化,它體現了人民的辛勤勞動和聰明的才智,假如沒有過去的文化,就沒有現代社會的文明。是啊,許多過去的成就仍然為我們現在所利用和發展,比如,古代埃及人制定了太陽歷,后來幾經修復成為今天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采用的方法;我國現在使用的農歷,又叫“夏歷”,來源于夏朝,所以要引導學生努力學好歷史基礎知識為今天服務。通過歷史課的教學,提高學生的素質學養,使學生吸取歷史中的經驗教訓,提高其歷史使命的責任感,這是歷史課教學的根本之所在。我國自古以來就是文明古國,我們的民族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創造過許多世界奇跡,出現過歷史的繁榮鼎盛時期,如“開皇之治”“貞觀之治”等,讓我們為祖先創造的燦爛文化而驕傲自豪,可是歷史還告訴我們,統治者使我們喪失了學習外國先進文化的機遇,閉關自守,落后挨打,備受欺負凌辱。這樣的歷史教訓,讓我們銘心刻骨,不能忘記,不能讓這樣的悲劇再重演。今天我們學習歷史,就是要青年學生記住深刻的歷史教訓,抓住機遇,努力學習外國先進技術,讓中國的傳統文明更加輝煌,歷史更加充實,使得我們的民族永遠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成為繁榮昌盛的世界強國,讓世界矚目。也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文化學養。
總之,如今是人才競爭的社會,其實人才競爭就是素質的競爭,歷史課教學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要重視對學生素質的培養,使歷史教學更具有生命的活力和社會意義。
(作者單位 吉林省梨樹縣榆樹臺鎮第一中學)
編輯 趙飛飛